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正準備著Asics籃球鞋家族的帖子的時候突然想起,不知道大陸關於Asics緩震材料的中文資料是否足夠。籃球鞋家族的成員很多,資訊量也挺多的,還需要點時間去整理。讓我就先聊聊Asics最近的籃球鞋裡用到的緩震材料吧。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這三大金剛,Gel / Flytefoam / Flytefoam Propel。

大家好!作為新人,容我先介紹一下自己的背景。

我叫Ken,來自中國香港現居日本(一轉眼在日本10多年了),籃球歷程20多年,曾經打過高中校隊,大學時候有幸和美國來的黑人留學生切磋過,受益良多。我屬於跑動型外圍投手,非櫻木式的爆跳籃板手。作為一個日本品牌球鞋的喜好者,很高興看到大陸越來越多人注意到Asics。

我理解到大陸可能不太容易深入瞭解日本品牌的球鞋,一方面是因為日本廠商釋出的詳細資料大部分是日語的本地化做的不好,此外大陸專門報道Asics的也不多(和Nike/Adidas/國產品牌等不可比)。所以用我的日語能力和日本經驗儘量蒐集資料,配合自己的籃球歷程和感受來分析我認識的日系球鞋,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好的參考。

本人喜愛日本品牌,但不屬於非日不穿的鐵粉,因為我同時也穿Nike/Adidas/Under Armor/Puma/Brandblack/Lining/Anta/Peak等,喜歡比較和分析他們的特點,和對自己的適合度。

我高中時候Nike為主超愛前掌Zoom,30過後Adidas為主(Zoom很爽但可能肌肉力量下降了,對Zoom的駕馭能力也下降了,感覺膝蓋負擔很大,Boost相對負擔小)。10年前來日本接觸到Asics,特別是一次偶然機會Asics專賣店裡有免費的測腳服務(並非單單量大小,而是一系列的運動科學性測量),從而對球鞋的認識和思維被大大改變。35過後基本以Asics為主配以Puma。

背景聊完了,希望大家能更好地定位我的介紹和分享,看看是否適合自己。鞋沒有絕對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旁人只能指點而不能代勞,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了。

Gel

Asics的緩震科技裡估計大家最熟悉的是Gel吧。日本十多年前開始就經常在電視裡放3樓扔雞蛋的廣告,來展示Gel的吸震能力。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Gel是非常強的吸震材料,它的原型由80年代有一家叫Tiger的日本公司研發出來,後來被Asics改良後用在鞋子裡。剛出來的時候吸震能力無人能敵,經常用來展示3樓扔雞蛋(日本有地震以前樓房不能蓋高,3樓已經挺高了)。80-90年代運動鞋很注重吸收衝擊,減低膝蓋,腳踝和髖關節的負擔。Nike以前也是一樣的,用air來吸震。後來Nike拿出了Zoom,強調能加強運動能力發揮(Zoom真的能加強身體能力發揮的,個人感覺同時也最大限透支你的身體)。之後很多運動品牌也加入了提高運動能力競爭上,比誰的更彈,這個大家都應該很清楚了。經過那麼多年了,當然Asics的Gel也有了很大變化。不過特性還是基本一樣,吸震。Gel基本不反彈的,對於習慣了軟彈(特別是彈)腳感的人來說(包括早期的我),由Nike轉到Asics鞋的時候,都會覺得緩震什麼都沒有。我個人的經驗告訴我,Asics的鞋子需要慢慢嘗試去體會,才感覺到Gel的特點,就是膝蓋等相對舒服,衝擊被吸收了的感覺。我覺得Gel是

保護類緩震

,基本不會加強你的運動能力發揮,這點需要留意。近年Asics也開發了具備彈性的HyperGel,暫時好像只用在休閒鞋上,不知道以後會怎樣。

Gel有一個對於現代球鞋來說不利的缺點,就是比較重。我估計密度比Boost更高。為了輕量化和彈性,Asics最近的鞋子裡已經很難看到全後掌甚至全掌的Gel緩震了。可能是唯一,就是那雙Gel-Quantum Infinity,現在已經第二代了。希望體驗全掌Gel的,可以關注一下這雙有點奇葩設計的鞋(暫時不知道大陸有否能買到)。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對了,雖然不是大面積但前後掌Gel的鞋其實還是有不少的。我剛入手的網球鞋Resolution 8就是其中一雙,日後發個帖子分享一下。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Flytefoam

Flytefoam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Asics緩震材料吧。Nike Zoom帶來了輕量化和彈性緩震的潮流,在Adidas的Boost之後,Asics也跟進來了。Flytefoam應該是2015年登場的,是Asics用了3年時間開發的,比EVA輕55%,裡面混雜了彈性纖維,所以彈性和耐久性都屬於比較優良的緩震材料(參考官方資料)。現在籃球鞋裡Flytefoam是基本,然後在後掌裡嵌入Gel吸震(非大面積而是針對著力點)。Gelhoop和Gelburst的腳感就來自於這兩樣材料的配合。但聽說Gel放置的位置有點不一樣,針對不同人群的運動特性。所以Asics的鞋真的針對性很明顯的。我非常理解為何有人說Gelhoop是神鞋像是為自己特別適配,有人就覺得沒什麼特色就是緩震不行而已。這是因為他們不是同一個人群,體重/運動特點/身體能力/場地等都不一樣。選擇到適合自己特點的話就會點贊不停,不然就會失望而歸。

所以,建議先慢慢了解一下Asics不同款式球鞋的特點和針對性,不要急著買。充分了解鞋子和自己的身體/運動模式之後,在選適合自己的戰靴。

Flytefoam本身的密度不大,輕而彈是特性,但韌性不太足,就是緩震極限不夠高,所以薄的Flytefoam的話,體重大的人就很容易踩穿了。所以建議體重大的關注Invade Nova和Nova Surge,這兩個的Flytefoam比Gelhoop/Gelburst更厚。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Flytefoam Propel

因為Flytefoam的韌性不夠高,體重大力量強的人突破是會踩穿或卸力,最近Asics推出了一個混合反彈性很強的高分子材料的密度加強版Flytefoam,在後面加了Propel的名稱。為了特意感受一下,我問朋友借來了一雙全掌Flytefoam Propel的排球鞋,Netburner Ballistic二代。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初步感覺,比Gelhoop韌性更強,緩震極限更大。這雙也有配置Gel,就像我的朋友說的,很像庫裡7+Gel的感覺,難道腳感和庫裡8相近?這個我暫時不知道,但我穿出了Under Armour 以前的Micro-G的腳感(留意不是最近的Micro-G,現在的已經不同了),就是那雙庫裡早期穿的 Clutchfit Drive的感覺。

這雙Netburner,我有機會發帖子分享。因為想分享的東西太多了,容我一步一步來。

籃球鞋裡的話,按照日本Asics官方的資料,Nova Surge和Invade Nova的前掌裡配置了Flytefoam Nova,加強了啟動效能,似乎希望貼近前掌Zoom的啟動感吧。嘗試過這兩雙的,歡迎留言分享。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聊聊亞瑟士緩震的三種材料,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

Gel,Flytefoam,Flytefoam Propel,大家可以重點留意一下這Asics緩震科技裡的三大金剛。

好,時間關係今天就到這。謝謝!

以上是我對Asics的認識和在日語網站裡面搜到的資料中整理出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愛球鞋更愛籃球運動的Ken@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