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砍頭有多殘忍洋人回憶斬首細節劊子手3分鐘砍完33個腦袋

“砍頭不過碗大的疤”,這句古代俗語可謂家喻戶曉。一般是一些壯士進行某項危險活動前給自己壯膽說的話。而這句話也提醒著我們,砍頭作為一項古代死刑,幾乎貫穿了我國整個封建史。

晚清砍頭有多殘忍洋人回憶斬首細節劊子手3分鐘砍完33個腦袋

而砍頭之刑在我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的夏商周時期,最開始其實並不叫砍頭,而是叫梟首之刑。為何叫梟首呢?“梟”是我國上古時代的一種鳥,這種鳥有個特徵,便是長大後就翻臉不認母親了。除了不認外,甚至還會吃掉生母。

顯然,這種鳥違背了我國古代最核心的價值觀“孝”。因此,當時黃帝十分痛恨這種鳥,並且訂下規定,春天祭祀一定要捕殺梟當作祭品。而古人們捕獵完梟後,還會將它的頭砍下來懸掛在樹上,這便是“梟首”一詞的由來。

晚清砍頭有多殘忍洋人回憶斬首細節劊子手3分鐘砍完33個腦袋

事實上,古代也並不一定將梟首之刑用於處決犯人。在奴隸社會時期,這還是一種祭祀禮俗,屬於人祭。當然,現在看確實太過血腥。但在文明和生產力都落後奴隸社會下,這種現象再正常不過。

即便是後來進入封建社會,梟首之刑還是保留了下來。與奴隸社會不同的是,梟首用於人祭的行為被取消了。作為一項傳承久遠的死刑,統治者也想不到有什麼更便捷高效的死刑方式來替代。

晚清砍頭有多殘忍洋人回憶斬首細節劊子手3分鐘砍完33個腦袋

因而,砍頭不一定是古代最殘忍的死刑方式,但一定是最普遍且傳承最久的。一直到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結束,砍頭才算正式退出歷史舞臺。那麼,清朝那會的砍頭之刑已經傳承了上千年,更過去比起來有些別的什麼特點嗎?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見識一下清朝的“梟首”。

晚清砍頭有多殘忍洋人回憶斬首細節劊子手3分鐘砍完33個腦袋

當然,親眼見證過清末砍頭之刑的人現在也已全部作古。根據洋人的口述,當年劊子手曾在3分鐘裡砍下33個腦袋,而且全是由1個劊子手完成的。如此誇張的資料,著實讓人瞠目結舌。

晚清砍頭有多殘忍洋人回憶斬首細節劊子手3分鐘砍完33個腦袋

要知道,即便是如今刀工頂尖的屠宰場師傅,3分鐘內要殺死33頭豬也不太可能,更何況是人。難道清朝的劊子手技術都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嗎?

其實不一定是劊子手技術有多好,或許是犯人太過虛弱了。眾所周知,古代死囚在行刑前,至少還要坐半年的死牢,而這死牢的生活條件,甚至比如今的豬圈還要差。如此環境下浸泡半年,人都已經殘弱不堪,別說在刑場上刀起頭落了。有些甚至在還沒行刑前,就已經因為營養不良去世或是活活嚇死了。

晚清砍頭有多殘忍洋人回憶斬首細節劊子手3分鐘砍完33個腦袋

另外,死囚上刑場時,都是被五花大綁綁成了個粽子。為了方便劊子手執行,他們的腦袋都是事先朝著一個統一方向固定住的。如此準備工作下,劊子手砍下一個腦袋甚至花不到5秒鐘,因此3分鐘內還是有可能斬掉33人的。

值得一提的是,劊子手的那把斬首刀也十分關鍵。一般來說,劊子手這把刀都是傳承了好幾代的。有說法是隻有老刀才能鎮住這些死囚的亡魂,以免他們死後來找麻煩。另外,刀這種東西也是越用越鋒利。一把斬首刀能傳下來好幾代的話,想必早已到了吹髮可斷的地步了,人類的筋骨在其面前自然如紙一般。

晚清砍頭有多殘忍洋人回憶斬首細節劊子手3分鐘砍完33個腦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劊子手不會因為害怕下不去手。早就已經殺人如麻的劊子手行刑時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這樣無疑加快了工作效率。其實,在那個愚昧的封建年代,不止是劊子手,就連邊上的看客也是全程笑臉。對殺生沒有敬畏之人,砍起頭來能不快嗎?

晚清砍頭有多殘忍洋人回憶斬首細節劊子手3分鐘砍完33個腦袋

所幸,這種野蠻殘酷的死刑方式終於成為了歷史。如今,就連槍決都在慢慢往更為人性的注射死刑靠攏。而一個國家死刑方式的進步,無疑反映了國家法制文明和社會文明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