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茶泡,非茶之茶,白如雪,美如玉

《舌尖上的中國》曾為大家展示過這樣一件精緻的小食——玉林茶泡。雖有“茶”字,卻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茶,而是一種味道清甜的泡茶甜品,其型精雕細琢、寓意吉祥,其色白如雪、美如玉。

玉林茶泡,非茶之茶,白如雪,美如玉

玉林茶泡在宋代已有。古人十分講究飲食養生,在茶中加入冬瓜,生津止渴,清心潤肺,四季常飲,延年益壽。又將冬瓜精雕細鏨,鏤出圖形豐富、寓意吉祥、精巧細緻、耐人觀賞的茶泡。因茶泡精美到了極致,成為了供佛、祝壽、嫁娶、會友等饋贈的臻品。至清代,玉林的富戶人家,在嫁女時用茶泡淨遍親戚朋友,俗稱“新人茶”。

玉林人迎娶新娘時,先把清澄的熱茶倒進透明玻璃杯裡,再輕輕放進一塊“紅雙喜”或“龍鳳呈祥”浸泡。過了一會兒,茶泡變得晶瑩剔透,宛如白玉。雕花龍鳳在水中栩栩如生,嫋嫋的茶香中隱約有果香。茶泡中的果糖慢慢浸出,輕泯一口,香甜沁入心脾……

在新郎到女家“迎親”或“回門”時,女家須以大型精緻的茶泡相饋贈。男家也須以同樣規格的茶泡,饋贈女家的“送嫁娘”。逢春節,玉林民間常以茶泡招待賓客。

除了迎婚嫁娶外,做壽、孩子出生等場合,也常以茶泡奉客。可以說,舊時茶泡在玉林人的節慶生活中舉足輕重。而每家每戶製作茶泡的,必是女子,哪家的茶泡手藝精細,泡茶時必得客人稱讚。所以,茶泡又是玉林女子的另一種“女紅”,各家的製作手法各異,一般在母女間代代相傳。

玉林茶泡,非茶之茶,白如雪,美如玉

小小一塊茶泡,可謂集繪畫、雕刻、裝飾工藝於一體,不僅賞心悅目,更凝聚了玉林的傳統禮儀民俗文化。

玉林民間茶泡製作工藝流程基本一致,先取老冬瓜去皮去心,取其皮下堅脆瓜肉,經雕、塹、刻、編、過水、漂糖、消糖、曬乾等程式後,那些雕刻著或壽桃、或菊花、或囍字、或鳥紋、或蟲草等圖案的方寸茶泡,便成為美甲一方的休閒食品。

玉林茶泡,非茶之茶,白如雪,美如玉

九十年代以前居住在玉林的人對茶泡並不陌生。但是現在,認識茶泡的玉林人已經不多了。由於玉林茶泡全為人工操作,製作繁雜,工藝要求高,難以大規模生產。解放後,由於食品工業發展,食品樣式繁多,物美價廉,茶泡的地位迅速下降。80年代,只有少數老鏨工繼續進行少量生產。

玉林茶泡,非茶之茶,白如雪,美如玉

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變化,茶泡已經淡出了玉林人的生活,茶泡文化被遺留在歷史的角落裡。除了透過紀錄片,希望大家能從更多的角度去關注它,關注那些即將消失的老手藝。

玉林茶泡,非茶之茶,白如雪,美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