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什麼可以成為五霸之首,只因……

齊桓公任命管仲為相,國內國際輿論一片譁然。但齊桓公不為所動,堅持信任管仲。管仲也投桃報李,運用全部智慧,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時齊國大治,國力迅速增強,成為春秋歷史上第一霸權。在齊桓公稱霸的四十年中,曾召集過國際和平會議26次,出動軍隊28次,但卻一直保持著春秋時代初期的樸實氛圍和騎士風度。可以說,齊桓公能夠成為一個受人尊重和讚揚的霸權,更多的,靠的是一種人格魅力,而不僅僅是軍事實力。這和在他之後的四個霸權完全靠武力稱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為什麼可以成為五霸之首,只因……

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曾與管仲結下“一箭之仇”,但他能摒棄前嫌,拜管仲為相,稱管仲為父。管仲是一位有才幹的政治家,而管仲的成功和鮑叔牙謙虛讓人的品德是分不開的,在兩個人智慧的合作下終於成就了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是一個政治家,他所提出的口號是“尊王攘夷”,即尊奉周王朝國王和排斥夷族。我們先說一說尊王。周王朝的那個所謂中國最高統帥,已經象一塊抹布一樣,被扔在洛陽那個角落裡,好久沒有人再想起了。齊桓公重新把他找出來,放到尊貴的神壇上,三國時期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和齊桓公的尊王有異曲同工之妙。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於首止,與周天子盟,確定了太子的正統地位。數年後,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使臣宰孔會於葵丘。宰孔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齊桓公的做法對任何人都沒有壞處,而且還減少了嫉妒和各封國的自卑心理,體現了他作為一個政治家的超凡智慧。

春秋時期,雖然各諸侯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但誰都不敢取而代之。換句話說,那時的各諸侯,誰也沒有自立為王號令天下的實力。齊國經過幾年大刀闊斧的整治,亮出的仍然是“尊王攘夷”的旗號。自從上次戰爭的失敗,齊國仍不得不借這個旗號行自己九合諸侯、號令天下之實。齊桓公依靠管仲把齊國治理得國強兵壯,他覺得稱霸的時機已到。

相對於尊王這種更多是形式上的功績,齊桓公更大的功績在於攘夷。這是一個一直被歷史提及,但卻被嚴重低估的功績。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齊桓公一次次挺身而出,其後延續了幾千年但在當時還像嬰兒一樣脆弱的中華文明,在兩千多年前就會遭受到毀滅性打擊,甚至扼死搖籃。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他為什麼可以成為五霸之首,只因……

公元前681年,桓公採用管仲之計,與宋、陳、蔡、邾等國會盟於北杏,桓公為主盟,以平定宋國內亂。遂國(今山東肥城南)不參加北杏會盟,桓公派管仲率軍滅遂,並以此向魯國施加壓力。魯莊公與齊桓公盟於柯地(今山東肥城南),會盟時,魯國大臣曹沫手劍劫桓公,要求退還汶陽之地。桓公依管仲之意見,答應退地。柯地會盟,使齊桓公名聲大振,各國諸侯紛紛與齊結盟。到此為止,齊桓公才真正認識到了稱霸的本質,於是他對管仲擁有了?種銘心刻骨的信任,拜其為“仲父”。是年,齊桓公與管仲率師會同陳、曹兩國伐宋,因宋違背北杏之盟。伐宋途中遇衛人甯戚,經管仲推薦被桓公拜為大夫。甯戚赴宋說服宋桓公求和。公元前679年,齊、衛、鄭、宋四國與於鄄(今山東鄄城北)會盟。諸侯威服,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自清末維新變法開始,國人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落後就要捱打。這是在熱兵器時代的顯著特徵。但是,翻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在冷兵器時代,我們所看到的,卻是一個個來自於西方最多是北方的茹毛飲血連文字都罕有的極度落後的遊牧民族攻打先進的中原地區,並且擊敗之,蹂躪之,甚至完全統治之的例子。先進的中原文明在和落後的遊牧部落的戰爭中,勝利者除漢唐盛世外,寥寥無幾。失敗者卻汗牛充棟,不可勝數,連強大的大秦王朝都要加修補長城以抵禦匈奴,更別說五胡亂中華時中原的徹底殘破,更別說元清兩朝時被蒙滿兩族完全佔領並統治達幾百年之久。

但是,到了元清時期,中華的文明,早已根深蒂固,即使被外族完全佔領,也有能力延續下去,並將外族或趕走,或同化。可是,在東周初期,中原地區那一小塊剛剛破土不久的農業文明,卻遠遠沒有那麼強的抗打擊能力。而且,這一小塊文明還分佈在大大小小几十個諸侯國中,力量分散,很容易被剛剛滅掉西周的戎狄部落各個擊破。不幸的是,他們已經這麼做了。

公元前666年,齊桓公奉周惠王之命,率軍伐衛。公元前664年山戎侵犯燕國,桓公與管仲率師救燕,至令支、孤竹,剿滅山戎。公元前663年齊師凱旋,齊桓公將伐由戎的戰利品的一半贈魯莊公。公元前662年齊築小谷(今山東東阿)為管仲采邑。魯莊公為感謝齊桓公,為管仲在小谷築城。公元前661年,狄人侵略邢國,桓公與管仲率軍救邢,打敗狄師。公元前660年,魯國公子慶父作亂。為安定魯國,齊桓公依管仲之謀,立公子申為國君,並大義滅親,殺其侄女哀姜。是年,赤狄侵犯衛國。齊桓公派公子無虧率軍擊潰赤狄,助衛戍守。公元前659年,赤狄再次侵犯邢國,桓公與管仲同宋、曹兩國聯軍救邢,擊敗赤狄,為邢國在夷儀重新築城,派軍助邢戍守。公元前658年,齊桓公諸侯為衛國築新城。公元前656年,齊桓公與管仲率齊、魯、宋、衛、鄭、許等國聯兵討伐蔡國,蔡侯聞訊而逃,繼而以不尊周天之子罪討伐楚國。楚請求講和,諸侯與楚會盟於召陵。戎狄部落是匈奴的祖先,源於夏桀之後裔。商滅夏,夏桀的一部分後裔逃入北方,逐水草而居,過上了遊牧生活。他們父妻子繼,兄終弟及,人口慢慢繁衍,力量慢慢壯大。周滅商,戎狄按時進貢,稱為“荒服”。周朝衰落,戎狄便時常騷擾,成為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威脅。到了周幽王時期,更是一舉滅掉西周王朝。滅掉西周後,戎狄繼續攻擊東周。按照當時各各封國的力量,任何一個封國都很難單獨抵抗戎狄的入侵。這種必須集結更大力量才能救亡的艱苦責任,現在由霸主承擔,齊桓公遂成為中華文明的保護人。公元前664,山戎伐燕,齊桓公親自赴援,將山戎擊潰。從此以後,燕國在100多年裡,再沒有嚴重的外患。公元前661年,狄人攻邢,邢國陷落,齊桓公在夷儀為邢國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桓公再次在楚丘為衛國另建新都。可以說,如果沒有齊桓公,邢國和衛國,已經滅亡。

中華文明的威脅不僅來自北方,還來自同樣是尚未開化的南方的楚國。楚國是新興的一個國家,發展迅猛,對北方的封國構成很大威脅。經過多年努力,齊桓公對楚國一再北侵進行了有力回擊。公元前655,聯軍伐楚,迫使楚國同意進貢周王室,同時加入以齊桓公為首的聯盟,聽從齊國指揮,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國北侵,保護了中原諸國。中華文明的拯救者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齊國的霸權也走到了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