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朗讀

普通話朗讀精選範文

我國宋代大理學家朱熹非常主張朗讀,他說: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而且要“逐句玩味”、“反覆精詳”、“誦之宜舒緩不迫,字字分明”。為了讓大家的朗讀能力有所提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提供的朗讀精選範文,大家可以參考練習。

普通話朗讀

朗讀一:

我在加拿到學習期間遇到過兩次募捐,那情景至今使我難以忘懷。

一天,我在渥太華的街上被兩個男孩子攔住去路。他們十來歲,穿得整整齊齊,每人頭上戴著個做工精巧、色彩鮮豔的紙帽,上面寫著“為幫助患小兒麻痺的夥伴募捐。”其中的一個,不由分說就坐在小凳上給我擦起皮鞋的鞋來,另一個則彬彬有禮地發問:“小姐,您是哪國人?喜歡渥太華嗎?”“小姐,在你們國家有沒有小孩兒患小兒麻痺?誰給他們醫療費?”一連串的問題,使我這個有生以來頭一次在眾目睽睽之下讓別人擦鞋的異鄉人,從近乎狼狽的窘態中解脫出來。我們像朋友一樣聊起天兒來……

幾個月之後,也是在街上。一些十字路口處或車站坐著幾位老人。他們滿頭銀髮,身穿各種老式軍裝,上面佈滿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徽章、獎章,每人手捧一大串鮮花,有水仙、石竹、玫瑰及叫不出名字的,一色雪白。匆匆過往的行人紛紛止步,把錢投進這些老人身旁的白色木箱內,然後向他們微微鞠躬,從他們手中接過一朵花。我看了一會兒,有人投一兩元,有人投幾百元,還有人掏出支票填好後投進木箱。那些老軍人毫不注意人們捐多少錢,一直不//停地向人們低聲道謝。同行的朋友告訴我,這是為紀念二次大戰中參戰的勇士,募捐救濟殘廢軍人和烈士遺孀,每年一次;認捐的人可謂踴躍,而且秩序井然,氣氛莊嚴。有些地方,人們還耐心地排著隊。我想,這是因為他們都知道:正是這些老人們的流血犧牲換來了包括他們信仰自由在內的許許多多。

我兩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點兒錢捧給他們,只想對他們說聲“謝謝”。

節選自青白《捐誠》

朗讀二:

中國西部我們通常是指黃河與秦嶺相連一線以西,包括西北和西南的十二個省、市、自治區。這塊廣袤的土地面積為五百四十六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七;人口二點八億,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

西部是華夏文明的源頭。華夏祖先的腳步是順著水邊走的:長江上游出土過元謀人牙齒化石,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黃河中游出土過藍田人頭蓋骨,距今約七十萬年。這兩處古人類都比距今約五十萬年的北京猿人資格更老。

西部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秦皇漢武以後,東西方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從而有了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佛院深寺的暮鼓晨鐘。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蹟,它在繼承漢晉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兼收幷蓄的恢宏氣度,展現出精美絕倫的藝術形式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秦始皇兵馬俑、西夏王陵、樓蘭古國、布達拉宮、三星堆、大足石刻等歷史文化遺產,同樣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象徵。

西部地區又是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幾乎包括了我國所有的少數民族。在一些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仍保留//了一些久遠時代的藝術品種,成為珍貴的“活化石”,如納西古樂、戲曲、剪紙、刺繡、巖畫等民間藝術和宗教藝術。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猶如一個巨大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寶庫。

我們要充分重視和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間文化生態環境,為西部大開發做出貢獻。

節選自《中考語文課外閱讀試題精選》中《西部文化和西部開發》

朗讀三:

在里約熱內盧的一個貧民窟裡,有一個男孩子,他非常喜歡足球,可是又買不起,於是就踢塑膠盒,踢汽水瓶,踢從垃圾箱裡揀來的椰子殼。他在衚衕裡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有一天,當他在一處乾涸的水塘裡猛踢一個豬膀胱時,被一個足球教練看見了。他發現這個男孩得到球后踢得更賣勁了。不久,他就能準確地把球踢進遠處隨意擺放的一個水桶裡。

聖誕節到了,孩子的媽媽說:“我們沒有錢買聖誕禮物給我們的恩人,就讓我們為他祈禱吧。”

小男孩兒跟隨媽媽祈禱完畢,向媽媽要了一把鏟子便跑了出去。他來到一座別墅前的花園裡,開始挖坑。

就在他快要挖好的時候,從別墅裡走出一個人來,問小孩子在幹什麼,孩子抬起滿是汗珠的臉蛋兒,說:“教練,聖誕節快到了,我沒有禮物送給您,我願給您的聖誕樹挖一個樹坑。”

教練把小男孩兒從樹坑裡拉上來,說,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禮物。明天你就到我的訓練場去吧。

三年後,這位十七歲的男孩兒在第六屆足球錦標賽上獨進二十一球,為巴西第一次捧回了金盃。一個原來不//為世人所知的名字——貝利,隨之傳遍世界。

節選自劉燕敏《天才的造就》

朗讀四:

泰山極頂看日出,歷來被描繪成十分壯觀的奇景。有人說: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戲沒有戲眼,味兒終究有點寡淡。

我去爬山那天,正趕上個難得的好天,萬里長空,雲彩絲兒都看不見。素常,煙霧騰騰的山頭,顯得眉目分明。同伴們都欣喜地說:“明天早晨準可以看見日出了。”我也是抱著這種想頭,爬上山去。

一路從山腳往上爬,細看山景,我覺得掛在眼前的不是五嶽獨尊的泰山,卻像一幅規模驚人的青綠山水畫,從下面倒展開來。在畫卷中最先露出的是山根底那座明朝建築岱宗坊,慢慢地便現出王母池、鬥母宮、經石峪。山是一層比一層深,一疊比一疊奇,層層疊疊,不知還會有多深多奇。萬山叢中,時而點染著極其工細的人物。王母池旁的呂祖殿裡有不少尊明塑,塑著呂洞賓等一些人,姿態神情是那樣有生氣,你看了,不禁會脫口讚歎說:“活啦。”

畫卷繼續展開,綠陰森森的柏洞露面不太久,便來到對松山。兩面奇峰對峙著,滿山峰都是奇形怪狀的老松,年紀怕都有上千歲了,顏色竟那麼濃,濃得好像要流下來似的。來到這兒,你不妨權當一次畫裡的寫意人物,坐在路旁的對松亭裡,看看山色,聽聽流//水和松濤。

一時間,我又覺得自己不僅是在看畫卷,卻又像是在零零亂亂翻著一卷歷史稿本。

節選自楊朔《泰山極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