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高明的人,先把德行修好

真正高明的人,先把德行修好

范仲淹為什麼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真正高明、境界深遠的人是怎麼做的呢?人家把內在做好,把德行修好,外在的不用多管,自然就會變得強大起來。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這段話讓我想起了范仲淹的例子。

范仲淹小時候家裡十分貧寒,他父親去世得早,為了生活,他母親帶著他改嫁了。范仲淹自幼讀書就非常專心,有一段時間他住在長山酸泉寺的僧房裡,晝夜苦讀。

那時候,他每次離家去寺院,母親總勸他多帶些糧米,但范仲淹從不多帶。初到寺院,范仲淹總是將糧米交給廚房,每天隨著寺院的鐘聲與和尚們一起用飯。

後來因為范仲淹學習時經常充耳不聞鐘聲,往往錯過了吃飯的時辰,於是他就每天自己煮粥吃。

真正高明的人,先把德行修好

有一天,一鍋米粥煮好了,他已經睡著了,醒來已是第二天清早,鍋裡的米粥凝固成了圓圓的一塊。

他就拿出小刀,在粥塊上面,劃上一個十字,將粥分成四塊,早晨吃兩塊,傍晚吃兩塊,一日兩餐。

後來,范仲淹的同學看見他每天只吃這個鹹菜,就給他送來很多好吃的。幾天後,同學再來的時候,發現他送的食物都沒吃,而且放壞了。

他就很不高興地問范仲淹:“我見你生活清苦,特地送了些飯菜,你為什麼寧願放壞了也不吃?”

范仲淹解釋:“我並非不感激您的厚意,只是我多年吃粥已成習慣,如果我吃了您送來的佳餚,恐怕將來吃不得苦了。”范仲淹的同學聽完之後,內心很感動。

以前讀書人在考科舉之前,都會去占卜一下,范仲淹也不例外。

有一次,他在寺廟裡遇見了一位高人,范仲淹報上生辰八字後,就問:“先生,您看我這個相貌和生辰八字,將來能不能做宰相?”

真正高明的人,先把德行修好

先生一聽沒說話,心想,這人年紀輕輕好大的口氣。范仲淹見狀馬上又問:“如果宰相做不了,那您看我能不能當一名醫生?”

在古代,醫生屬於比較清貧的行業,一般是沒有考上功名的秀才或書生從事的職業。

先生聽到范仲淹這麼一說,有些好奇,就問他:“你怎麼一開口說要做宰相,一下子又要當醫生?”

范仲淹解釋說:“因為天下職業,唯有宰相和醫生可以濟世救人。此生我不為良相,則為良醫。”

先生聽完很感動,便對范仲淹說:“你有這種存心,是真宰相也!”

您看,范仲淹的發心就是為了濟世救人,所以後來他真的做了宰相。

但他做了宰相後,生活還是非常清苦,因為他的錢不是分給大家用,就是攢起來買地。

真正高明的人,先把德行修好

他買的田地被當地人稱為義田。義田是什麼意思?這塊田地是公益的,所產的糧食、賣的錢,都供給家族裡或附近的年輕學子讀書。

范仲淹的老家在蘇州,有一年他買了一塊地皮,打算蓋一座宅子,動工之前找來了風水先生幫他看看。

風水先生一看就告訴他,此地風水極好,居於此地的人家將世世代代出卿相。

范仲淹說:“風水這麼好,我不能獨享啊。”

於是,他就將自己購買的這塊地皮捐了出去,建立了後來被視為江南學府之冠的蘇州府學,也就是今日的蘇州文廟。

真正高明的人,先把德行修好

范仲淹的境界非常高,其實宋朝官員的工資是很高的,但范仲淹都做到宰相了,生活卻依舊清貧,因為他把自己的錢都捐出去了。

據說當時整個朝廷的風氣都被他影響了,很多人也不好意思再奢靡了。

當時,朝廷命范仲淹到西北作為大元帥,一個文人帶兵,往邊疆一駐紮,敵方都不敢來犯,因為眾人都被他的德行所震懾、感動。

也正因為他的德厚如此,他才能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千古名句。

范仲淹去世以後,無數人焚香哭拜、禱告,這麼好的人去世了。

這就是老子說的“善抱者不脫”,他想護持什麼,是絕對不會落空的,因為人家的德行太好了,吸引力太大了。

而范仲淹的孩子,也都做了朝廷命官,尤其是范仲淹的二兒子,也做了當朝宰相。

真正高明的人,先把德行修好

從古至今,能夠以自己的德行護佑子孫千年的,在中國有幾個人?孔子算一個。現在大家一聽說誰是孔子的後代,還依舊保持著尊敬;

還有就是范仲淹,要是一聽說誰是范仲淹的後代,都立刻尊敬有加,因為范仲淹是所有讀書人心中的楷模。

我看過的很多中醫書中的序言最後,是范仲淹的後代所寫,上面的落款都是“奉范文正公之後也”,作者一定要介紹一下,給我寫序的這人是范仲淹的後代。

因為祖先的功績和功德,大家才會禮敬其後人,而這些後人們,也因為學習祖先的德行,會更容易成才,這就叫“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

真正懂得道的人,德行一定很好,所以外在的功績才不會隨時間流逝,反而會更加堅固地依附他的周圍。

這就是這幾句話帶給我們的啟示——由內及外,做好本質,外面的事會追隨您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