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下:軍馬場裡“夜戰軍”,“零點行動”保春運

1月23日凌晨1時,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工務機械段的10餘名鋼軌探傷醫生們在高海拔、低氣溫的軍馬場至張掖區間,完成120公里的探傷作業,為即將到來的春運安全保駕護航。宋佳龍攝

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康勁 通訊員強科 俱娜 1月22日22時,在綿延千里的祁連山下,世界海拔最高的蘭新高鐵軍馬場車站旁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西北風吹的呼呼響。在零下23℃的氣溫裡,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公司蘭州工務機械段的“鋼軌神探”們蓄勢待發,做好車輛出車前的檢查。

“出發!”22時52分,隨著施工負責人崔讓軍的一聲令下,鋼軌探傷 “大車”駕駛的“千萬豪車”GTC-80型鋼軌B超探傷車緩緩啟動,穿梭在軍馬場至張掖西區間高鐵線路上。

祁連山下:軍馬場裡“夜戰軍”,“零點行動”保春運

2021年春運即將拉開戰幕,這些“鋼軌神探”們迎風冒寒、深夜鏖戰,透過艱辛的真情付出和“通宵達旦”鏖戰,為線路“把診號脈”,發現並消除鋼軌問題隱患,保障春運期間蘭新高鐵列車大密度、高質量執行,讓列車執行更平穩、更安全,讓旅客的返鄉之路更順暢、更放心。

鋼軌在列車執行中會因磨耗和疲勞產生擦傷、裂紋、核傷等內部傷損,若不及時發現,嚴重時會危及行車安全。探傷作業就像人在醫院做B超一樣,鋼軌探傷車探頭利用多組不同角度的超聲波入射鋼軌後,透過反射回波來檢測鋼軌內部是否存在傷損。

鋼軌探傷又是一項繁重又精密的“細工活”,不間斷的資料採集很重要,準確識別資料的資訊更關鍵。作業人員需要熟知“鋼軌傷損模式庫”中的各類“案例”和運用限度資料,以便將檢測資料與模式庫中的情況準確匹配,從而獲得最精準的探傷結果。

祁連山下:軍馬場裡“夜戰軍”,“零點行動”保春運

發現鋼軌病害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可能一週也不能發現一處病害,也可能一天當中就能發現好幾處病害,所以更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因此在探傷期間必須不間隙的盯著“B超”資料圖。在鋼軌探傷車裡,有司機、有負責探傷檢測、除錯、軌道巡檢的人員,他們各司其職、相互配合。負責探傷檢測的王沛沛說,“探傷作業人員在工作期間精神要高度集中,如果探傷誤診或者漏診,後果不堪設想。每次作業一般持續三到四個小時,需要一直盯著電子顯示屏做記錄。”

鋼軌探傷車的探輪外面被一層材質為環氧樹脂的塑膠包裹著,長時間執行探輪與鋼軌親密接觸就會使探輪外層磨損,探傷資料就無法採集,需要立即更換探輪。23日零時20分,鋼軌探傷車慢慢的停止。負責更換探傷輪軸的張惟傑快速開啟駕駛室門,一股寒氣瞬間“一湧而進”,他倒吸一口寒氣,穿上厚重的大衣,敏捷迅速的來到車下,只見他躺在冰冷的地面上,迅捷地鬆動螺栓,更換時間雖然只有短短4分鐘,但張惟傑的手已經凍得通紅,哈氣在雙眉凝結成冰。

GTC-80型鋼軌探傷車是我國最新一代探傷車,配備了鋼軌超聲檢測系統、軌道狀態巡檢系統,不但能對鋼軌內部傷損進行準確檢測,還能對鋼軌輪廓、外觀磨耗等引數進行準確測量,其精度達到橫向2毫米、縱向3毫米。

凌晨1時30分,鋼軌探傷車完成了120公里的探傷任務,準點到達張掖西車站。探傷車停輪,作業人員拖著疲憊的身體返回駐地休息。

“高鐵旅客列車安全是鐵路保障運輸安全的政治紅線和職業底線,冬季高鐵探傷作業尤為關鍵,氣溫低鋼軌較為‘脆弱’,探傷就是透過技術手段檢測隱患問題,提高高鐵線路的安全性。”鋼軌探傷車間主任張志軍介紹說。

據瞭解,這臺鋼軌探傷車不辱使命,迎風冒寒奔波在高鐵線路,僅在1月份就完成了寶蘭客專、蘭新線等線路3352公里的探傷任務。春節前,還將“晝伏夜出”,完成1435公里的探傷作業。

為“鋼軌神探們”們點贊,他們利用精湛技術和高科技探出了一條條春運安全平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