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打馬謖詮釋了“十則圍之”,圍住蜀軍切斷水源,坐等敵方潰敗

街亭附近應該是有一座城,或者是城堡之類的地方。既然都到了街亭,為何不繼續東行30公里到張家川紮營?張郃5萬人馬也要翻六盤山而來,馬謖堵住現在305省道出山口似乎是更好的選擇。

除非是張郃接手之前曹真已經做好預案,把這條道打通先遣部隊已經翻山進入隴西紮營。那麼這樣諸葛亮在沒有荊州牽制的情況下隴西戰略很難成功。畢竟曹睿大軍可以走蕭關在曹真張郃配合下踏踏實實掃清隴西。丞相的意思是固守這座城,堅守以等待他率軍前來接應,為此還把大隊人馬交給了馬謖。

張郃打馬謖詮釋了“十則圍之”,圍住蜀軍切斷水源,坐等敵方潰敗

結果馬謖沒守城,兵敗後可能心虛,直接跑回了漢中。蜀漢的大部隊在街亭喪失,不僅是糧食出現問題,剩餘攻擊涼州的人馬也有歸路被斷的風險,第一次北伐就此失敗。不過,總之馬謖被斬的主要原因不完全是兵敗,最重要的是敗軍後逃回漢中。

三國演義武將加軍師的模式害人不淺,關二爺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時候是武將還是軍師?越讀三國越覺得丞相真是太難了,正因為他和姜維做到了盡心盡力的極致,唐,宋,明時期才有那麼多後輩為了曾經的虛影前赴後繼(桓溫這種另說哈)。

張郃打馬謖詮釋了“十則圍之”,圍住蜀軍切斷水源,坐等敵方潰敗

馬謖能用的兵力有限,諸葛為了穩住隴西也沒法給他抽更多的兵力。街亭的地勢文中也說了,不利於防禦張郃快速機動的先鋒,況且張郃的兵力還比馬謖多,還比預期的時間早到街亭,馬謖也沒時間做好各種防禦準備,連水的補給都難搞定。

至於說死守不退耗敵,張郃打馬謖的做法就詮釋了“十則圍之”,張郃不急著趕去支援隴西,就是圍住山上的蜀軍並切斷水源,坐等敵方潰敗。

張郃打馬謖詮釋了“十則圍之”,圍住蜀軍切斷水源,坐等敵方潰敗

但馬謖還是該死,諸葛亮讓他守街亭意思很明顯就是拖時間,那他就應該考慮的是怎麼能拖更長的時間,他選上山就是覺得這樣他什麼好處都能拿到,那我就不恰當地套用評價袁紹的話就是“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張郃打馬謖詮釋了“十則圍之”,圍住蜀軍切斷水源,坐等敵方潰敗

還有一點就是蜀內部的局勢。蜀內部是荊州集團佔據金字塔尖。下面踩著東州集團。益州集團。政治鬥爭結果遠比原因重要。丞相馬謖二人都是荊州集團靈魂人物。丞相為了穩住東州益州兩個集團。所用之法是必須人人平等的。馬謖棄軍犯了太明顯的錯誤。在北伐失敗的環境下無疑會被紅線圈出來。很多人都在看丞相會不會對自己的嫡系中的嫡系網開一面。怕是他們也特別希望丞相手下留情。那樣他們也會多上一個復活甲。可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馬謖必須得到應有的公平懲罰。

張郃打馬謖詮釋了“十則圍之”,圍住蜀軍切斷水源,坐等敵方潰敗

三國演義從來都是文學作品,要想真正考察歷史還得去借鑑三國志一類的史書,街亭之失這篇文章說得很清楚了,一個是諸葛亮身邊人手和兵力不足,第二個就是張郃到街亭速度太快,還有第三個就是郭淮拼死守住了天水,這三個問題有一個能解決,街亭都不會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