從李衛當官到飛黃騰達,來窺探清政府背後的政治較量

前段時間有一個電視劇專門拍攝的就是李衛當官,那部電視劇整體來說有些扯淡,尤其是涉及到歷史人物以及歷史關係這一方面,當然僅僅只是一部電視劇,如果想從電視劇當中窺探到正史的影子,基本不太可能。

李衛家庭富裕,屬於捐款

曾經讀過很多野史,這些野史當中也有不少是一些頗有名望的大家寫的,以至於現在的某些作家仍然在寫這一部分野舍。那就是:李衛的家境非常貧困,貧困到了一個可怕的境界。

從李衛當官到飛黃騰達,來窺探清政府背後的政治較量

可是當拋開這些所有的野史,去窺探真實的歷史,不難發現,李衛的家庭非常的富裕,富裕到可以花錢去捐一個官。

捐官這個在明代連想都不敢想的詞,在清朝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了大庭廣眾之下。捐官所帶來的負面效應遠大於正面效應,是朝廷不得不為之的一個必須採取的措施。簡單講一下,那就是朝廷年年打仗需要花錢,可是朝廷沒有錢,怎麼辦?有人有錢,可是這部分人他們不願意把錢平白無故的給朝廷,那就來一場切實的等價交換。

問題的關鍵在於,那些捐錢才當上官的部分人員,他們在當上官之後想的第一點並不是為老百姓服務,而是如何把捐出去的錢透過一些不正當手段再撈過來。於是就有了捐官不是好官,好官無法當官這樣一個比較惡劣的現實。當然,在這當中必然不包括李衛,事實上李衛儘管去捐官了,可依然是一個負責任的好官。

從李衛當官到飛黃騰達,來窺探清政府背後的政治較量

清朝正史記載,李衛是江南銅山人,家境非常不錯。在公元1717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六年,李衛透過捐官獲取了外郎的官職,怎麼說呢?外郎算不上一個大官,可也算不上一個小官,而李衛在這一個不大不小的官職之上,成為了一個有作為的官。

康熙年間,李衛當的官職其實並不算多高,只是一個戶部郎中。但作為歷史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皇帝最喜愛的官員之一,沒有點本事和手腕是不可能的。

雍正三年,李衛被提升為浙江巡撫,熟讀歷史的都知道,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全國最富足的地方就是江浙一帶。而江浙巡撫這樣的一個職位,足可以讓更很多的人分外眼紅。想當年,和珅為了安排自己的一位親戚擔任浙江巡府,費足了力氣,可最終依然沒有成功。並不是皇帝不喜愛自己,而是這個官的競爭激烈難以想象。

從李衛當官到飛黃騰達,來窺探清政府背後的政治較量

就這樣的一個難以想象的官位,被李衛奪得了,並且只當了一年。因為在第二年的時候,李衛還兼任了兩浙鹽政史,鹽政史的地位在整個清朝有多高,想必就不用我說了。因為整個清朝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一個地方是准許賣鹽的,經常被稱為官鹽。

在雍正五年的時候,李衛擔任浙江總督,浙江總督與浙江巡撫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而李衛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可以當上,背後的運作可見一斑。

從康熙五十六年到雍正五年,短短10年的時間,李衛從一位五品的閒外郎成為了國家的封疆大吏,一品要員,這樣的任職升遷速度比和珅也不會遜色太多。

從李衛當官到飛黃騰達,來窺探清政府背後的政治較量

李衛在執政期間主要做了幾件事,分別為:別人貪汙,他不貪汙,他還不讓別人貪汙;別人枉法,他不枉法,他還不讓別人枉法;別人販賣私鹽,他要管;別人盜竊,他要管;江浙地區鬧水災,他也要管。總之,該管的不該管的李衛全管了。

沒錯,這就是事實

在整個清朝,儘管皇帝一直在說滿漢平等,可在皇帝的心中依然是更加的注重八旗子弟和宗人府,想要讓清朝皇帝去如此的重視和依賴一位漢人是不太可能的。即便是劉羅鍋,也只是給予他部分實權,並且在這部分實權之下還有著層層監視和控制。

可是對於李衛,無論是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還是雍正皇帝,都義無反顧的選擇了相信這個漢人,並且認為這個漢人能給大清帝國帶來數之不盡的輝煌和光榮。的確,事實證明,三位皇帝並沒有看走眼,李衛無論是在為人處事,還是在為官處事上都擁有著卓越的風采。

從李衛當官到飛黃騰達,來窺探清政府背後的政治較量

可是揭開歷史的滄桑桑田,我們不難發現,康乾盛世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得來的。皇帝不安心於現狀,想要去尋求變革,在這種情況之下,那些所謂的溜鬚拍馬之輩自然就上不了皇帝的法眼。

皇帝需要的,往往是那些有能力有作為直臣,能夠提出切實合理的建議,並且會辦事會做事的臣子,而李衛就屬於這樣的臣子。有這樣的臣子,又何嘗不是大清帝國的榮幸呢?

乾隆三年10月22日,李衛因病去世,年僅51歲。乾隆皇帝按總督的地位給予厚葬,諡號為敏達。

從李衛當官到飛黃騰達,來窺探清政府背後的政治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