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六盤水布依族風采

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越人。越人族群,歷史上被稱為“百越”或“百粵”。從江、浙沿海而下,到閩、粵、湘、桂至中印半島,都有越人分佈。秦漢以後,江、浙、閩、粵越人多與漢族融合,未被融合的部分,漸集中到湘黔邊境、廣西、滇南,並進入地廣人稀、山嶺重疊的貴州。唐末以後,越人族群分化明顯,其中居住在廣西中北部和貴州南部者,被稱為“駱越”一支,發展成布依族。

境內布依族內部,歷史上由於居住地域不同,交通不便,缺少交往,語言、服飾、生活習慣有一定差異,稱謂表現不同互稱。如六枝索考、壩灣一帶布依族,稱其他地區布依族為“布納”,其他地區布依族稱索考、壩灣一帶布依族為“布儂”,及《郎岱縣訪》所記“隆夷”。

貴州六盤水布依族風采

境內布依族傳統文化:布依族有自己的語言,布依族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有自己的語音系統、基本詞彙和語法結構,各地語法、詞彙基本一致。民間文學,體裁多樣,散文作品有神話、傳說、故事;韻文作品有古歌、敘事歌、酒禮歌、盤歌等;諺語很豐富,內容廣泛。流傳於六枝的代表作有神話《射太陽》《制人煙》《神鞭》等,流傳於盤縣的《稻穀與布依族》、《為情人腰斷身裂》等,流傳於水城《渡口的傳說》等。布依族能歌善舞,境內布依族流傳的民間歌謠非常豐富,多用布依語演唱。代表歌謠有《插秧歌》《撒麻歌》《說油》《桐子》《茶油》《做碗》《燈》《燈花》《舂碓》《簸箕》等。

布依族服飾,男性式樣簡單,與漢族大致相同;女性則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大多數穿褲,也有穿裙的。喜歡蠟染,領、肩、襟、袖、衣襬都鑲有花邊。地區不同,服飾也各有異色頭帕,系圍腰,婦女喜歡銀飾等。布依族信鬼神,尤崇拜祖先。也有信外教的。節日很多,有六月六、三月三、四月八、嘗新節、趕幹洞等。

貴州六盤水布依族風采

布依族節日較多,除過大年(春節)、端陽、中秋基本與漢族相同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均指夏曆)等富於本民族特色的節日。如“二月二”(要過三天),可以說是以祭“老人房”為中心的全民性的祭獻活動。解放前,凡有布依族分佈的地區,幾乎每個村寨都建有專供祭祖的“老人房”。有的放有神牌、香位或掛有皮鼓、銅鼓,平時不許人進出,更早一些時候還有專人守候。每年凡到這一節日前,由村寨輪流承擔祭獻的承頭戶,挨家收集祭獻所需的東西或捐款,天黑前把祭品(包括雞、豬肉、各種熟榮和果品)送至“老人房”內,然後由承頭戶負責祭獻。祭畢,由祭獻者在老人房共享這些祭品。但在祭獻或進食的過程中,有一條傳統的禁忌必須嚴格遵守,那就是不許任何人在這種場合講話、發出笑聲,更不準放屁。據說要是在祭獻中有人發出聲響,就會招致祖先對看管各種野獸的失靈,到時,村寨裡的家禽、牲畜就會遭受野物的偷襲和咬吃。

貴州六盤水布依族風采

布依族手工藝素負盛名的蠟染品及涼蓆、斗笠等竹織品,色調淳樸、圖案新穎、構造精美,深受各族人民的歡迎。由農家自己紡織的布依土布久負盛名。近年來,專門生產布依織錦、蠟染布和民族工藝服裝的企業相繼建立,產品遠銷東南亞、日本和歐美等地。

布依族日常生活中有有很多禁忌,比如大年初一,不開箱櫃,不掃地,不梳頭,不曬晾衣服。初一到初三不動土,正月十五不動刀,菜也只能用手扭斷。禁在村前村後埋墳.掃寨時禁外人入村,驅鬼時禁外人進家門。禁已出嫁的姑娘在孃家生小孩。家有產婦,在門口掛紅布和拒人進家,男子不得進入婦女分娩的房屋。禁在屋內吹口哨、唱情歌。非正常死亡的人,忌以鼓聲報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