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百色革新橋石器加工場遺址

位於廣西百色市百色鎮東筍村百林屯南,屬新石器時代。出土各類遺物數萬件。石器中有的和廣西洞穴出土的打製石器非常相近。遺址發現有相對集中的動物遺骸和許多紅燒土碎粒、炭屑和果核等、兩座和石器製作場同期的墓葬。這是百色市迄今發現的惟一一處新石器時代臺地遺址,也是廣西發現的惟一一處石器製造場,其規模之大、遺物之豐富和儲存之完好在全國也是罕見的。

2。裡耶古城及出土秦簡牘

2002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裡耶秦簡博物館

發現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裡耶鎮裡耶古城,絕對年代為距今 2200年前後。屬戰國末年、秦、西漢時期。裡耶古城呈長方形,南、西、北三面有護城河,南門有道路直通城外,城牆轉角略呈弧狀。古城南北長210米,東西現存寬度103—107 米。城內發現通道、作坊、官署建築和古井等遺蹟。裡耶古城為研究戰國晚期、秦至漢初中原中央政權對湘西地區的行政管理和區域政治提供了資料。

古城內的重要遺蹟一號井,井深14。3米,井壁用厚15公分、寬近30公分、長2米多的硬質木版用楔卯結構構成,重重相疊,儲存完好。井內出土三萬六千多枚秦代簡牘。其中,絕大多數為木質,極少數為竹質,均為毛筆墨書。內容涉及郵傳、歷術、法律、軍事等各個方面,是當時的官署檔案,為研究秦代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提供了極為難得的文獻資料,極大豐富了對秦代社會生活的認知。

3。日照海曲漢代墓地

2002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漢代銅鏡 日照海曲漢墓出土

位於日照市西郊西十里堡村西南約1公里,日東高速公路南側。發掘90座中小型墓,分為四個區域,其中1、2、3區墓葬各有高大的封土,每座封土之中都包含數量不等的中小型墓葬,並有早晚打破關係。年代從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延續約400年。除17座磚室墓大部分被破壞外,豎穴土坑木槨墓基本儲存完好。一號封土的規模最大,面積約2000平方米,封土內墓葬的規格最高,儲存最好,為研究漢代墓葬埋葬制度和埋葬習俗提供了重要資料。

出土陶、銅、漆、木、玉、鐵、角、絲器等各類文物1200件,其中500件漆木器和大量絲織品是重要收穫之一,不僅數量多,且是山東地區儲存最好的,為研究漢代漆器業和紡織業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4。臨漳鄴城遺址

2002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鄴城博物館

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西南13公里的漳河北岸,距邯鄲市40公里。屬北朝時期。遺址為一座方形木塔的基地,包括塔心實體等地上和佛塔基槽地下部分,兩部分均為夯土和磚石構築。塔基地下基槽為正方形,邊長約45米。基槽近底部用卵石層和夯土層交替構築,卵石層多達10層。土石層之上的夯層堅實、均勻,基槽深約6米。地上部分有夯土塔心實體、南側斜坡踏道、磚鋪散水等。塔心實體夯土上殘存有柱礎石、承礎石、礎石坑等遺物、遺痕。遺址土了大量建築構件如磚瓦、柱礎石、石刻構件以及與佛教有關的彩繪佛像、彩繪殘件等遺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木塔的規模和等級。

該遺址是我國發現的東魏北齊時期惟一的一座佛寺方形木塔基址,塔基中剎柱礎石、塔基磚函等的發現填補了漢唐考古學的一項空白;對於探討北朝佛寺規制等課題具有重要價值;對研究這一時期佛教塔基的特點和佛教考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太原王家峰北齊徐顯秀墓

2002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黃綠釉瓷尊 徐顯秀墓出土

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郝莊鄉王家峰村東“王墓坡”。墓為平面近方形的磚室墓,由斜坡墓道、土頂過洞、天井和磚券甬道、墓室等部分組成,總長約31米,距地面深8。1米。甬道內有浮雕石門。磚砌弧邊方形墓室約6米見方,西側有長方形棺床。在墓道兩壁、門扉、墓室四壁均繪有彩色壁畫,總面積330餘平方米,繪有各類人物200餘,各色儀仗、兵器、樂器和生活什物若干,畫面內容紛繁,人物關係複雜,但佈局和諧,脈絡清楚。

壁畫氣勢恢宏、色彩斑斕,是在山西、河北、河南、陝西、寧夏等省區已發現的北朝晚期磚構壁畫墓中唯一完好的一座。為研究北朝晚期的葬俗、葬制,墓室壁畫的規制、題材以及表現出來的衣飾、車飾、馬具等細部,都提供了珍貴的影象資料;對進一步瞭解當時墓室壁畫繪製的技法和其反映出的繪畫藝術水平,對中國繪畫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墓室殘存的一枚嵌寶石戒指,為西方傳入之物,為民族融合的研究和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資料。

6。巴東舊縣坪遺址

2002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青白瓷棋子 舊縣坪遺址出土

位於湖北巴東,屬六朝—宋。遺址文化內涵上自商周,下迄明清,其中最重要的是六朝至宋代。揭露儲存較好的六朝時期的城牆、城門、道路、房址;隋唐時期的縣衙遺址、倉庫和石板路面;宋代的民居區和官府區以及寺廟建築、街道、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統。

遺址中唐宋歷史時期的建築遺址的構築與佈局是整體規劃、一次施工完成的。以衙院為中心,東為居住區,西為文化設施和倉儲區。街道與巷道的佈局很有規律。作為唐宋時期的山區縣城,儲存如此完整,在三峽地區尚屬首見,在全國也極為少見,為研究我國唐宋時期縣級城址和有關城市規劃史、城市建築史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7。延邊西古城城址

位於吉林省和龍市西15公里處,屬唐代。由內外兩重城牆組成,外城東、西城牆各為720米,南、北城牆各為630米,周長2700米;內城東、西城牆各為310米,南、北城牆各為190米,周長1000米。內城宮殿區清理出3組建築基址及其附屬建築,其相對獨立又彼此相接成為同一建築佈局的有機組成部分,反映了渤海人的建築理念中,借用了中原土木工程注重平面佈局組合的建築傳統。在內城中出土了大量具有渤海都城中流行特點的建築構件,其中板瓦、筒瓦上戳印刻劃的文字及符號,簷頭筒瓦六瓣蓮紋主題的瓦當,構成了西古城城址建築用瓦的鮮明特色。該遺址發掘為“西古城渤海中京說”提供大量佐證。同時也為渤海文化研究這一國際性的學術課題,帶來諸多新的研究視角。

8。阿城劉秀屯金代大型宮殿基址

宮殿基址朝向正東南,由主殿(前殿)、過廊、後殿、正門及迴廊組成,佔地面積50000餘平方米。本年度對主殿、過廊、後廊和東北角迴廊進行了發掘,揭露面積10000平方米。正門位於東北迴廊正中;主殿與正門對稱,位於西北迴廊正中;後殿位於主殿之後;過廊為連線主殿和後殿之通道;迴廊呈正方形,邊長184米。主殿臺基全部夯築且高於地面,四周以多層青磚包砌,牆基寬約1。3米。其規模龐大,面積3823平方米。結構複雜,由正殿、露臺、兩側挾屋和後閤組成,總體佈局呈對稱多邊形。正殿呈長方形,面積2100平方米。宮殿基址是我國傳統禮制建築的罕見例項,它的發現與發掘,對研究宋金時期政治體制、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以及建築風格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資料,在中國建築史上亦佔有重要的地位。

9。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位於

江西

省南昌市

進賢縣

李渡鎮,紅石橋李渡酒廠老廠區內,元代至近

現代

燒酒作坊遺址,文化堆積主要為

三個時期。2018年11月15日,李渡燒酒作坊遺址列入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遺址考古勘探面積1600平方米,2002年考古發掘面積300平方米。其文化堆積的11個層面分為

南宋

、元、明、清、

近代

現代

6個時期,南宋未見遺蹟,其餘5個時期的釀酒遺蹟有水井、

爐灶

、晾堂、

酒窖

、蒸餾設施、牆基、

水溝

、路面、

灰坑

、磚柱等。

酒窖

22個,其中元代酒窖13個,直徑約0。65-0。95米,深約0。56-0。72米;

明代酒窖

9個,有6個至今仍在使用。明代蒸餾設施經清代修補,直徑0。80米,高0。62米,東南距灶0。85米。清代蒸餾設施直徑0。42-0。54米,高0。38米。遺址出土遺物350件,有陶瓷器、石器、

銅器

、鐵器、

竹木器

等,以陶瓷器為主,陶瓷器又以

酒具

為多。李渡燒酒作坊遺址歷史跨度近800年,是中國酒行業難得的‘國寶’。”

10。寧波元代慶元路永豐庫遺址

位於寧波市中山西路。

2002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2001年

搶救性發掘,揭露面積1000平方米,出土大量遺蹟和遺物。2002年3月再次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佈局相對完整的以元代慶元路永豐庫為核心的宋元明時期大型衙署倉儲機構遺址,並發現了彙集大多數宋元時期江南和中原地區著名窯址的陶瓷器等大量遺物。這是迄今為止寧波最重要的城市考古發現,是我國新發現的一種古建築構造做法,對中國古建築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宣告: 本文圖片來源於版權方,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