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

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可以穩定農業生態平衡、在緩解資源緊張、減輕環境壓力、降低養殖成本,在緩解人畜爭糧矛盾,發展迴圈經濟,促進草食畜牧業發展、農民增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能源消費結構的改善和各類替代原料的應用,農作物秸稈區域性、季節性、結構性過剩現象不斷凸顯,秸稈利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如何提高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

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現狀

甘谷縣地處渭河上游,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東西橫貫全縣。渭河兩岸地勢平坦地區以種植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為主,南北兩山區以種植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為主。全縣農作物秸稈產量較大、分佈較廣,是重要的可再生資源。據統計,甘谷縣農作物播種面積112。17萬畝,常見飼用秸稈主要有玉米秸稈和小麥秸稈,其中玉米種植面積17。13萬畝,產量7。47萬t,小麥種植面積33。07萬畝,產量7。19萬t。根據農作物草谷比等方法進行計算,農作物秸稈資源理論產量達16萬t,可利用潛力大。

如何提高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

甘谷縣為生豬養殖大縣,畜禽養殖以生豬為主,草食畜牧業較少,2020年全縣大牲畜存欄為48 745頭,出欄15 049頭,其中肉牛存欄22 805頭,出欄6 261頭,奶牛存欄1 295頭,出欄90頭,羊存欄24 645只,出欄8 698只,因此對秸稈飼料的利用較少。同時,隨著農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條件的改善,秸稈的焚燒利用量逐漸降低,而勞動力和運輸成本的增加,導致隨意拋棄和違規焚燒等現象越來越嚴重。

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存在的問題

機械化程度低

由於渭河水系及各支流長期切割,導致境內梁、峁、溝、壑起伏縱橫,山多川少,無法使用大型機械進行收割,農作物及其秸稈主要依靠人工收穫。近年來在城鎮化的背景下,農村年輕勞動力減少,勞動力和運輸成本相對增加,導致農作物秸稈被隨意拋棄和違規焚燒,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儘管相關部門已出臺很多管理措施,但農戶對焚燒秸稈造成的危害認識不足,效果並不明顯,偷偷焚燒的現象一直存在。

如何提高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

飼料化程度低

甘谷縣以生豬養殖為主,草食動物養殖較少,並且養殖場規模較小,且大多數採用自種自收的方式進行利用。對於較大養殖場(戶),由於甘谷縣飼草料加工企業較少,短缺的飼草料也從周邊其他縣(區)購買,增加了運輸成本。由於本縣缺乏秸稈收購、加工企業,導致秸稈交易缺乏市場。農戶對於過剩的秸稈不知道如何處理,又缺乏資源化利用的相關知識,只能透過焚燒還田,這種方式對環境造成了汙染且導致土壤病菌滋生,使土地資源受到嚴重的破壞。

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對策

加快草食畜牧業發展

甘谷縣草食畜牧業發展相對滯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牛、羊肉的消費呈明顯上升趨勢,草食畜發展有廣闊的前景,因此可以透過增加飼養量的方式來提高秸稈飼料資源的利用。近年來,甘谷縣積極推進草食畜牧業發展,擴大縣域內草食畜養殖量,透過發放草食畜養殖貸款,鼓勵農戶進行草食畜養殖和擴大養殖規模,目前已惠及全縣200餘戶養殖戶;透過實施草食畜牧業助推專案,示範帶動更多農戶進行草食畜養殖;透過開展養殖技術培訓、觀摩規模養殖場等方式方法,提高養殖戶養殖技術。

如何提高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

提高秸稈的飼料化利用率

農作物秸稈粗纖維含量高,蛋白質含量低,消化率低,適口性差,使用受到一定限制,透過合理的加工可以提高秸稈的適口性和營養價值。常見的秸稈加工方法包括物理加工方法、化學加工方法和生物加工方法。其中物理方法是指透過改變秸稈的物理性狀來提升秸稈的適口性和消化率,主要方法有切斷、粉碎、揉絲、蒸煮等;化學加工方法是指透過新增一定的化學物質來改變秸稈的物理結構,從而提高其消化率,主要方法有鹼化處理和氨化處理等;生物加工方法主要有青貯、黃貯等,其中青貯是以青綠秸稈為原料進行厭氧發酵,黃貯是以幹秸稈或半乾秸稈為原料進行厭氧發酵,為了提高發酵效果,可新增微生物菌劑等。

如何提高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

普及現代化機械

甘谷縣地勢山多川少,且秸稈類農作物 主要種植在山區,因此無法使用大型機械設 備。結合畜牧業發展實際,甘谷縣於2018年組 織10個草食畜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實施了草牧 業發展助推產業扶貧專案。透過專案示範帶 動作用,積極推廣現代化機械設施,提高養殖 效率。該專案透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共計投資 420萬元(其中財政扶持280萬元),扶持養殖戶購置農用四輪拖拉機、三輪車、小型秸稈收割機、秸稈揉絲機、打包機等適宜的機械裝置52臺(套),提高了秸稈飼料的收割、加工效率,降低了勞動力成本和運輸成本,建設飼草料棚5 000 m2,極大地改善了養殖場的養殖條件。鼓勵養殖戶和周邊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協議等方式,開展集中連片種植,擴大種植面積,便於機械進行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