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學設計

《秋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掌握字詞、作者情況、有感情的朗誦2、學會欣賞詩歌的方法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重點:指導朗讀,賞析語句教學難點:賞析語句,學會運用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過程:一、檢查預習(大螢幕) sā shì hé qī mèi1、音:撒 網 似 的 幹 涸 棲 息 夢 寐2、義: 肥碩 棲息 寥闊 枯涸 清洌 夢寐3、作者: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萬縣人,現代詩人、評論家。作品: 詩集《預言》 散文集《畫夢錄》二、匯入新課(尋找秋天)對於秋天,有人看到的是它的蕭瑟,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明淨,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收穫,你眼中的秋天是什麼樣呢?請用簡潔的語言談一談。為了給大家更形象的感覺,我展示一些有關秋天的實物、圖片(大螢幕),你對秋天的印象一定又豐富了許多。三、朗誦《秋天》剛才展示的實物、圖片都可以成為詩人描繪的物件,抒情的意象,那麼作者(何其芳)是透過那些景物描繪秋天、抒發感情的呢?我們齊讀全詩,體會一下。(有露珠、伐木聲、稻香、瓜果、白霜、草野、溪水……)1、自讀(注意節奏、重音、語氣體會詩的意境)2、三個學生讀,並指導節奏、重音、語氣。3、範讀(配樂)學生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4、熟讀、背誦四、品味《秋天》(用鉛筆在文中批註)(小組交流代表發言)1、品景: 色香味態 (“丁丁” “冷霧” “圓圓的” “飄” “棲息” “飽食” “遊戲” “夢寐”)2、品人: 動作、心情 (喜悅 悠閒 眷戀)3、品情: 作者思想感情(愛秋、贊秋)五、描繪秋天(大螢幕出示秋天圖片)∵這首詩從多種角度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描繪了一幅“鄉村秋景圖”,我們也仿照這首詩,可以從視覺、聽覺、嗅覺等角度入手,加入想象,儘量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描繪自己眼中的秋天,並寫出幾句有詩意的話,在小組內評出優秀,在講臺上朗讀,請全班同學賞析。小結方法:我們在詩情與畫境中徜徉了一番後,對詩歌的欣賞方法應有一些體會,我們來總結一下,多朗讀——想意境——析詞語——悟詩情——巧運用六、課下作業1、課後三題2、寫一首關於季節的詩附:板書設計 秋天 何其芳農民豐收圖漁人歸泊圖 愛秋、贊秋(借景抒情)牧女遐思圖多讀誦——想意境——析詞句——悟詩情——巧運用教學反思:詩歌距離學生是既遙遠又切近的。說遙遠是因為平時學生很少接觸詩歌,詩歌對於他們而言是陌生的;說切近是因為少年多愁而敏感的心和詩歌是相通的。詩歌作為文學作品的一種,有它的獨特性,它是可感而不可言說的,所以,詩歌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因此,本課採用了以讀帶講兼以學生自學討論的教學方法。當代詩人何其芳在詩中描繪了一個生動的畫面,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風景圖。詩的意境優美,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此文既可得到文學藝術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秋天》一課的教學,我透過朗讀帶學生走進課文的優美意境中。朗讀對語文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各項語文活動都要由閱讀文體開始,對於詩歌則尤為重要,只有反覆朗讀才能走進詩歌走進作者的心裡。我透過範讀帶學生走進課文的優美意境中。熟讀對語文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各項語文活動都要由閱讀文體開始,對於詩歌則尤為重要,只有反覆朗讀才能走進詩歌走進作者的心裡。所謂多樣化首先是指程式上的循序漸進,由識記生字到讀順詩歌到讀出韻律以至讀出感情,以便熟讀成誦,步步走來,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在品情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髮揮合作精神,共同探討思考問題,學生討論熱烈,答案找得十分準確,效果還是不錯的。在品景的時候,我覺得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想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年齡尚小,對於七年級的學生而言,理解詩歌凝鍊的語言,似乎還略顯抽象,有點難度;另一方面,由於現在參考書很多,所以很多學生直接放棄了自主思考的環節,而是直接將參考書上的答案唸了出來。雖然之後我有作相關解釋和引導,但是,這畢竟沒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激烈討論而得出,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鍛鍊。每一堂課我都認為應該給學生一個質疑問難的機會,因為“學貴有疑”,正所謂“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真正對課堂提出問題的學生才是真正走進文字,有著獨立思考意識的。但由於時間的限制,很遺憾,我在這一節課上卻缺少了這一環節。總之,由於各種原因,總覺得這課的教學沒達到預期的效果,課堂沒有真正活起來。希望以後隨著教學經驗的不斷豐富,能上一堂真正讓學生和老師都樂在其中,而且又能輕鬆掌握重難點的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