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傳承,中國人的家風

對於每一箇中國人,有家就有家風。

很多人對於家風的定義都不太一樣。有人認為家風就是“家訓”,有人認為家風就是一種有形或者無形的“規矩”,還有的人認為家風更類似於一種美好的家庭狀態——一家人其樂融融,和諧、幸福、安康。而從我的角度而言,以上都對,也都不對,為什麼這麼說呢?

世代傳承,中國人的家風

家風,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可以是一個家族或者家庭的生活作風,可以世代傳承的風尚,一種良好風氣,亦或者是家庭成員所共同認可的精神理念。它必然可以代表一個家庭或家族的整體精神面貌與氣質,甚至是道德品質與審美品位。因此以上是對的。

而不對之處,在於它並不全面,或者說並沒有“深層次”地去概括它。

在我看來,家風是一種家庭成員間血脈相連的紐帶,是家庭文明的火種,是中國人內心根源處的相互認可與依賴。它固然表面上起著整頓家庭,規範成員的作用,但其本身真正所起的作用遠勝於此。

提到家風,那麼就不得不提及一個人——曾國藩。

曾國藩,晚清四大臣子之首,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這話或許看起來有點大,泛,但在本人看來,他確實擔得上這個名頭。他不僅當官一流,在家風經營方面也是極為的出色。

世代傳承,中國人的家風

曾國藩

在他的家風理念中,“勤儉”這二字是最為推崇的。他更是曾說過:“家勤則興,人勤則健”。而這一點與我不謀而合。

相信大家對《曾國藩家書》並不陌生,在這本書中,包含了他距家千里為官,對父母,對兄弟,對孩子的無限關懷與思念。這一封封家書組成的跨越空間,時間的“親情網”,將心與心連線了起來,也將未來與現實連線了起來。

他在給親人的信中,不約而同地都涉及到了勤儉自持的觀念。

寄給父母的信中有寫到“勤儉本持家之道”。

在給四弟的家書中,他寫道:“餘教兒女輩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

在告誡兒子紀鴻的家書中,他更是說:“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在他看來,勤儉是一種君子的作為,是一種高尚的品格。

世代傳承,中國人的家風

曾國藩家書

而曾氏家族在曾國藩的苦心經營下,成為方圓百里的大戶。在其死後,曾氏家族仍然人才興旺,欣欣向榮了百餘年。

一個家庭或者家族的延續,靠的並不是財產與權力。須知中國曆經數千年風雨,朝代又更迭了多少次!皇室尚且穩不住這萬里江山,又何況我們平民百姓家庭。唯有曾國藩這類“持家”大師典範,方才有可能守住這自己經營的一切。

當下,社會進入城市化發展中期,許多家庭呈現多樣式分佈,不再像以前那樣集中生活,人們生活形式更加豐富,複雜化。因此,我們更應該握緊家風這根準繩,以致不讓自己迷失於這喧譁、浮躁的新時代生活的洪流。

世代傳承,中國人的家風

繁華都市

人可以越走越遠,但心不可以越走越遠,越走越偏。牢記初心,傳承家風,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