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財賬與人情賬

錢財賬與人情賬

處理好“錢財賬”與“人情賬”的關係,也是商場“關係學”中的必修課。在商業活動中,有時在錢財的賺賠上灑脫些、大氣些,常常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錢財賬與人情賬

為商者,經濟關係是重要的,人情關係也同樣重要。對於合作伙伴,不僅要有一筆“錢財賬”,還要有一筆“人情賬”。優秀的商人能夠正確處理這兩者的關係,為企業發展開闢道路。

且讓我們看看明代商界泰斗楊繼美是如何處理這兩者的關係的。

楊繼美,字汝孝,別號近泉,明代山西代州振武衛(今山西代縣)人,生於嘉靖九年(1530),卒於萬曆十九年(1591)。

楊繼美自幼聰明,能觸類旁通,踏入商界後,他將自己在年少時所學的儒學運用到經商上,因此他總是有自己獨到的、與眾不同的經營理念。這也註定了他與常人不同的商海成功之道。

奉行“以人情做生意”的經營理念便是楊繼美的成功商道之一,他在商場“以情會友”,廣結人緣。無論貧、富、貴、賤,若有求於他,只要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他都有求必應。

有一次楊繼美的經營因資金週轉不靈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如果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出現不堪設想的後果,因為需要很大一筆資金才能盤活。到哪兒才能弄到如此大的一筆資金呢?這使楊繼美一籌莫展。

其妻張氏見他憂心,便提醒他:“我們家借出去的銀兩還有好大一部分沒有收回呢,夫君不如趁勢去討要,他們沒有不還的道理。”

誰知楊繼美聽罷立即搖頭,說:“萬萬使不得,夫人仔細想想,他們有困難時,我能解囊相助,是因為我那時手中有餘錢。現在,雖然我有難處,就算他們想幫,恐怕他們也沒錢,否則早就會來還錢了。我們能看透這個道理,若還去討債,豈不是把他們往絕路上逼?這可不是我楊繼美經商的作風。”

楊繼美又道:“此時,我們失掉的是錢財,但我們收穫的卻是錢財也換不來的仁義。夫人,覺得值嗎?”張氏只得苦笑。

這日,楊繼美正在家中想著應對之策,突然聽到敲門聲。開門一看,門外有十幾號人,都是昔日得到過他幫助的朋友,有的是同行,也有非同行的朋友。

這些人進得室內,每個人都從囊中掏出金額不等的銀票,放在桌子上。其中一人(可能是這些人為這次行動所推選的一個首領)說道:“我們聽說楊兄生意上遇到了點麻煩,過來看看。這些銀兩不多,你先拿去解急用。”

正是這些楊繼美曾幫助過的朋友在他有難時解了他的急,救了他的命。他們如此積極主動地幫助楊繼美,一是因為他們昔日曾得到過楊繼美的幫襯,知恩圖報;二是透過平日的交往,他們堅信楊繼美必能成就大業,為能交到這樣的朋友感到榮幸。

人們常說“同行是冤家”,因為對於同一行業的經營者來說,誰的市場佔有率高,爭得的客戶多,誰的贏利就多。商場的成敗標準很簡單,無非是利潤。在都贏利的情況下,當然是誰的贏利額高,誰就是最成功的經營者。

在同一行業裡,如果其他的經營者佔有更多的市場額度,便決定了自己的市場佔有率低;同理,如果客戶都被對方吸引, 自己的客戶就會減少。所以,人們一般都把同行看做對手,甚至視為敵人。一個很普遍的心理是:希望對方經營不善甚至破產,最好是“獨我一家,別無他店”。

正是由於以上原因,便有了“同行是冤家”這句俗語。

但是,真正的富人看問題卻很深刻,他們不僅看問題的表象,更深入其本質。他們認為,同行並非冤家,因為錢財背後的人性,永遠是比錢財重要的。他們的高明之處,在於深刻地抓住了財錢賬和人情賬之間的辯證關係,根據不同的情況區別對待,處理好二者的相互關係,有取有舍。要想成為富人,就必須學會這一點,懂得投資人情做生意。

你學會了嗎?記得點贊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