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元“雨傘”不防水,奢飾品為何所用

近日,Gucci(古馳)官網上新了與阿迪達斯聯名款產品,其中一款售價11100元的聯名系列傘在商品細節中標註“不防水”,引發關注。(5月13日 正觀新聞)

萬元“雨傘”不防水,奢飾品為何所用

雨傘,顧名思義就是用來遮蔽雨雪的工具,這是它的功能屬性也是它的基本屬性。然而,一款價格如此之高的奢侈品“雨傘”,居然連基本的防水功能都不具備,又怎麼能夠被稱之為雨傘?

其實在這款聯名雨傘之前,許多奢侈品品牌就推出過許多並不實用的商品。比如Jacquemus品牌的7釐米高的手提迷你包,小到連一個手機都放不下,甚至許多奢侈品服飾只是一次性消耗品,一洗就變形或者掉色。

奢侈品品牌總是宣揚其深厚的品牌文化和品牌故事,注重商品的設計和審美,但卻並不注重商品最基本的實用性。國內的攀比之風和消費主義,使得奢侈品品牌更加心安理得地一味強調品牌的價值而忽略商品本身。

可是當“雨傘”都不再防水的時候,未來會不會有隻供觀賞的“鞋子”、不能盛水的“水杯”……這些原本無法想象的荒唐的事情,真的隨時可能發生。我們需要意識到奢侈品畢竟是商品,它首先得實用其次才是品牌內涵和審美追求。然而現實是,這樣既不實用又價格高昂的奢侈品總有許多人買。

對很多人而言,奢侈品品牌的標識極具吸引力,它們代表著階層認同和心理滿足。許多低收入群體或者學生群體,在社交平臺博主的安利下,省吃儉用幾個月,只為購買一件幾乎沒什麼實質性用處的奢侈品,彷彿擁有了一件奢侈品,配上了那個耀眼奪目的品牌標識,自己就步入了上層社會。

可是,我們真的會因為擁有了幾件奢侈品,就能夠實現階層的躍遷和個人價值的提升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被消費主義浪潮衝昏頭腦的人,不過是進入了資本的圈套。奢侈品品牌的文化宣傳和身份認同,本質上是一種營銷手段,而所謂的階層認同和心理滿足,對於那些為其傾盡所有的人也不過是虛無縹緲的浮雲。

我們要看清奢侈品的商品屬性,看清自己的財富與能力,而不應當一味迎合奢侈品品牌掀起的消費狂潮,誤以為奢侈品就代表著上層生活,誤以為帶有品牌標識的商品就是高階的、好的。這樣一把11100元的並不能防水的聯名“雨傘”,正是一次警醒:許多功能性極低而又價格高昂的奢侈品究竟為何所用?它們或許能夠成為富人的玩具,但是對於普通人呢?

(原題為《萬元“雨傘”不防水,奢飾品為何所用》 作者 彭璨 來源 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