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傢俱的發展簡史,殷商西周時期到秦漢時期,人們用哪些傢俱?

中國傳統傢俱的歷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歷代傢俱的發展豐富多彩。今天小編就整理下面先就傳統傢俱的發展稍作說明。

1殷商西周時期傢俱(前1600年~前771年)

殷商西周是青銅器高度發達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傢俱主要是透過青銅器的形式展現在我們眼前。俎、禁是這一時期代表性的傢俱,其中饕餮蟬紋銅俎造型別致,紋飾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1979年河南出土的春秋晚期的青銅禁透雕蟠螭紋,工藝卓越。這些青銅器反映出這一時期青銅傢俱在鑄造技術、實用、裝飾方面都已達到較高的水平。

傳統傢俱的發展簡史,殷商西周時期到秦漢時期,人們用哪些傢俱?

1978~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考古研究所在陝西襄汾發掘了中國迄今為止最早的木製品。我們從器物痕跡和彩皮辨認出隨葬品已有木製長方平盤、案俎等。

這些木製傢俱表面多有彩繪:有的為單色紅彩;有的以紅彩為底,再繪彩色花紋,這些傢俱的出現為研究中國古代木傢俱填補了空白。

在《詩經》《禮記》《左傳》的記載中,這一時期的木傢俱已有床、幾、扆(屏風)和箱等品種。商周時期雖然是以青銅傢俱為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周時期人們的日常起居生活方式,同時還展現了商周時期的青銅工藝水平,具有重大的意義和社會價值。

傳統傢俱的發展簡史,殷商西周時期到秦漢時期,人們用哪些傢俱?

2春秋戰國時期傢俱(前770年~前221年)

中國古代傢俱的發展過程,一直是以漆木傢俱為主。春秋戰國時期,漆木傢俱處於快速發展時期,社會的繁榮推動了物質文化的發展,加上鐵製工具的普及和髹漆工藝的發展,為漆木傢俱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此期間,木傢俱品種增多、質量提高,出現瞭如幾、案、床類形體較大的框架結構傢俱,它們通常以榫卯連線。

漆案和漆幾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傢俱,具有極高的實用性和裝飾性,戰國雲紋漆平幾和河南信陽出土的金銀彩繪漆案都是這類傢俱的典範。戰國的漆幾用三塊木板合成,兩側立板構成幾足,中設平板橫置,常用榫接合,而這種接合方式也為中國古代後期的傢俱連線方式奠定了基礎。

傳統傢俱的發展簡史,殷商西周時期到秦漢時期,人們用哪些傢俱?

春秋戰國時期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閉口貫通榫、閉口不貫通榫、開口不貫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陽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幾、木俎等,在足與框架、足與案面、屜板木樑與邊框、圍欄矮柱與床框之間的連線,就採用了以上各種榫接方法,接合牢固,外形美觀。

幾、案類傢俱的足底,常加一根橫木,稱為“檜”(“檜”:通“跗”,為傢俱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護器足。這些結構經歷代不斷改進、發展,形成中國傳統傢俱的重要特徵,並沿用至今。

傳統傢俱的發展簡史,殷商西周時期到秦漢時期,人們用哪些傢俱?

3秦漢時期傢俱(前221年~220年)

中國古代社會在進入秦漢後,出現了另一個繁盛的時期,由於國家的統一、文化的融合,人們的起居也隨之有了一定的變化。此時,漆木傢俱進入了全盛時期,不僅數量大、種類多,而且裝飾工藝也有較大的發展。

傢俱的改變在漢代尤為明顯,漢代出現了“坐榻”,與席地而坐形成了漢代主要“坐”的方式,為中國古代傢俱史開闢了新的篇章。

“榻”這個名稱至漢代才出現,漢代的榻尺寸較小,一般供一人使用。與漢榻有密切聯絡的傢俱還有屏風和几案。這些傢俱的結構十分精巧,有的甚至可以摺疊;在裝飾上色彩富麗,以黑底紅漆為主,花紋圖案有動感,氣勢恢宏。

傳統傢俱的發展簡史,殷商西周時期到秦漢時期,人們用哪些傢俱?

這一時期傢俱的主要特點是:

(1)傢俱開始出現由低矮型向高型演變的端倪。西漢時,由印度傳入榻登。既然在床前設榻登上床,那麼說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胡床是西北遊牧民族的一種可摺疊的輕便坐具,坐時垂足。由席地坐演進為垂足坐,是傢俱史上的一大變革。

(2)出現軟墊。《西京雜記》中記述,漢時天子的玉几上冬天會新增絲綿織物,大臣的木几上則加用橐(毛氈縫製的口袋)。這是最早出現的軟墊。

(3)製作傢俱的材料較為廣泛。除木材外,還有金屬、竹、玻璃、玉石等。

以上就是殷商西周時期到秦漢時期的傳統傢俱的發展簡史,看完了上面的內容,你瞭解了嗎,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