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御窯瓷器“成化瓷”鑑賞的特徵

明成化朝是我國瓷器燒造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此時的瓷器造型玲瓏秀奇,胎質細潤晶瑩,彩料精選純正,色調柔和寧靜,繪畫淡雅幽婉,以其輕盈秀雅的風格獨步一時。成化御窯瓷器在明代御窯瓷器中出類拔萃。而在成化御窯瓷器中,白釉瓷器則十分出眾。成化白釉素以“平淨油光”而著稱,胎質潔白細膩,外觀效果柔潤溫和、玉質感較強。今天一起看一下白釉瓷器,欣賞純正的顏色釉瓷器。

明代御窯瓷器“成化瓷”鑑賞的特徵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

成化朝歷時23年,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良好的藝術氛圍,以及明憲宗朱見深所具有的良好藝術修養,使成化朝在御用瓷器燒造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眾所周知,臺北故宮的藏品源於清宮舊藏,民國時期為了躲避戰亂而挑選出的大量宮廷傳世藝術品最後輾轉到了臺灣,其中就包括歷代瓷器精品,如:宋代五大名窯、明永宣青花、成化瓷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朝官窯瓷器及琺琅彩瓷器等。

明代御窯瓷器“成化瓷”鑑賞的特徵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

在青花瓷器的燒造上,成化朝青花瓷器的青料選用優質平等青料,髮色淡雅、清麗而明澈,在整個明代御窯瓷器中格獨樹一幟,達到到了極高的藝術成就。

明代御窯瓷器“成化瓷”鑑賞的特徵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

成化瓷器採用印、劃、刻、凖及繪畫多種工藝裝飾。其青花的紋飾線條纖細,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所填色彩較淡。其彩瓷只用平塗,分濃淡而不分陰陽,無渲染烘托。繪老少人物的衣著,只繪單色外衣,無內衣做襯托,故有“成窯一件衣” 的說法。所畫鳥類,體型豐滿;花葉常作手掌狀,花朵只繪正面,葉無陰陽反側,同宣德時一樣;花木有的繪根莖, 但多數以地坡烏襯;山石無凸凹之感;所繪蕉葉頂尖略圓,形 象柔和,似若風吹飄動;一般蓮辦紋與旋轉疊壓的菊辦紋邊飾,線條圓渾;而間以帶狀水藻的蓮花紋,則成為成化時突出的紋飾。

明代御窯瓷器“成化瓷”鑑賞的特徵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

裝飾紋樣開始出現比較規整、近於圖案式的花紋,如僅畫四朵或六朵無莖葉襯托的寶相花和團花。而嬰戲、高士、麒麟、三秋、九秋、秋葵、花蝶、團菊、荷蓮、鴛鴦臥蓮,皆為此時常用的圖案。另有一些受佛教影響的紋飾,如長生蓮、寶杵、梵文、八寶等,也開始興盛起來。

明代御窯瓷器“成化瓷”鑑賞的特徵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

鑑定要點:

1、成化瓷器造型唯重纖巧,如最享負盛名的鬥彩花鳥高足杯、雞缸杯、高足杯、三秋杯、天字罐等,都是輕秀異常的代表作。若能諳熟成化時期典型器的造型,並悉心領會其風度神韻,對於鑑定工作無疑是最大的幫助。

2、成化瓷胎精釉亦精,高穆渾雅,同臻其妙。其胎質純潔細潤,胎體輕薄,迎光透視呈牙白色或肉紅色;釉麵肥厚,如脂似乳,光潔晶亮。

明代御窯瓷器“成化瓷”鑑賞的特徵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

3、成化時青花瓷器獨闢蹊徑,以淡雅、沉靜的色調風行於天下。但往往因釉質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霧障若隱若現的現象,底足的青花款字色調錶現得尤其突出。青花中,色調濃重者近於宣德晚期。

4、成化時瓷器紋飾線條纖細,圓潤旖旎,尤以鬥彩最為顯著。其淡雅之態,如輕歌漫舞,淡而雋永;而其“奼紫”之色,愈獨具時代特徵。對於成化鬥彩器,孫瀛洲先生曾有這樣的要訣:“鮮紅淡抹綠閃黃,奼紫濃厚卻無光。”紋飾中,開始出現了規矩圖案化的寶相花、團花等,並大量運用對稱、連續等裝飾手法。

明代御窯瓷器“成化瓷”鑑賞的特徵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

5、根據筆者多年觀察所得,成化器足一般較薄且深,凡飾有青花邊線的,雖圈足高低不同,卻均有同一種現象,即青花雙邊線都很規矩,緊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根無釉處的那條圈線,顏色深重,上面的一條則顯清談。發現器足“雙邊線特點”雖獨偶得,但在所見成化青花瓷中,十之八九大抵如此。對於此時無款的器物,尤宜用這一特點來做鑑定的參考依據。

明代御窯瓷器“成化瓷”鑑賞的特徵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

6、成化官窯器的款識字型均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應當特別指出的是,成化官窯款識字型風格突出,所有後仿者均未能得其神髓,因而善觀款字,便可定其大概矣。

明代御窯瓷器“成化瓷”鑑賞的特徵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

(圖片源自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刊載該文章內純屬學術交流,不做商業用途,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部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