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楊巽齋的《牽牛花》,是誰把牽牛花摘下帶給織女

我們先讀這首詩:

青青柔蔓繞修牆,刷翠成花著處芳。

應是折從河鼓手,天孫斜插鬢雲香。

我們上篇文章所欣賞的南宋施清臣的《牽牛花》,是站在織女的角度去想象的描摹的。

宋代楊巽齋的《牽牛花》,是誰把牽牛花摘下帶給織女

今天我們所欣賞的楊巽齋的《牽牛花》,是站在牛郎的角度去描摹的。

第一小句先描寫牽牛花的藤蔓。

它的藤蔓顏色是青青的,也就是綠色的。綠色是代表朝氣,代表希望,代表著生命力。

這些綠色的藤蔓攀援著長長的牆頭,一直向遠處高處延伸。同時,把希望和信念也帶到了遠方。

第二句,寫在一片青翠的綠葉中,花朵形成,散發著芳香。

紅花還需綠葉配,詩人就是用綠葉襯托花朵,像碧玉一般的綠葉,越顯得花朵的明豔嬌麗。

宋代楊巽齋的《牽牛花》,是誰把牽牛花摘下帶給織女

第三和第四句是神來之筆。

我們先來說“河鼓”,詩中的河鼓,是如下的含義:

河鼓三星,在牽牛北,主軍鼓。蓋天子三將軍也,中央大將軍也,其南左星,左將軍也,其北右星右將軍也,所以備關梁而拒難也,昔傳牽牛織女七月七日相見者,則此是也,故《爾雅》雲:河鼓謂之牽牛。

是說,河鼓共有三顆星,管軍鼓的星。這三顆星,象徵的是天子的三位將軍。中央那顆星象徵大將軍,南邊的那顆象徵左將軍,北邊的那顆星象徵右將軍。

設定三將軍是為了防備關隘橋樑的安全,並且用來抵擋危難國家的敵人。

過去牛郎織女相見的地點,就在這裡。

所以《爾雅》說,河鼓就是牽牛星。

這樣看來,第三四句是說,天帝之孫女——織女頭上的裝飾花朵,就是牛郎摘來送上的。

宋代楊巽齋的《牽牛花》,是誰把牽牛花摘下帶給織女

這首七言絕句,也寫得妙趣橫生,非常有藝術張力。

首先,描寫非常有層次。

從整體來說,一二句寫花,三四句寫人。

寫花先從整體再到具體。

先描寫整牆的藤蔓環繞,然後再寫綠葉,再寫花朵。

由整體到區域性,逐漸拉近鏡頭,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

寫人也有層次,先寫花朵,被牛郎摘來,然後再寫花朵被織女斜插在雲鬢。次序交代得非常清楚。

宋代楊巽齋的《牽牛花》,是誰把牽牛花摘下帶給織女

第二,描寫花朵用了多種感官。

先從視覺寫青青柔蔓和花朵,然後從嗅覺寫花朵的芬芳。

花朵的形態顏色,詩人沒有描寫,但是芬芳二字,就給我們以很豐富的聯想和想象。

宋代楊巽齋的《牽牛花》,是誰把牽牛花摘下帶給織女

第三,用了大膽的想象和推測。

有人說,沒有想象就沒有詩歌。

在詩人的心目中,牽牛花就是牛郎那顆真摯火熱醇厚之心的的象徵。

牛郎摘來牽牛花送給織女,其實就是把自己的一顆真心,送給了自己心愛的人。

織女對此心領神會,所以把這些花朵斜插在了雲鬢的旁邊,讓它散發著悠久的芳香。

二人以花為紐帶,天上人間,雖然銀漢迢迢難渡,但是心卻在一起。

宋代楊巽齋的《牽牛花》,是誰把牽牛花摘下帶給織女

詩歌之美,就在於他用凝練、含蓄的語言,表達詩人隱幽的情懷。同時,時隔千年,也能把這種濃濃的情感,傳遞到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