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山西作為中國古建築寶庫和儒釋道重鎮,省會太原市在其中所佔比重和所具價值不可小覷,雖然,更多時候,它是被古往今來的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以及古建築愛好者等,作為北上與南下的中轉站,不過如果稍作停留,在這座具有兩千五百年曆史的古城當中,人們還是會有不少驚奇發現,包括,位於其舊城區老街巷裡面的崇善寺。

崇善寺的始創年代不詳,有說曾是隋煬帝出巡行宮,有說曾是武則天出家所在,不過,缺乏相關實證。倒是,寺內所存明代木匾明確記載,為明太祖朱元璋三子即晉恭王朱棡,為紀念其母高皇后馬氏,奏請以後獲准建造,並在洪武年間完工。建成時候,因屬敕命家廟,其總面積達到了十五萬平方米左右,多重院落、多座大殿,各類配屬建築超過上千,被稱為晉國第一偉觀。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如此規模巨大寺院,歷經明清兩代修繕,可惜,同治年間突遭大火而焚燬殆盡,唯有主殿之一大悲殿包括少部分附屬建築留存下來,其舊址又因為清代的太原文廟遷建被佔。如今,只剩三千五百平方米左右,不過,現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主要是崇善寺的建築和藏經以及絹畫等所謂三寶不可多得。此外,還有多尊明塑和古代碑刻以及零星石作等。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這裡的建築是指大悲殿,一般被認為是山西境內最早且完整而標準的明代早期木結構古建築遺存例項。

大悲殿坐北朝南,重簷歇山頂,為面闊七間和進深四間,有低淺臺明和寬大月臺。大殿內柱不等高,同時呢滿布平綦。若就明代官式建築的諸多早期特徵來說,的確可以略數一些。

從外觀看,重簷歇山頂本身就是進入明代以後的高等級廣泛應用,簷柱和山柱的側角與升起並不十分明顯以及柱頭略作卷殺等,也是明代官式建築的主要特徵,包括額枋和平板枋在轉角處丁字疊加和十字相交均出頭等,也可以看出,明代額枋的高寬和平板枋的厚窄已經區別於以往,還有磚牆外包泥皮和山面博風板加山花板而不透空等,更是明代官式建築的主要特徵。

從內部看,柱不等高的廳堂式架構正凸顯了建築斗拱承重作用日益減弱的明代過渡性質,併成為了明代直到清代的官式建築的主要形式。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其大木作因襲唐宋古風而小木作承繼宋元技法並有自身變化,既雄健莊重,也簡練有序,使得大悲殿代表了一種不同於盛唐和宋元的建築進步與建築美學。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這裡的經藏是指多達三萬卷以上的古代木刻佛教典籍,自宋至清且多為善本,數量眾多又彌足珍貴,在全國也罕見。

例如,北宋的崇寧藏,是南方高僧募捐刊刻的第一部大藏經,前後歷經二十多年方才完成,因為進獻宋徽宗趙佶祝壽得名,九百年以來,散落海內外,都成了零本即缺失性叢書,全國的收藏機構合計不到二十家,就包括崇善寺。

又如,南宋的磧砂藏,也是南方信眾籌集刊刻的又一部大藏經,流傳情形較為類似。此外,還有明代的刻印於南京的洪武南藏和刻印於北京的永樂北藏以及血書華嚴經等,綜合價值豐富而難得。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這裡的絹畫是指兩套明代壁畫摹本,包括釋迦世尊應化示跡圖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為明憲宗成化年間崇善寺僧眾延請不知名畫師,在大雄寶殿長廊壁畫重妝以前臨摹並儲存,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真跡早就不存而摹本亮豔如初,屬於唐宋畫風,被稱為寶石畫。

釋迦世尊應化示跡圖,即佛傳故事圖,所謂佛傳故事,重點講述釋迦佛降生出家和求法成道以及達到涅槃,並以八相成道或八相示現為主要內容,如從兜率天降、白象入胎、住胎說法、右脅降生、逾城出家、樹下成道、初轉法輪、雙林入滅等。

所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同樣廣為人知,主要講述善財童子喜歡善知和親近善識並遍訪諸佛以及修菩薩行和普渡眾生,如受文殊教、至各國、往天宮、獲普賢贊等。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崇善寺大悲殿的觀音和文殊以及普賢明代彩塑,均為立姿,堪稱精品,較為少見。尤其,三大士觀音居中和文殊居左以及普賢居右,契合大悲殿名稱也符合淨土宗教義。

此外,造像尺寸巨大而高達八米以上,圓形背光直抵天花,外露腳趾粗若足踝,周身貼金富麗堂皇,目光垂視慈善端莊,信眾進殿抬頭仰望,恭敬虔誠油然而生。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一鋪三尊的觀音造像為千手千眼觀音,以數多而非實數來表示大悲觀音的法力無邊和智慧無窮。不過,這與藏傳佛教和密宗造像有著很大關聯,例如,其觀音造像為十一面。

雖然,大悲殿千手千眼觀音同一般的千手千眼觀音有著地域的時空性和工匠的個體性差異,例如,大悲殿千手千眼觀音十一面為頭頂和兩側加本面構成,一般的千手千眼觀音十一面則為忿怒面和三層面加本面構成,兩者略有差異。

包括,各手持物也各不相同,主要是所依版本不相同,較常見的,如持宮殿代表佛國、持寶瓶代表親情、持化佛代表不離以及代表禮敬眾生的合掌手與代表全神貫注的禪定印等。

鬧市裡的古代佛寺:山西太原國保古建崇善寺

事實上,從普賢像到文殊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藏傳佛教和密宗造像的些許特點與風格,哪怕,不似觀音像那般明顯。

然而,若從明代漢傳佛教造像的整體特點與風格來看,三大士之間的共同處還是不少,例如,面相承襲唐代的豐腴以及柔美,鏤空頭冠和肩略寬與腰略窄,均著天衣和披帛以及絡腋等,並配項圈和瓔珞以及腕釧等,雕刻精細流暢,裝飾華麗繁複,包括身材比例適中和衣紋線條簡潔以及程式化的表現與世俗化的顯露等,都或多或少地傳達出明代造像尤其菩薩造像的時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