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不菲的雕花板—老工藝大文化

近年來,伴隨著城鄉舊房改造,許多古老的具有民俗特色的雕花板被主家從舊宅中拆卸下來,一批批極具藝術價值的木器雕件隨之流向古物商店,登上收藏的殿堂,成為當今藝術品市場的“新寵”。

價格不菲的雕花板—老工藝大文化

雕花板

雕花板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品的一個門類,其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六、七千年以前,中國的工匠就已運用木雕作為建築裝飾,或是用具上的裝飾。唐宋時代,不少官宦文人建造園林、住宅時,已經將“詩情畫意”融人建築的雕刻之中。明清以來,更有相當多的富商、官僚、學者在家鄉營造宅第,僱來能工巧匠,在房屋的門、窗,梁、棟、簷、柱等木結構上雕出各種精美的花樣。時至今日,這些精雕細刻的建築木件及木製傢俱仍散發著誘人的魅力。

古代的雕花板,北方以北京、山西、河北一帶為主,風格粗礦,具皇家氣,南方主要集中在徽州、蘇州、東陽、揚州等地,大都玲瓏剔透,精巧細膩。明代的,大多簡樸大方:清代的,大多厚重繁縛。

價格不菲的雕花板—老工藝大文化

雕花板

據觀察,現今購藏雕花板的人主要出於三種考慮。一是用舊雕花板裝修房屋。筆者在杭州的幾家大飯店內見整個店堂,包括一樓和二樓,全部用舊雕花板裝飾起來,頗顯古樸、別緻。二是作為藝術品用於觀賞和室內陳列。收藏者認為:“雕刻完美的木雕品最吸引人之處,是單獨擺放一處的裝飾效果,比作為整個裝飾系統之一部分野為突出。”我曾見到一出版社美編,家中便掛有木雕花板,彌覺高雅有味。2000年夏,我和兒位畫家赴山西平溼、根縣。他們在一小古玩店中花不多的錢買到兒件小型

廉花板,帶回家中收藏、觀賞或懸掛起來作為現代裝飾中的壁飾。二是用於電視、電影道具。一位古玩商從山西一大戶人家買到一套清初樟木大屏風,某電影製片廠得知後,欲出4萬元將其買去,以做電影道具。雕花板儘管是舊宅和舊傢俱上的殘部件,但它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然而以往它卻未被傳統的收藏家所看重。如今,眾多的藝術品擦起封存已久的面紗,雕花板的價值及價格也隨之上升。據業內人土告知,目前一塊二尺見方的楠本人物三層雕的花板般在1500元至2000元之間;己見方的普通花板可賣到80元至300元,而那些成套、成系列的雕花板比單件的價格要高2至3倍。那些殘次、面部輪席模糊不清、不完整的雜件,其市價則要大打折扣。因此,買家評定雕花板的價值和優劣,當從工藝、造型、木質及殘損程度等方面全面審視,綜合考慮。面對市場需求日益增加的態勢,一些新加工的仿製品也擁入市場。據說東陽、寧波及安徽的一些地方已出現一批私人加工作坊。他們實行單一品種的加工製作,然後銷往沿海大城市。這些產品,無論在雕刻工藝還是圖案造型上,均無法與先輩的技藝相媲美,整體上總是缺少古代工匠的那種刀法凝鍊堅實、古樸稚拙、一氣阿成的神韻,而且容易變形、乾裂,收藏、觀賞價值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