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划槳,開好氣象預報之船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創新路上好政策】

“必須下大力氣加快推進數值預報模式等重點領域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9月6日召開的全國氣象工作研討會上,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莊國泰提出,聚焦關鍵核心科技問題,上下協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健全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協同攻關機制,加強國省聯動、靶向發力。

就在前不久,中國氣象局釋出了《中國氣象局科技專案“揭榜掛帥”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進一步調動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充分發揮研發資源效益。

問題與路徑已明晰,如何作答?

中國氣象局就此印發了《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統籌研發工作機制》(以下簡稱《工作機制》),明確開放數值預報業務模式基礎框架,透過委託業務或專案合作等方式,吸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主動參與中國氣象局數值模式研發;圍繞關鍵核心難題,設定“揭榜掛帥”任務清單,鼓勵國內外數值預報力量透過“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方式開展聯合攻關;建立以自主數值預報模式研發為核心,國家級協同、國省統籌的全國數值預報業務分工新格局。

選賢舉能、賽場賽馬!以數值預報統籌研發工作為媒,中國氣象局廣發“英雄帖”。

“需求”與“實踐”的雙向檢驗

“非常振奮!”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高效能計算研究所所長薛巍表示:“能投身中國自主的數值預報建設對我而言很有吸引力。”

《工作機制》印發沒多久,便引來“揭榜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高效能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兩個研究團隊接連表示,希望在此機制下“揭榜掛帥”,承擔部分攻關任務。

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以下簡稱“數值預報中心”)副主任陸其峰將地球系統數值預報比作一艘需要眾人划槳開動的大船。“地球系統數值預報是一門非常綜合且高度融合交叉的學科,隨著地球科學的外延不斷擴大、內涵愈加豐富、系統更加複雜,需要各相關領域專家發揮所長,共同開動這艘‘大船’。”

“張榜”廣發英雄帖,“揭榜”匯聚天下才,把需要的關鍵技術專案進行張榜釋出,在全國範圍內廣泛徵集揭榜方。

在薛巍看來,這一機制折射出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研發工作正在搭建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平臺。“若能參與其中,既能瞭解業務化模式面臨的問題,提煉更具價值的科學問題,再根據需求解決問題,又能在實踐應用中檢驗研究成果,讓研究成果產生價值、發揮效益。”

“北京經常舉辦重大活動,多年的科技支撐與服務保障經歷,讓團隊在建設快速更新迴圈的預報系統和運用雷達資料開展短時臨近預報方面具備了一定先發優勢,希望承擔雷達資料同化應用這部分任務。”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副院長陳敏表示,根據城市氣象研究院的定位,還希望在區域數值預報中,承擔城市效應對天氣氣候影響的研發工作。

直指研發力量分散、任務交叉重複等突出問題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數值預報研發技術隊伍已在300人以上,人員數量可觀、年齡結構偏輕、職稱學歷較高、專業方向較全,具備自主研發能力。”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路司副司長張志剛介紹。

然而,數值預報中心以外的研發力量依然分散,研發任務交叉重複、相互銜接配合不夠、數值預報開放性不強、其他單位參與度不高、工作機制不順暢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張志剛指出:“出臺《工作機制》,就是要補齊這些制約發展的短板!”

據介紹,《工作機制》除了以更開放的科技成果共享共創機制實現“眾人划槳開大船”外,對氣象部門而言,也肩負著推進預報、觀測、資訊、服務和科研上下游、左右岸協同聯動,動員區域或省級單位結合業務特色和發展需求,深度參與國家級數值預報技術研發的作用。

合作面拓寬了,思路也打開了。

中國氣象局最佳化數值預報管理體制,建立了數值預報統籌研發機制,完善數值預報全方位保障機制,集內外之力、聚全國之智,用活、用好全社會創新資源,構建了國家級業務單位協同聯動、國省統籌研發、部門內外開放合作的數值預報全國統一佈局。

“正在建立的‘廣泛參與、深度協作、高效執行、資源共享、充滿活力’的數值預報研發工作機制,將為數值預報科技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提供有力支撐。”張志剛說。

“與傳統科技專案不同,‘揭榜掛帥’不是某種專案,而是一種專案組織方式。”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司長熊紹員表示,《實施辦法》以提升氣象業務服務能力為目標定位,以解決業務科技問題成效為評價標準,是科技專案組織管理方式的制度創新。

最大限度地調動了社會各界智力潛能

如果說人才是這艘“大船”的引擎,那麼決定船要開往何處,則需要高瞻遠矚的掌舵人。

從《工作機制》中不難看出,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領導小組與地球系統數值預報國際科學諮詢委員會便是這艘“大船”的掌舵人。前者負責決策數值預報業務發展方向,審定數值預報重大改革、重大專案、重大任務等事項,協調解決業務發展、執行體制機制、人事人才、經費保障等問題;後者負責從國際前沿科學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發展建議,從科學和技術實施角度提出總體設計、發展目標和技術路線等決策建議,從技術角度審定年度重點任務和中長期科學發展優先順序。

有別於先出成果、再求轉化的思路,中國氣象局以實際需求尋找供給,最大限度地調動了社會各界智力潛能。

“數值預報是氣象預報服務的核心基礎,是氣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陸其峰表示,瞄準地球系統數值模式發展前沿和業務發展實際,中國氣象局已梳理出地球系統資料同化理論、方法與技術,地球系統大氣環流模式,地球系統模式,地球系統模式可預報性、集合預報與評估診斷,以及高效能計算技術與軟體工程等重點領域。

陸其峰介紹:“我們將首先開放中國氣象局中尺度天氣數值預報系統,逐步開放全球同化預報系統、次季節—季節—年際尺度一體化氣候模式預測業務系統等模式基礎框架,透過數值預報科技創新平臺,組織氣象部門內部、高校、科研院所乃至國際同行專家開展創新性聯合研發。”

人才、經費、工作條件等保障機制也在逐步完善。

據瞭解,中國氣象局將建立數值預報青年技術研發團隊,健全國內高階訪問研修機制,完善掛職和短期訪問等制度;建立多渠道數值預報研發經費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多方式數值預報經費使用途徑,對在模式研發和解釋應用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團隊或個人予以獎勵,在評優評先、職務晉升等方面予以傾斜等。

“對透過委託業務或專案合作等方式參與該項工作的科研人員而言,除了前沿科技應用於實際業務、服務民生帶來的成就感外,還將得到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應用的成果認定。”陸其峰說。(記者 崔興毅 本報通訊員 谷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