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寫實、抽象與意象造型

“寫實”與“抽象”是從西方引入的概念術語。“寫實造型”與“抽象造型”是西方繪畫實踐的兩種造型觀念和語言樣式。寫實造型以表現客觀物件為主要意圖,是西方繪畫成熟、經典的造型實踐經驗,貫穿整個西方繪畫史。寫實造型並非如同照相機一樣地“如實”描畫,其實踐過程融入了時代性的共性研究課題內容和畫家個性化的造型技術與生命體驗。

嚴格意義上的西方抽象造型實踐,開始於20世紀德國“包豪斯”學院,經歷了表現主義、極少主義、色域繪畫和抽象表現主義等風格流派。抽象造型拋棄客觀物象,將抽象的點線面色彩語言作為繪畫本體內容,使藝術家階段性地擺脫了傳統造型觀念的束縛,深入研究點線面、色彩的抽象構成關係,提高了色彩的精神性、主觀性造型因素。“意象造型”是中國繪畫的造型方法論(或稱造型原則),是“天人合一”的中國人文理念在繪畫上的體現。中國繪畫造型實踐,沒有選擇西畫極致化的“寫實”與“抽象”的造型方式,而是始終堅持“意”“象”合一,即藝術家的“意”與繪畫物件的“象”的融匯、生成。“意象造型”內含“寫實”與“抽象”造型因素,古人論畫“以形寫神”“形神兼備”“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說明“寫實”造型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意象造型”比“寫意造型”(或稱寫意性造型)更適合用來說明中國繪畫的造型原則,因為“意象造型”中的“意”與“象”的關係,明確闡釋了中國繪畫造型方法;“寫意造型”是中、西方繪畫都有的造型方法。

中國繪畫寫實、抽象與意象造型

戰國宴樂採桑狩獵交戰紋銅壺

中國繪畫寫實、抽象與意象造型

戰國宴樂採桑狩獵交戰紋銅壺拓片

戰國銅壺“宴樂採桑狩獵交戰紋”,運用嵌錯技術,表現了宴樂、採桑、狩獵、交戰的場景。裝飾紋樣內容豐富,形象簡潔,動態生動;分層、錯落的構圖方法,使畫面飽滿而又安排得當;弱化客觀物象的大小比例差異,使畫面空間與形象得到主動表現。

揭示出書法的一個演化規律:從初期拙樸直率到中期規範成熟,再到後期自然變化。單字大小和形狀絕無雷同,有“行”無“列”,“行”也不是垂直並且長短參差不齊;筆法、字法和章法逐漸整齊規範,表現出自然靈動的書寫意味。商、周書法對繪畫的影響是潛意識的,但是其後的發展過程逐漸走向自覺。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兩件戰國帛畫。“人物馭龍圖”融合寫實造型(人物)與裝飾造型(龍);龍與華蓋圍合成近乎封閉、飽滿的“團形”,人與鳥處於其中;人、龍、魚朝向前方,華蓋與服裝飾帶飄向後方,表現出畫面動態;沒有畫水但有碧波浩渺之感。中國繪畫意象造型意識初步成熟。

中國繪畫寫實、抽象與意象造型

戰國人物馭龍圖帛畫

中國繪畫寫實、抽象與意象造型

戰國人物龍鳳圖帛畫

明顯的“以線造型”方法(區域性墨色塗染),其後逐漸演化成為工筆線描、意筆線描和白描。“人物龍鳳圖”取側面角度,人物形象寫實,比例準確,線描筆法鬆動,服飾和龍鳳略顯裝飾。為“團形”圖式,“對角線”圖式,並且線描“方圓”對比明確。

中國繪畫寫實、抽象與意象造型

商代甲骨文拓片(區域性)

中國繪畫寫實、抽象與意象造型

西周散氏盤銘文拓片(區域性)

中國繪畫寫實、抽象與意象造型

戰國石鼓文拓片(區域性)

中國繪畫寫實、抽象與意象造型

戰國楚鼎銘文拓片(區域性)

中國繪畫寫實、抽象與意象造型

戰國漆棺彩畫(區域性)

漆畫是以色漆在器物表面描繪的影象,商代漆畫是現存年代最早的漆畫作品,其工藝已經十分成熟。早期漆畫色彩有紅色和黑色,之後增加黃、藍、綠等。此件漆畫以紅、黃、藍色漆平塗色塊,色彩明快,對比明亮,紅色塊在黃“圖”(鳳鳥)與藍“底”(背景)之間起到烘托、對比作用;以黑色點、線勾畫鳳鳥形象,筆觸簡括流暢,粗細變化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