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傳奇:晉文公伐衛救宋,衛成公未戰先逃

春秋傳奇:晉文公伐衛救宋,衛成公未戰先逃

春秋傳奇:晉文公伐衛救宋,衛成公未戰先逃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春,晉文公與卻縠商議分兵以伐曹衛之事,卻縠回答:“臣已與先軫商議好了。今日不是與曹、衛為難,因為分兵可以抵擋曹、衛,而不可以抵擋楚國。主公可以伐曹為名,借道於衛。衛、曹方和睦,必然不允。於是我軍從南河渡師,出其不意,直搗衛境。所謂‘迅雷不及掩耳’,勝有八九。既勝衛,然後乘勢而臨曹。曹伯素失民心,又懼怕我敗衛之威,破曹必矣!”

晉文公大喜:“你真是有學問之將。”隨即,派人入衛,借道伐曹。

衛大夫元咺請求衛成公道:“當初,晉君出亡過我,先君未嘗加禮。今來借道,君上一定要聽從。不然,他將先衛而後曹。”

衛成公曰:“寡人與曹共服從於楚。若藉以伐曹之路,恐未結晉歡,而先取楚怒。惹怒晉,猶恃有楚,惹怒楚,將依恃誰?”於是不答應。

晉使回報晉文公。文公曰:“不出元帥所料也!”於是,下令繞道南行。

渡過黃河,行至五鹿之野(今河南濮陽縣南)。文公曰:“呀!此介子推割股處。”

不覺悽然淚下,諸將皆感嘆。魏犨道:“吾等當拔城取邑,為君雪往年之恥,何用嘆息?”

先軫曰:“武子之言是對的。臣願率本部之兵,獨取五鹿。”

晉文公壯其言,同意了。魏犨道:“吾當助你一臂之力。”二將升車前進。

先軫令軍士多帶旗幟,凡所過山林高阜之處,便教懸插,務要透出林表。魏犨道:“吾聞‘兵行詭道’,如今遍張旗表,反而使敵人知備,不知何意?”

先軫道:“衛素臣服於齊,近改事荊蠻,國人不順,每慮中國來討伐。吾主欲繼齊圖霸,不可示弱,應當以先聲奪。”

卻說五鹿百姓,未料晉兵猝然來到。登城瞭望,但見旌旗佈滿山林,也不知兵有多少。不論城內城外居民,爭先逃竄,守臣也禁止不住。先軫兵到,無人守禦,一鼓而拔,派人報捷。文公喜形於色,對狐偃曰:“舅說得土,今日應驗了!”

於是,留老將卻步揚屯守五鹿,大軍移營,進屯斂盂(今河南濮陽東南)。卻縠忽然得病,晉文公親往探視。卻縠道:“臣蒙主公不世之遇,本欲塗肝裂腦,以報知己。怎奈天命有限,當應折旗之兆,死在旦夕!尚有一言奉啟。”

晉文公曰:“卿有何言?寡人無不聽教。”

卻縠道:“君上之所以伐曹、衛,本打算固本以勝楚也。勝楚必先計戰,計戰必先合齊、秦。秦遠而齊近,君速遣一使結好齊侯,願與結盟。齊方惡楚,亦思結晉。倘得齊侯降臨,則衛,曹必懼怕而請和,因而收秦。此乃制楚萬全之策。”

晉文公曰:“好。”

遂遣使通好於齊,敘述桓公先世之好,願與結盟,同攘荊蠻。

斯時齊孝公已薨,國人推立其弟姜潘,是為齊昭公。姜潘為葛嬴所生,新嗣大位,以取谷之故,正欲結晉以抗楚。聞知晉文公屯軍斂盂,即日命駕至衛地相會。衛成公見五鹿已失,急忙派遣寧速之子守俞,前來謝罪請和。晉文公曰:“衛不容借道,今懼而求和,非其本心。寡人旦夕當踏平楚丘。”

寧俞還報衛成公。時楚丘城中,訛傳晉兵將到,一夕五驚。寧俞對衛成公道:“晉怒方盛,國人震恐,君不如暫出城避之。晉知主公已出,必不來攻楚丘。然後再乞晉好,可以保全社稷。”

衛成公嘆曰:“先君不幸失禮於亡公子,寡人又一時不明,不允借道,以至如此。累及國人,寡人亦無面目居於國中!”

於是命大夫元咺協同其弟叔武攝國事,自己避居襄牛之地;一面派大夫孫炎,求救於楚。斯時,為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春二月。

是月,卻縠卒于軍。晉文公悼惜不已,派人護送其喪歸國。以先軫有取五鹿之功,升為元帥。用胥臣佐下軍,以補先軫之缺。因趙衰前薦胥臣多聞,是以委任。文公欲遂滅衛國。先軫諫道:“本為楚困齊、宋,來拯其危;今齊、宋之患未解,而先覆人國,非霸者存亡恤小之義。況且衛雖無道,其君已出走,廢置在我。不如移兵,向東伐曹。等到楚師救衛,我已在曹了。”晉文公聽其言。

三月,晉師圍曹。曹共公叢集臣問計。僖負羈進言道:“晉君此行,為報觀脅之怨。其怒方深,不可較力。臣願奉使謝罪請和,以救一國百姓之難。”

曹共公曰:“晉不接納衛,肯獨接納曹嗎?”

大夫於朗進言:“臣聞晉侯出亡過曹,僖負羈私饋飲食。今又自請為使。此乃賣國之計,不可聽之。主公先斬僖負羈,臣自有計退晉。”

曹共公曰:“僖負羈謀國不忠,姑念世臣,免殺罷官。”僖負羈謝恩出朝去了。

曹共公問於朗:“計將安出?”

於朗道:“晉侯恃勝,其氣必驕。臣請求詐為密書,約以黃昏獻門。預使精兵挾弓弩,伏於城壖之內,哄得晉侯入城,便將城懸門放下,萬矢俱發,不愁不為齏粉。”曹共公聽從其計。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