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海婆婆不識字,不識數字,在我眼裡卻是個“語言大師”

我婆婆是上海市松江區小崑山鎮永豐村,土生土長的人。不識字,不識數字,活動範圍在一公里內。她的語言,就是祖輩的上海農民們口口相傳的。

跟她在一起十幾年,我發現,她比我這個中文系碩士,更有語言能力。

我舉3個“詞彙”。

1

蹲在哪裡?

認識婆婆後,她問我們最多的話題是,你要蹲在哪裡?

你畢業了蹲哪裡?結婚蹲哪裡?你要不要跟我蹲在一起?杭州還要蹲幾年?工作不忙的時候回上海陪我蹲一蹲?

“蹲”這個詞,太有畫面感了。

我腦海中浮現出,我們在小學茅廁裡集體蹲坑的場景。哈哈哈,可愛的婆婆,將“買房置業”這麼宏大嚴肅燒腦的主題,用一個“蹲”字,完美解構了。

我的上海婆婆不識字,不識數字,在我眼裡卻是個“語言大師”

如果把“蹲”換成“呆”,會覺得生活工作好無聊。

如果把“蹲”換成“活“,會覺得買房好貴啊,內卷好激烈啊……

蹲,這個字,有一種化繁為簡、化重為輕的感覺。讓你覺得,在上海打拼一年不吃不喝攢的錢也夠了,至少可以買一平米,夠蹲著了。

每次她說蹲,我都想笑。

對他們這種辛辛苦苦在農田裡幹活一輩子的人來說,人間最大的幸福可不就是在田坎上蹲著嗎?看看莊稼長勢喜人,聊聊東家長西家短。

蹲,這個詞,有點像今天年輕人說的“摸魚”與“躺平”。但是,比起睡與坐,蹲是最省地方的休息方式。外地人在上海這個大城市,沒有一點蹲的謙卑,恐怕是不行的。

買不起房,買個立錐之地蹲蹲也喜樂。

雅億經常在中午看到民工大哥大叔們,蹲在路邊吃盒飯,一臉的滿足。那種蹲著呼啦啦吞飯的狀態,真比行色匆匆的白領麗人們差嗎?未必啊。

忙得讓人透不過氣來的生活,我們就是無法蹲下來。但是,人若不迴轉像小孩子就看不到真正的美好。學習像農婦那樣隨時蹲下,隨時謙卑,凡事感恩,凡事喜樂。

幸福,就蘊含在這個“蹲”字裡面。

2

白相

你今天相中了什麼?

與蹲字對應的,就是農村老太最大的樂趣——

白相(玩)。

什麼是白相?就是不花錢、不花力氣去看,並且看了有收穫。

跟白吃、白玩一樣,這個詞在我聽來,有一種佔便宜的感覺。不過,對婆婆來說,白相是人生中一種必不可少的儀式感。

年輕小夥子邂逅了夢中情人,那就是“相中了”。所以,這個上海話的“白相”,裡面有很多小市民的樂趣與浪漫。

婆婆出去白相,歸來總會說,她今天“相中了”什麼。

在農村裡,很多相中的東西是可以帶回來的。比如說,一把毛豆,一顆絲瓜。我們家的幾顆菜,一朵花,一顆辣椒也會被鄰居相中+帶走。婆婆在氣憤之餘,安慰自己說,都是我的活計做得好,才被相中……

我常跟她說,上海你不要蹲了,來杭州白相白相。

她會拒絕,理由是,白相不慣。

婆婆還有一個萬能詞彙,叫“胡堂”。就是衚衕與殿堂的意思。反正只要是地方,都是胡堂。

飯店是qie飯的胡堂。學校是讀書的胡堂。商業廣場是白相的胡堂。超市是買東西的胡堂……

這樣看來,老一代農婦語言多麼簡潔啊。只要用動詞+胡堂,就可以概括所有的方位名詞了。所以,婆婆一進到城裡就會迷路。

我問她,今天你去哪裡了?她會說,我從東面白相的胡堂到了西邊白相的胡堂。我心裡嘀咕,那不等於沒說嗎?

她就再來一句超級感恩喜樂的話,

我相中了很多呢。樓高起高來,人多起多來,好白相啊。

我的上海婆婆不識字,不識數字,在我眼裡卻是個“語言大師”

3

苦起苦來

婆婆遇到不開心,就說人生苦。

農民跟哲學家差不多。一點點事兒,都能發散思維,上升到喜怒哀樂貪嗔痴的高度。

A起A來,是形容,A的程度很高。

比如,開心起開心來。

傷心起傷心來。

對我,婆婆一直說是,我家的媳婦好起好來,這個詞,讓我覺得慚愧。

談論自己的父輩、祖輩、她都會說,在某某人手裡苦起苦來。她常說,我在丈夫手裡苦起苦來。

我就逗她說,那你幹嘛要在他手裡呢?

她很認真地說,頭些辰光中(在過去的時代裡),離婚這個事情是沒有的啊。

我繼續逗她說,現在的辰光變了。她就說,算了算了,我跟你爸年紀大了,需要彼此照顧。

後來我才知道,這種在某某人手裡苦起苦來的生活,是這一代人的悲劇。苦了一輩子,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兒孫能夠自由一點、快樂一點。

我婆婆今年摔了腿,一見我就給我看傷疤,說苦起苦來。隨後,她看了看我剛生沒多久的小寶寶,歡喜起來。說苦雖苦,但小寶寶好白相。

我們夫妻吵架的時候,婆婆就勸說。

雅億啊,有些人像蘿蔔,心裡都空了,外表還好看。但是,我兒子是像破大蒜(獨頭蒜),外面不好,但裡面好起好來。

我就反問,你這麼說,是不是因為我是蘿蔔?婆婆一愣,馬上改口說,你是剛剛出土的新鮮蘿蔔。我哈哈大笑,全家都喜樂起來,對著婆婆養出來的這顆破大蒜,我也就得過且過了。

我的上海婆婆不識字,不識數字,在我眼裡卻是個“語言大師”

最近,有個影片很讓我感動。

影片中,山東煙臺一名老人正在垃圾桶旁撿拾廢品,小推車上已經堆積了不少東西,看來收穫頗豐。

我的上海婆婆不識字,不識數字,在我眼裡卻是個“語言大師”

我的上海婆婆不識字,不識數字,在我眼裡卻是個“語言大師”

與此同時,老人身邊一直有一名中年男子,開著瑪莎拉蒂陪伴在旁,幫老人裝廢品,並將廢品放進車子的後備箱。

我的上海婆婆不識字,不識數字,在我眼裡卻是個“語言大師”

據瞭解,這男子正是老人的兒子。

因為老母親撿了很多廢品,一個人沒法帶回家,兒子便開著車來幫老人裝,全程沒有絲毫不耐煩。

這段影片的拍攝者是老人的孫媳婦兒,女子表示,奶奶平時就喜歡在小區裡溜達,看到垃圾桶裡有塑膠瓶或者紙殼,就會撿回家。

撿到的“寶貝”實在太多了,奶奶一個人拿不過來,所以公公就開車過來幫忙。

我的上海婆婆不識字,不識數字,在我眼裡卻是個“語言大師”

我的上海婆婆不識字,不識數字,在我眼裡卻是個“語言大師”

透過影片可以感受到,老人撿瓶子的動作十分麻利,全程心情愉悅。兒子開著豪車,陪著老母親一起出來撿垃圾,絲毫不感彆扭,他這樣的孝心讓人佩服。

許多網友看到這一幕後,也深受感動:“

孝順與錢沒關係,千金難買老人開心

”。

雅億真是希望,學習這個影片裡的孩子,抓住與老人相處的每一天,多欣賞,多讚美,多接納,讓她這輩子受過那麼多的苦都被一點點轉換為開心。

老人的喜樂,是晚輩的福氣。

孝順老人使得我們蒙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婆媳之間,更應該有幽默感、有喜樂的彼此讚美。

或是我生了一個小寶寶讓她憑添的歡喜,或是記錄她生活的點滴,或是我這個外地媳婦用洋涇浜的上海話跟她聊天,告訴她我寫了半輩子的書,但是語言能力未必勝過她的。她那句”蘿蔔與蒜頭的比喻“,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

雅億經常說,不要小看任何一個上海阿姨,人家都可能是隱形富豪。更不要小看任何一個上海農婦,人家可真是語言大師呢。

她們身上,有勞動人民的智慧、詼諧、浪漫,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