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忽視的美:比例

在外行人眼中,設計的好壞取決於個人的品味,但有一個基本原則會跨越個體在審美上的差異。它就是形式美法則中最容易被人忽視卻又最容易理解的“比例”。

比例為何在設計中起關鍵作用?它們是如何限制設計師的方案呈現?當你仔細觀察生活中物體的比例變化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就會明白何為比例之美。

約從周朝開始,中西方都產生了用比例創造美的觀念。這都是從音樂中體會出來的,西方的石文化發展成建築與雕塑,比例的觀念視覺視覺化,形成可供學習和研究的科學。原來,音樂是有節奏韻律構成,可用數字來表示,數字開啟了發現美的鑰匙。柏拉圖將比例尺度歸為和諧的藝術,因為希臘人最早發現人體之美,故而開始用雕刻表達藝術。如果您對這一說法不理解,可以用修圖軟體做個實驗:調整自己五官大小、距離,看看效果即可明白何為比例控制和諧之美,五官下不去手調整身材比例也可以。

最容易忽視的美:比例

在東方,儒學文化避談人體,和諧特指人與自然,否認感官的愉悅,看重人際關係總和。隨著建築的發展,東西方找到了比例秩序共通的點。羅馬建築特有的柱式即是對人體比例的概括,柱寬柱身一比六的多立克柱為男性柱,一比七的愛奧尼柱為女性柱,更有神殿直接用女神柱做支撐結構。

最容易忽視的美:比例

不同以柱為度量單位控制建築尺度的東方建築,在宋朝也有了模數化,李誡所著《營造法式》記載著相關建築設計理論。即使是國語誇獎人的美貌,也是增一分嫌長短一分略短,說明尺度自古即有理性判斷的成分在。

環視四周看我們周邊的工業產品,桌椅鏡面、板材電器、窗臺門框,黃金比的廣泛運用早已是行業規範。人們已經默許或者說習慣了這種比例。如果突然打破,不僅僅違揹人體工程學,視覺上也覺得彆扭,這就是常被忽視的形式美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