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課本中孩子們有可能要質疑的地方,列舉如下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孩子們有可能要質疑地方,老師們只有做好備課準備,才能讓孩子知其所以然。列舉如下:

疑問一:《詠柳》中的“碧玉”是什麼?為什麼用“妝”而不用“裝”

答:碧玉指的是綠色或暗綠色的軟玉,可作裝飾品。舊指出身普通人家而貌美的青年女子。妝、裝都有“修飾、打扮”的意思。“裝”指假扮,透過改變裝束、容貌掩蓋本來面目使人認不出來,如“裝扮、喬裝”;“妝”指透過修飾面部等使容貌美麗,如“梳妝打扮”。碧玉妝成一樹高的“妝”的意思是:打扮,對容貌進行修飾。是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柳樹人格化為一位梳妝打扮的女子,寫出了柳樹滿樹翠綠,亭亭玉立的美麗模樣。

二年級語文課本中孩子們有可能要質疑的地方,列舉如下

疑問二

答:崗與岡的區別為:指代不同、字源不同、出處不同。指代不同。崗:(—子、—兒)高起的土坡。岡:山脊;山樑。字源不同。崗:形聲,從山,岡聲,本義,崗位,哨位。岡:形聲,從山,網聲,本義,山脊,山嶺。出處不同。崗: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晉· 左思《詠史》之五(在極高的山崗上整飭衣服,抖落衣服的灰塵;又在長河中洗滌去腳上的汙濁)岡:岡,山脊也。——《說文》。所謂的岡,就是大山的脊樑)

二年級語文課本中孩子們有可能要質疑的地方,列舉如下

疑問

答:在漢語書面語中,“的”是定語的標誌,“地”是狀語的標誌,“得”是補語的標誌。如“我的書”“進行詳細的分析”“認真地聽課”“數學他學得很好”。“雙音節形容詞+de+雙音節動詞”組成的偏正結構(如“徹底de解決”),處於主語或賓語位置,de寫作“的”;處於謂語位置,de寫作“地”。

疑問四:《中國美食》中提到的製作食物的方法分別是什麼

答:“炒”是把食物放在熱鍋裡,不斷翻動使熟。“烤”是用火把食物烘熟。“燒”是用油炸或煽過後,再加湯汁炒或燉。“爆”是用滾油稍微炸一下或滾水稍微煮一下。“燉”是用小火煮,使食物爛熟。“炸”是把食物放在燒開的油里弄熟。“煎”是用少量的油把食物加熱使表面變黃。“蒸”是用水蒸氣使食物變熱、變熟。“煮”是把食物或器物放在有水的鍋等器具裡燒。

二年級語文課本中孩子們有可能要質疑的地方,列舉如下

疑問五:《畫楊桃》中的“老師的教誨讓我終身難忘”為什麼不用“終生難忘”

答:終身、終生都有“一生、一輩子”的意思。但“終身”多指切身的事,如終身大事、終身受益、終身禁賽;“終生”多指事業等,如終生從教、奮鬥終生、碌碌終生、終生難忘。“終生”和“終身”意思基本相同,但仍然有很多難以區分的地方。就字面講,“終生”應指一個人從出生到去世的一生。“終身”的“身”似可理解為某種身份。“終身”指具有某種身份後直至去世的一生,所以,“終生難忘“是指一輩子只要活著都不會忘記! “終身難忘”就有一定的身份限制了!在這個身份前提下一輩子不忘記!

二年級語文課本中孩子們有可能要質疑的地方,列舉如下

疑問六:《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中的“必須學會”為什麼不用“必需”

答:“須”是“一定要”的意思,而“需”是“一定要有、必不可少”的意思。所以“必須”和“必需”不同,如“我必須和你一起去”“水是人體所必需的東西”。“須要”和“需要”也不同,如“教育兒童須要耐心”“祖國建設需要科技人才”。此外,“需要”還可作名詞,是“對事物的要求”的意思,如“從群眾的需要出發”“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須要”不能作名詞。“必須”與“必需”意義區分可以簡單歸納為前者是主觀要求、後者是客觀需要。凡是主觀的條件大都可以用前者,凡是客觀需要幾乎都是使用後者。

二年級語文課本中孩子們有可能要質疑的地方,列舉如下

疑問七:《羿射九日》中的“連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為什麼不用“溶化”或“融化”

答:溶化是指固體溶解,指某固態物質,在另一種液態物質中分散成單個分子或離子的擴散過程。此過程不需加熱,但必須有液體,所以用三點水旁“溶”。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為糖水等。 融化是指冰或者是雪由於溫度或者是太陽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如:冰淇淋在太陽下融化了;春天來了,小河裡的冰融化了。熔化是指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是一種物態變化的過程,此過程中需要加熱,所以用“火”旁“熔”。如加熱冰熔化為水,蠟被加熱要熔化,有時也稱熔解。

做好備課準備,讓孩子們不僅要知其然,更重要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