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王朝:商王朝、商朝、商山、唐朝的區別

【知識點】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王朝:商王朝、商朝、商山、唐朝的區別

商王朝

1, 興起

(1)族源;商人先祖相傳是高辛氏後裔,商人早期主要活動於東部孟諸澤畔的商丘附近。《詩經·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以玄鳥為圖騰。

(2)與夏的淵源;

其先祖契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商,賜姓子氏。其傳十四代至商湯立國,年代正好與夏王朝相始終。

2,建立

(1)時間: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

(2)都城:亳(今河南鄭州)

3,統治狀況

政治上

(1)頻繁遷都

原因:或許與王室內部的爭鬥有關

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行湯之政”政治局面出現。

(2)統治機構

中央政權組織形式:商王之下,文由尹、多尹或百僚、多宰或小臣;武由亞、服等組成一整套統治機構

統治階級狀況:這些人有商王親信、近親等組成,是商王朝的支柱,原始宗法制在商代有了初步發展。

(3)王位繼承製度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商代中期,連續發生“弟子或爭相代立”的現象

康丁後,嫡長子繼承製度才逐漸確立

(4)刑法

《湯刑》,以肉刑為主,墨、劓(yi,四聲)、剕(fei,四聲,斷足)、刖(yue,四聲,砍掉雙腳或腳趾)、宮、大辟、鞭刑、活埋等。反應商法殘酷

(5)軍隊

三師,商王直接統轄的軍隊。

商代後期,戰車成為作戰主力。每輛戰車駕馬兩匹,甲士三人:一人御車,一人持戈或矛,一個操弓矢。

(6)疆域

A,區域:統治地區分為畿內和畿外,畿外是眾多的方國、部族

B,班爵制度:侯、伯、子、男常見於卜辭中。(意義:規定了貴族的等級,明確了方國的地位,是國家組織形式日趨完善的表現。)

C,統治狀況:大小方國要定期向王室朝貢、提供力役、奉命征伐、遵守一切禮儀制度

(7)民族關係

以戰爭為主,經濟、文化上的交流還未佔據主流。

西北和北方遊牧民族,如土方、鬼方、羌方

江漢有荊楚,江淮有群舒

東部至淮水和山東沿海一帶為東夷

東南的夷方和虎方

商對南方的統治,在後期已深入到湘贛一帶。

經濟上

(1)農業

A,生產工具:耒耜(leisi,三、四聲)普遍使用,仍以石、骨、蚌製成的斧、刀、鐮等為主,間或有銅質器具(但不一定都用於農業生產)

B,農田劃分以及灌溉有一定的發展,主要農作物主要有黍、稷、粟、麥、來(小麥)、秕(bi,三聲)、稻、菽(shu,一聲)

C,商王及各級貴族都很重視農業,常有各類祭祀儀式見諸於甲骨。

D,蠶桑生產有了一定的發展、畜牧業也有了一定發展,牛、馬、羊、犬、豚等飼養數量極大。

(2)手工業

A,青銅工藝的高度發展

a,特點

有王室專用青銅器鑄造作坊。作坊分工細緻、有世代從事鑄銅的工匠。

當時工匠已比較熟練地掌握了青銅合金的特點和效能

採用複合範澆築

種類繁多

b,分佈

江西商周銅礦遺址、新幹大型商墓、四川三星堆祭祀遺址。

其中,江西瑞昌縣銅嶺的採礦井,是世界最早使用木支護進行地下開採銅礦的實證。

B、陶器

a,特點

規模擴大、內部分工明確

b,成就

白陶,代表當時製陶工藝最高水平,採用高嶺土燒製。

原始瓷器,開始出現。

C、養蠶繅絲、絹帛技術

提花技術出現

D、建築

都城規模宏大、佈局規整

(3)商業

有專門從事販運貨物的商賈

出現早期貨幣,貝

科技文化

(1)文字

字型有陶文、玉石文、金文、甲骨文;文字結構,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均已具備。

(2)天文曆法

世界上最早的新星、火星、歲星、大星的觀測記錄

開始設定閏月,奠定傳統曆法基礎。

(3)雕塑、藝術

陶塑、玉石雕塑

音樂水平高超,有多種樂器。陶壎、石磐、銅鈴、銅鐃、鼓等

4、滅亡

(1)原因

第一,商代貴族是一個脫離生產、過著奢侈生活並享有種種特權的剝削階級,這在根本上造成階級對立和階級矛盾,是其覆滅的根源。

第二,商代法律殘酷,人殉、人祭普遍。

第三,商紂王的殘暴統治激起民憤。

湯至紂,共傳十七代,三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