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童年情感忽視》:克服內疚,照顧好你自己的情感

豆瓣評分8。2的青春題材影片《狗十三》,講述了一個花季少女李玩的無奈成長史。不同於其他青春題材電影,《狗十三》裡沒有太多青春靚麗的畫面,也沒有令人沉重的校園霸凌,取而代之的是真實而又無力的情感束縛。

當李玩想在物理和天文興趣小組中選擇一個時,她父親卻粗暴地替她決定報名英語興趣小組,完全不顧及她的感受;

當心愛的狗狗愛因斯坦走丟了之後,所有人都只是想辦法把這件事圓過去,卻根本沒人關心過李玩的情緒變化和內心感受;

當李玩終於和假的愛因斯坦培養出感情之後,那個不懂事的弟弟卻惹怒了狗,以至於父親想要把狗送到屠宰場,這讓李玩更加絕望了。

自始至終,沒有人注意過她的情感,每個人都在嘴上說著“為你好”,卻從未在心靈上關懷過自己。更可怕的是,為了避免遭到爸爸的打罵,她不得不“承認錯誤”低頭,並由此產生了本不該有的內疚情緒。

《走出童年情感忽視》:克服內疚,照顧好你自己的情感

美國的一位臨床心理學博士喬尼絲·韋布,在2012年曾出版過一本暢銷書——《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書中詳細介紹了童年情感忽視的概念,讓很多讀者瞭解到了什麼是童年情感忽視,以及這些情感忽視對自己造成的巨大影響。

《走出童年情感忽視》:克服內疚,照顧好你自己的情感

所謂童年情感忽視,簡而言之就是由於父母對孩子的情感需求迴應不足,所導致的成人之後在表達情感、控制情緒上的問題。

童年情感忽視,並不是在說父母對孩子做了什麼,而是父母沒有為孩子做到的事情。就像在《狗十三》裡,大人們只顧著“為你好”,卻根本沒關注過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奶奶只知道牛奶很有營養,卻毫不考慮有人對牛奶是過敏的。

《走出童年情感忽視》:克服內疚,照顧好你自己的情感

2017年,喬尼絲·韋布博士出版了第二部暢銷書——《走出童年情感忽視:如何與伴侶、父母和孩子重建親密關係》,書中給那些因為童年情感忽視而遇到親密關係問題的人帶來了有效的解決方案。現在,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了中文,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學到。

這本書一共分為三大部分,分別介紹了童年情感忽視和伴侶之間的問題、和父母之間的問題、和孩子之間的問題,並分別給出瞭解決對策,讓那些深陷童年情感忽視的人,能夠找到切入點去處理讓人頭疼的關係,培養本來在年少時就該培養起來的情感能力。

書中讓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是作者提到的內疚管理。

《走出童年情感忽視》:克服內疚,照顧好你自己的情感

內疚是避免對他人的傷害,不是讓我們停止保護自己

書的第二部分,作者寫到一個人與父母關係中可能體會到的感受,這些感受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可能是愛與憤怒、感激與匱乏,也可能是親切與內疚。

就像“你媽覺得你冷”一樣,我們可以感受到媽媽關心自己時的愛與親切,但同時因為自己的真實情感被忽視,被迫穿秋褲時的憤怒、拒絕穿秋褲時的內疚感也油然而生。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參加一些家庭聚會,去面對那些沒有共同語言的親戚、父母的朋友等等,有時還要被迫當眾表演個節目。自己想要拒絕,卻因為一直以來都在參加聚會,父母也希望自己這樣做,於是就硬著頭皮參加。如果真的有一天因為什麼原因未能出席,就會產生深深的內疚感。

《走出童年情感忽視》:克服內疚,照顧好你自己的情感

內疚對我們的影響就在於,每產生一次便會更加強化我們原有的行為。就像這次沒有出席家庭聚會產生的內疚感,會讓自己在下次聚會時,為了避免內疚感而強迫自己必須參加。

但是不論我們有多內疚,對於改善自己的情況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首先,你的內疚除了自己沒有人知道,這無形中給自己增添了更多不必要的壓力;其次,內疚感對於改善現實情況毫無益處,它無法讓你在家庭聚會上化尷尬為輕鬆,或是把那些難纏的親戚變得更加親切。

內疚的本質是讓我們停止對別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而不是要讓我們停止保護自己。如果是一個經歷過童年情感忽視的人,意識到這一點就更加重要,因為他們往往在想要突破內心的束縛時,感受到強烈的內疚感。

正確面對和處理對父母的內疚感,是一個尤為重要的議題。

《走出童年情感忽視》:克服內疚,照顧好你自己的情感

內疚管理技巧四步走

對內疚管理的前提,是我們能夠體會到這種複雜的情緒,這就要求我們時刻在關係中關注自己的感受。當產生內疚感時,不妨按照4個步驟去嘗試著管理這種情緒。

1。評估內疚強度

儘可能地量化情緒強度,如果1代表最低程度的內疚,10代表最高程度的內疚,那麼你的內疚會是在哪個層級?

2。找到內疚的真正原因

嘗試問自己幾個問題,如下圖所示:

《走出童年情感忽視》:克服內疚,照顧好你自己的情感

這些問題也許是你從來沒有想過的,就像你因為拒絕了媽媽讓自己穿秋褲的要求而產生了內疚,中間可能包含著對媽媽的直接內疚,因為這會讓媽媽失望;可能還有對自己反抗媽媽的後悔而產生的內疚;也可能還有對媽媽憤怒的內疚等等。仔細覺察下來你就會發現,這裡面有一些情緒成分對自己是毫無作用的。

3。評估內疚的強度,分析原因並做決定

每種情緒都有強弱之分,內疚也一樣。當你找到了內疚的真正原因之後,便可以對內疚情緒進行評估,以此去管理自己的內疚。

如果是強度比較低的內疚,管理起來也比較容易;如果是中等強度的內疚,那就需要你經常關注自己的情緒;如果是高強度的內疚,那麼最好找到一位專業的心理工作者,和他聊一聊。

4。管理你的內疚

《走出童年情感忽視》的作者給出了5條建議,幫助我們管理自己的內疚:

《走出童年情感忽視》:克服內疚,照顧好你自己的情感

歸根結底,作者希望遭遇過童年情感忽視的人們,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情緒上。我有位朋友曾經去上過一次舞動治療的課程,她和我說當自己在老師的鼓勵下盡情舞動釋放時,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因為她從未照顧過自己的情緒,以及在情緒壓抑之下被“封印”的身體。所以在邁出舞動的第一步時,她發現自己太委屈了,她對自己太不照顧了。

所以,就像《走出童年情感忽視》的作者說的一樣:

我想讓你去擁抱所有的情感,因為你最真實的生活體驗都在這些情感之中。

當你能夠接受父母對自己的情感忽視產生的憤怒,而不會因為這種憤怒產生對父母的內疚時,你就可以分辨憤怒的含義,也許它是在告訴你:父母似乎越過了你的邊界,你要維護好才行。相反,如果你對父母產生憤怒的同時,由於對他們的內疚轉而壓抑了憤怒,那麼你將永遠無法理解憤怒的真正原因,自然就無法解決情感忽視的問題。

兩個方法處理你與父母的感情

對內疚的管理是很必要的,但我們也不能因為想要戰勝內疚感而“用力過猛”影響到自己與父母的關係和感情,所以喬尼絲·韋布博士在書中還提到了兩個處理對父母感情的小方法。

1.識別你的情緒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是無法準確描述自己情緒感受的,尤其那些有過童年情感忽視的人,他們也許很難分清楚什麼是難過、什麼是失望、什麼是沮喪。分不清楚,自然就無法準確地表達。

作者在書中給了一個練習,可以幫助我們識別自己的情緒:在和父母接觸之前,透過想象實際場景的方式,注意到自己的情緒反應並儘可能詳細地描述自身感受。當真正面對父母時,也要儘可能關注自己的感受,並找到最為貼切的形容詞。

《走出童年情感忽視》:克服內疚,照顧好你自己的情感

2.使用你的情緒

使用好情緒,就是善於發現情緒背後的原因。

一個人只要有情緒產生,就一定有原因,即便有些時候我們對父母的感覺連自己也不太理解,但卻是合理的。所以當我們積累和體會了各種情緒之後,再產生內疚時先不要去評判,而是分析這內疚背後究竟是什麼,用它真實的原因去取代內疚情緒。

如果你在某個時間點上,希望透過行動讓自己獲得成長,並且這種行動是健康的,那麼就要去實踐,而不是又被內疚情緒所牽制。

當然,如果你覺得這些所有的方法對你來說都很複雜或是很難付諸行動,那麼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可以是諮詢師、治療師,也可以是家人、朋友,社會支援系統仍然會幫助你處理情緒。

總結

情感賦予了我們生活的色彩和意義,它幫助我們建立更深層次的關係,但很多人從小就不知不覺學會了忽視或是壓抑、貶低自己的情感。願我們都能走出童年情感忽視,擁抱這個美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