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失傳的手藝—補鍋匠

補鍋佬是指專門修補各種鍋具的手藝人,過去都叫他們修鍋的,現在這個手藝基本上失傳了,家裡的鍋壞了都扔了,或者賣廢鐵,買個新的,很少有補鍋的。

已經失傳的手藝—補鍋匠

已經失傳的手藝—補鍋匠

過去的鐵鍋都是生鐵鑄造的,傳熱塊但很薄、很脆、易損,使用了一年半載後,再好的鐵鍋,都會出現沙眼或者破裂。以前農村比較貧窮,所以當鐵鍋有了沙眼、裂痕或者壞了,農家都捨不得扔掉買新的,就要等走村串戶的補鍋師傅,把洞眼補上。有的人家一口鍋修了一回又一回,到處是疤。炒菜時都要非常小心,生怕鏟子鏟到疤上把鍋弄壞了。

“補鍋佬的扁擔,兩頭翹”。這句話是形容以前挑肩挑木箱,沿街走村串戶叫喊“補鍋羅”的補鍋匠。記憶中的他們,一根木扁擔,兩頭各固定著一個多層抽屜的木質箱子,每個抽屜裡分別裝著各種工具。

補鍋匠的主要工具有一個小火爐、一隻風箱、一小段兒像鐵軌一樣的小鐵砧,還有坩堝、小鐵錘、鉗子、棉布卷等等。

碰到有人要補鍋,補鍋匠就放下擔子,把風箱的風嘴和火爐的風口用一根管子連起來,安好爐子,在爐內用柴草生火後加入幾塊焦炭,在一隻小坩堝裡,放上幾塊碎生鐵,然後把坩堝放在爐子上加熱,拉著風箱,趁坩堝裡的鐵片尚未融化的間隙,補鍋匠在膝蓋上墊一塊厚厚的帆布,拿起需要修補的鐵鍋,去除鐵鍋上的煙垢,檢視破洞,用尖尖的小錘輕輕的把小洞修圓,待坩堝裡的鐵水倒一點在軟泥上,這時候的鐵水,呈球狀晃動,補鍋匠眼疾手快,將鐵水球對準鍋外破洞,用力一貼,另一隻手用一個沾滿泥灰的棉布捲成的圓筒,在另一邊往鍋內一按,只聽吱一聲,鐵鍋就算不好了。如果鐵鍋破的洞太大,那補鍋匠就要重複幾次以上的動作,重複補洞。

已經失傳的手藝—補鍋匠

老者說,補鍋實際上就是在洞處澆築一個鐵釘,所以說洞的處理很有技巧,一是四周要處理乾淨,二是洞的大小要處理得當,若有裂縫,要沿著裂縫,打成多個小洞,打洞時右手握著尖嘴小錘,右手壓著鐵鍋,再要修補的地方,正反同時敲擊,由於鍋體脆弱,要敲得好、敲得巧,否則會適得其反,不好收場。

補鍋匠除了補鍋意外,還補碗、盆、盤、罐等瓷器,他把破損的物件用尖嘴的鉗子、小鑽在破損處剪個缺口或鑽個小洞,用補鍋匠自己做的釘弄上,摸上油灰就可以了。耕田的犁頭斷了,也要請補鍋匠接一下,補鍋匠有備用的犁頭模子,燒紅的鐵水倒模子裡,斷了犁頭的犁寸插進模子裡的鐵水,只要把握好深度,片刻後鐵水冷卻凝固,犁就修復了。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再也聽不到那洪亮渾厚的補鍋匠的“修鍋哦”的吆喝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