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紅樓,驚起多少悠悠春夢,幾百年來,無數讀者為之潸然淚下

最喜歡在日頭將墜的時候,手捧一本心愛的書,獨自一人坐在窗前,望著碧藍的天空,那被風吹皺的雲,像是微風拂過寧靜的水面泛起的魚鱗似的波紋,蒼蒼茫茫的,深邃而又悠遠。落日的餘暉灑在書的扉頁上,寂靜而充滿夢幻。偶爾被風吹動的書角,似在與我竊竊私語……

一曲紅樓,驚起多少悠悠春夢,幾百年來,無數讀者為之潸然淚下

——題記

醉迷紅樓

美玉仙葩,訴盡人間情緣佳話。

金陵麗釵,道遍天下盛衰風華。

一曲紅樓,驚起多少悠悠春夢,幾百年來,無數讀者為之潸然淚下……

一曲紅樓,驚起萬聲嘆息。在那女子如花似玉的大觀園裡,幾多風雨幾多愁。曾經金陵玉殿鶯啼曉,曾經豪華競逐盡風流,誰知容易冰消。紅樓一夢,寫盡了大觀園的豪華盛衰,寫盡了人性的種種圓滑與不屈,寫盡了豆蔻年華的點點純真,亦寫盡了封建社會步履的蹣跚與禮教的愚昧,寫出了黑暗虛榮外衣遮蓋下人性無情的泯滅。

一曲紅樓,驚起多少悠悠春夢,幾百年來,無數讀者為之潸然淚下

那一個個純潔的心靈,那一個個靈動鮮活的形象,化為那位滄桑老者筆下的聲聲嘆息:李紈美麗靈巧,本與夫君相敬如賓,卻青春守寡;惜春孤僻清高,顧盼神飛,卻落得個削髮為尼的下場。伴著青燈黃卷瞭然一生;迎春善良溫順,卻被折磨而死;探春機智勇敢,修眉俊眼,最後卻拋棄家園,遠嫁海疆,飄零天涯;還有,含冤而死的、可卿跳井而死的金釧……這樣的紅樓,這樣的嘆息,既是對封建黑暗的痛心抨擊,也是對無奈人生的深沉概嘆。

一曲紅樓,驚起多少悠悠春夢,幾百年來,無數讀者為之潸然淚下

在豪華的大觀園裡,林黛玉既是主人,又不似主人。她軟弱而又不失倔強,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像一朵悠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

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裡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裡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分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著“無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一曲紅樓,驚起多少悠悠春夢,幾百年來,無數讀者為之潸然淚下

一曲紅樓,唱盡了生態炎涼,一曲紅樓,唱盡了人生悲劇,一曲紅樓,唱盡兒女情長了一曲紅樓,唱盡了我心中無限的愁與哀嘆……

“每到一個地方,總有一種沉重的歷史氣壓罩住我的全身,使我無端地感動,無端的感嘆。我常常像傻瓜一樣木然佇立著,一會兒滿腦章句,一會兒滿腦空白。我站在古人一定站過的那些方位上。用與先輩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著很少會有變化的自然景觀,靜聽著與千百年前沒有一絲毫差別的風聲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