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小嬰兒每天都在想什麼呢?聽育兒師來說一說

導讀:小嬰兒是最可愛的,一歲以前的寶寶基本都還不會說話,尤其是幾個月齡的寶寶,每天只知道吃喝拉撒睡,爸爸媽媽想要跟寶寶交流,基本全靠猜。那麼,小嬰兒每天想什麼,成為了媽媽們特別想知道的。

小嬰兒每天都在想什麼呢?

對於小寶寶來說,剛出生的前兩年時間,是尤為關鍵的,可以說是在為以後的發展打基礎,如果我們能夠在這時候明白、瞭解小嬰兒的思維,那麼我們就可以很快地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更好地起到幫助寶寶各方面發展的作用。

就可以知道,寶寶的語言是怎樣發展的,為什麼發脾氣,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等等。

BBC就專門為此拍攝了一個紀錄片,名字叫《北鼻的異想世界》,片中請來了各大名校的心理學專家與兩百多名嬰幼兒,專門分析寶寶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

其中就有這樣有趣的一集,給寶寶的大腦掛上很多高科技的裝置,主要是為了掃描嬰兒的大腦,然後透過嬰兒對外界不同的語言的感應,來分析寶寶到底是怎麼想的。

參加實驗的寶寶,會在電腦前看到兩段影片,一段是一位阿姨,用所謂的“父母語言”,就是平時在跟小朋友講話時的一種幼稚些的語調,來與寶寶對話。另一段則是用普通成年人間的說話方式,來與寶寶交流。

當用第一段的交流方式說話時,寶寶很明顯在認真的傾聽,而在播放第二段影片時,寶寶很快便失去了興趣,開始幹別的事情,或者開始尋找自己的媽媽。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原來,在阿姨說話時,寶寶的腦電波也是在實時變化的。這就涉及到一種“大節奏變調”,而第一段幼稚一些的講話語氣,其實就包含了這種大節奏,第一種交流模式中,有一些峰值正好跟寶寶的大腦波動重合,會很快被寶寶接收。

所以,這種幼稚一些的“父母語言”,其實對寶寶的大腦發育非常的有幫助。

就像學生在課堂上,如果遇到老師語調刻板無趣,那麼學生聽著聽著就犯困了,如果語氣是新穎有趣的,語調高低變化,學生當然也會更有興趣聽,更容易掌握內容。

我們繼續來講一個情緒實驗,專家在一個寶寶身上貼了感測器,能夠記錄到寶寶的心率情況,然後工作人員跟寶寶正常平和的互動,記錄到的心率情況是130。這是正常數值,因為寶寶本身的心率就是比成年人高的。

然後,讓寶寶玩一個比較困難的益智類遊戲,果然,咱們的小寶寶怎麼都不能順利的完成遊戲。

再幾次之後,寶寶開始發脾氣。那麼此時的心率是多少呢,瞬間飆到180。也就是說,寶寶越生氣,壓力越大,心率越高,導致寶寶的情緒更加不穩定,並且會非常沮喪,這可以說是一個惡性迴圈。

所以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應該瞭解寶寶的想法,然後去安撫寶寶,拉寶寶一把,抱起寶寶轉移注意力,心率便會馬上降下來。

重要提示:現在你明白了嗎,雖然寶寶還不會說話,不會表達,但是不代表寶寶沒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要多多透過耐心的觀察,找到寶寶的情緒來源,才能去幫助寶寶。

今日話題:你用過最有效的安撫寶寶的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