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歷史和寫作萌新愛好者,歡迎關注哦~本文為原創,盜文必究!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李清照怒懟宋朝文壇眾大佬的小影片開始慢慢席捲全網的社交平臺。

看著歐陽修、蘇軾、柳永、秦觀等人一個個被懟得啞口無言,真的是令人“哭笑不得”,儘管這些人都比李清照年紀大,像蘇軾還是其父親的老師,

但我們還是很好奇李清照的戰鬥力真的如此了得嗎?

很多時候我們是透過李清照的詞解讀她這個人,但是我們真的瞭解李清照嗎?生在宋代的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和她身處同一時代的宋人又是如何評價她的呢?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今天,梨白邀請大家和我一起走進宋朝,

走進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探究中華第一才女的成長記。

出身名門,她的書香氣皆有因果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就有提及過宋朝名臣、文人之間的聯姻關係,比如晏殊把女兒嫁給了富弼,歐陽修最後還是娶了薛奎的女兒,蘇子美的外公是王旦等等,

才女李清照的家庭背景同樣強大,她也來自書香世家。

李清照的外公是宋朝的宰相王珪,他歷經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少年時便文采出眾,後以文學進用,朝廷很多制策都出自他手。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可惜的是

王珪

後來做宰相的十餘年間,文章風采不再,官做得也是口碑不佳,以至於被大家稱為

“三相公”

,說白了就是諷刺他無條件迎合帝王。

王珪像晏殊、薛奎等人一樣,也給自家女兒找了個非常有才華的女婿,也就是李清照的爸爸,李格非。

李格非

也是一個有故事的男同學,他是神宗年間的進士,也是出場自帶背景音樂的人才。和老岳丈一樣,

李格非也是少年便勤奮好學,文采驚人,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文士。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在李清照的詩中曾經提及父祖皆出韓公門下,這裡的韓公就是韓琦

,這點咱們期待之後有更多的資料能夠印證這一點,但可知的是李格非曾受蘇軾的影響頗大。

宋哲宗年間,李格非曾經“以文章受知於蘇軾”,於其他三名文士被稱為“蘇門後四學士”。

他為官期間,主要從事教育工作,在哲宗駕幸太學的時候,他曾奉命撰《元祐六年十月哲宗幸太學君臣唱和詩碑》,留有《洛陽名園記》、《史傳辨志》等著作。

據考證,李格非一生娶了兩任妻子,先是宰相王珪的女兒,也就是李清照的母親,後來應該是早逝了,之後他又續娶了北宋名臣王拱辰的曾孫女。

王拱辰是誰呢?就是穿了歐陽修狀元袍子成狀元的那位,還和歐陽修是連襟。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大家都知道,相比於前朝往代,宋朝對於女性明顯更包容,科舉門第都放寬了,宰相、狀元家的女子讀個書、識個字也是能理解的。

《宋史》記載王氏亦善文,這裡的王氏應該是李清照的繼母,王拱辰的重孫女,能在史籍中被提到的女性本來就少之又少,還點出了她善文,這就證明王氏也是很有才華的。

綜上所述,

李清照能夠成長為一個自信且伴有書香氣的宋朝少女好像就比較讓人能夠理解了,畢竟家學淵源,人家家庭氛圍就伴著書香氣。

李清照遇到趙明誠,從惺惺相惜到相顧無言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李清照被稱為“中華第一才女”,至今人們在讀到她的詩詞時仍舊感慨她的才華,那麼史籍資料以及宋人又是怎麼評價這位才女的呢?

宋朝理學的代表人物朱熹曾經評論李清照的文學才能,

“本朝婦人能文,只有李清照與魏夫人”。

朱彧、王灼等人也認為

“本朝女婦之有文者,李易安為首稱”,“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

,所以不得不說小夥伴們製作的李清照懟人的影片也是有“根據”的,畢竟人家有真才實學。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同時朱彧、王灼兩人對李清照也有所微詞,

面對李清照的再嫁,他們認為這位才女“不終晚節”、“晚節流蕩無歸”。

好吧,大家跟著梨白讀一遍,封建制度害死人!

李清照和繼母王氏一起被記載在了《宋史》李格非的傳記中,

“女清照,詩文尤有稱於時,嫁趙挺之之子明誠,自號易安居士。”

這裡所提及的趙挺之之子明誠便是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也是她的愛人、知己。

趙明誠和李清照一樣,出身名門,是一個有學問、有故事的男同學。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圖文無關

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和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交好,同樣是神宗年間的進士。

在仕途上,

趙挺之比親家李格非走得遠,曾經做過宰相,但是後來因和蔡京意見相左罷相。

李清照和趙明誠成婚的時候,趙明誠還是太學的學生,李清照也在京城名媛圈甚至文人圈中已有詩名。

他們兩個人的結合就全了咱們中國傳統的婚姻理念,家庭門當戶對,個人勢均力敵。

趙明誠是歷史上有名的金石專家,小兩口結合之後,絕對是雙宿雙飛,情投意合。

之前梨白的文章中曾經提及開封的大相國寺,每個月開放五次萬姓交易,其中就有金石、古董的交易。每到這個時候,趙明誠、李清照夫妻倆就會相攜出門逛大相國寺,然後回家一起研究購得金石、書畫,不得不說他們倆的感情在當時盲婚啞嫁的時代是令人豔羨的。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在李清照的輔助下,趙明誠完成了著作《金石錄》,李清照《金石錄》所作的《後序》和丈夫的作品一起成為了流傳千古的著作。

趙明誠因為趙挺之的緣故入朝為官,官途卻並不坦蕩

。父親去世之後,他被父親的官場對手蔡京誣陷,罷官,於李清照一起在青州居住多年,這也應該是這對夫妻相處比較久的時間。之後,趙明誠再次被啟用,先後任萊州、淄州知州。

好景不長,很快金國的戰火便燒到了汴京,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妻分分合合。這期間趙明誠在任上發生了“逃跑”事件,使得夫妻感情有了裂痕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當夫妻倆匯合一路南逃時,原來的情投意合最後變為了相顧無言。到了項羽自刎處時,李清照有感朝廷的不抵抗以及丈夫的棄城逃跑,發出了當時的時代強音,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趙明誠因此羞愧不已,夫妻兩個人還沒來得及修復感情的裂痕時,趙明誠便因鬱鬱寡歡,暴病而亡了。

梨白不知道趙明誠去世後,李清照有沒有後悔她對丈夫的疏離和冷漠,但是我認為她從小所受到的教育以及受父親耿直公正的性格的影響,面對丈夫臨陣逃脫的事實,她一定非常不贊同的丈夫逃跑的做法。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這個時候,她可能會發現人生除了詩詞、金石、學問、兒女私情之外,還有國家、黎民百姓和價值觀,前者她和趙明誠無比契合,後者她不能苟同趙明誠的做法。

戰亂不允許李清照思慮過多,安排好趙明誠的後事後,她隨著在逃的宋廷繼續南下。雖有胞弟的照顧,但是國破家亡,又遭丈夫離世打擊的李清照身心俱疲,讓她更為心痛的是在逃亡途中丟失了部分和趙明誠收藏多年的金石,有點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感覺,三字,沒好事!

再嫁所遇非人,她的人生沒有“將就”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李清照在寫給翰林學士綦崇禮的書信中提到了她的第二次婚姻,其間沒有提到張汝州的名字,卻在言語中透露了對於第二人丈夫的厭惡之情,

她認為張汝州是“駔儈之下才”,有“臭之可嫌”。

很多小夥伴表示,既然張汝州這麼的面目可憎,李清照幹嘛要嫁給他?

李清照的書信中也給出了答案

“信彼如簧之說,惑茲似錦之言。弟既可欺,持官文書來輒信;身幾欲死,非玉鏡架亦安知?僶俛難言,優柔莫訣,呻吟未定,強以同歸”。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李清照表示因為趙明誠離世,一路南逃讓她身心俱疲甚至還染上重病,這時張汝州上場了。

她輕信了他巧舌如簧,也被他的話所蠱惑,身邊的弟弟也因為張汝州的官身而輕信了他,總之這場婚姻在李清照的嘴中就是一場“婚騙”。

除了張汝州在言語上的欺騙,他還真的有“詐騙”的行為,他看上了李清照和前夫收藏是金石、書畫。

書信中李清照控訴

“彼素抱璧之將往,決欲殺之”

,因為金石字畫在手,她有了懷璧其罪的嫌疑,張汝州居然為此對她產生了殺心,還對她進行了家暴。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就這樣一場本認為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戀成了一場謀財害命的大型“騙婚”現場,第一才女的第二次婚姻真的是令人唏噓不已。

李清照寫給翰林學士綦崇禮的這封資訊量很大的信其實是一封答謝信,為何答謝呢?她感謝在綦崇禮的幫助下,自己終於和張汝州和離了。

小夥伴們又要問了,宋朝不是允許女子和離嗎?這怎麼才女和離還需要別人的幫忙呢?

那是因為李清照把張汝州給告了,這是她離婚的一種策略。

宋朝雖允許女子和離,卻也是有前提的,其中有一條是丈夫作奸犯科就可離婚,

但也規定妻子狀告丈夫,無論妻子對錯都要坐牢。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李清照在書信中早就表達自己是無論如何都和張汝州骯髒、低劣的市儈之徒過不下去了,所以她就是坐牢也要和張汝州和離。

李清照沒有因為家務事狀告張汝州,而是告他“妄增舉數”,犯欺君之罪。

什麼是妄增舉數呢?是說張汝州虛報了自己考舉人的次數,以此才當了官。

在現在看來,無論欺君還是家暴,都是張汝州的錯,李清照卻因為狀告了丈夫不得不帶著腳鐐和手銬在公堂之上和張汝州對峙,還因為有了牢獄之苦。

之後幸得綦崇禮的幫助,其實還有秦檜(秦檜的夫人王氏是李清照的表姐)等人的幫助,她才擺脫牢獄之苦,擺脫了張汝州這個中山狼。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梨白叨叨叨

梨白之前看見過一句話,大意是你所受到的教育和讀過的書都不會白讀,它會貫穿你的一生,而李清照的一生就剛好說明了這一點。

正是因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書香氣的薰陶,李清照少年成名。

她和趙明誠相識在彼此最好的年紀,心靈相通,情投意合,度過了一段神仙眷侶的生活。國難來臨之際,逃跑的丈夫在李清照的認知中變得懦弱、不堪,他們的心也離得越來越遠。

當兩個人還沒來得及修復這段感情時,趙明誠暴病身亡了,這其中也有趙明誠對於自己臨陣逃脫的懊惱,也與李清照對他的漸行漸遠有關。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我相信李清照是想要修復這段青梅竹馬的愛戀的,但從小受到的教育和父親忠君愛國、公正耿直的作風的影響,讓她邁出這一步很難。

趙明誠離世之後,李清照甚至沒有來得及傷心,國破家亡之下她帶著丈夫生前的心頭好輾轉南下,遇到過盜賊,生過重病,一時間百種滋味湧上心頭,已經不是一個“愁”能夠表達的。

這種情況之下她嫁給了張汝州,也因此受到了當時乃至後世之人的詬病,可是一個女人在困境之中需要一個男人的照顧,這是正常的,

只不過李清照所遇非人。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張汝州看上的不是李清照這個人,而是她的才名,是她和趙明誠收藏的那些“寶貝”,結果兩個人的婚姻就一地雞毛了,還上升到了家暴環節!

李清照誰啊?!一代才女,她怎麼能允許自己受到如此待遇,於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她將張汝州告上了公堂

,她用腳鐐和手銬告訴世人自己不願意妥協,她的人生便是到了低谷也

沒有“將就”二字。

儘管趙明誠做出了“逃跑”一事,但是李清照應該還是愛他的,沒有愛便不會有失望,不過這份感情遭遇“逃跑”事件、中年危機、國破家亡之後可能塵封在李清照的心底了吧。

李清照:除了“懟人”、寫詞,“我”還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李清照在給綦崇禮的信中也提到了在結束和張汝州的婚姻以及所帶來的牢獄之災後,她想要過的生活,

“誓當布衣蔬食,溫故知新。再見江山,依舊一瓶一缽;重歸畎畝,更須三沐三薰”。

什麼意思呢?經此大劫之後,李清照表示自己要記住教訓,重新歸隱山林,過飲食一樣的生活,穿布衣食素菜,希望以新的面貌面對眾人,希望彼時自己還是那個不忘初心的李清照。

關於李清照,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大家趕快在評論區留下精彩評論吧,期待大家的轉贊評!

(文中所有圖片來自網路,如涉侵權,請聯絡刪除,萬分感謝!)

參考書籍:

《宋史》

《宋詞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