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不喝,包也不愛一個“摳門”90後的“斷舍離”日常!

和職場前輩第一次出去吃飯她好奇地問我,“你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資的時候給自己買了什麼禮物嗎?”

小白的我仔細想了想,給父母包了紅包,出去旅行,除此之外並沒有為自己買什麼貴重物品。

奶茶不喝,包也不愛一個“摳門”90後的“斷舍離”日常!

眼神失落的同時又重煥光彩的說“其實我是有願望的。我想給自己買個20萬的瑪瑙項鍊。”

隨後前輩笑了笑說,剛畢業那會兒和我一樣,有著與收入不相符的宏大購物慾:名牌包和首飾。

奶茶不喝,包也不愛一個“摳門”90後的“斷舍離”日常!

接著前輩說:當初聽同學在美國,便想找他做代購,可畢竟初入職場經費有限,等籌到費用後得知同學已經回國,也就順勢作罷。存夠經費時就迫不及待地買了一兩款小輕奢的包。初時的確是寵愛了幾回,但多番驗證後,才不得不感嘆:真是中看不中用得主,現在就只剩瞻仰了。

奶茶不喝,包也不愛一個“摳門”90後的“斷舍離”日常!

當然會被同齡人開玩笑,奶茶不喝,包也不愛,如此清心寡慾的消費觀可一點兒也不像90後。無非就是在表達:犯得著對自己這麼摳門嗎?

奶茶不喝,包也不愛一個“摳門”90後的“斷舍離”日常!

可事實是,工資跑不贏通脹,對可支配收入和未來預期發生的支出之間的逆差充滿了未雨綢繆的危機感,網紅餐廳、新款口紅包包無意義的消費帶來的疲憊感,更加堅定我回歸理性消費的意志。

奶茶不喝,包也不愛一個“摳門”90後的“斷舍離”日常!

和姐妹們出門逛街,商場裡一圈又一圈,最後姐妹拎滿戰利品,滿載而歸。而我,逛了個寂寞。或許是我斷舍離的生活態度讓我對對非必要性商品的消費,我抱著慎重和警惕的態度,過度包裝和同類產品又或許是換湯不換藥的營銷把戲,下單時就會想想是否需要。

奶茶不喝,包也不愛一個“摳門”90後的“斷舍離”日常!

若是購買自己真心喜歡的東西,那無可厚非。但有多少消費行為是被商家媒體所誘導的呢,又或者是放縱性消費呢?

不過,理性消費也不代表我摳門

初入社會囊中羞澀,審美和觀念也不停地搖晃。工作折後就會真心感慨:數量不是重點,實穿耐穿的美感才會帶來真切的自信和快樂。再看回從前在快時尚買的衣服,真是有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感。

奶茶不喝,包也不愛一個“摳門”90後的“斷舍離”日常!

對於奶茶不喝,包包不愛的我其實對香氛獨愛。最大的樂趣就是試香,在能力範圍之內買香,清存手邊的庫存。清理家中的閒置物品,將其放上二手平臺。有時還能交個朋友或是賺上一筆。

奶茶不喝,包也不愛一個“摳門”90後的“斷舍離”日常!

當熱情褪去,我們才會發現平日大量非必要性商品的囤積消費實在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迴歸理性消費後,錢包輕鬆了起來了,家裡富餘的空間多了起來。省下來的時間,拿來運動看書學習,順便攢攢下一次的旅費不是更好嗎。

奶茶不喝,包也不愛一個“摳門”90後的“斷舍離”日常!

每個人看書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能在《斷舍離》中找到平靜,讓自己的心迴歸安寧,但是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就是一本自我反省,看清自我,以及重新認識自己的書籍。放下,或許是一種解脫,有舍才有得。

當你已經被繁雜的生活包圍,不妨看一看《斷舍離》,你會從中找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從出版至今,已經銷出400萬冊,影響了全球人,就連林依晨、舒暢、楊瀾、張德芬等知名人物都是這種方式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