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戶一塊田,皖粵陝三省的農村正在路上,蒙城縣具有首發精神!

一戶一塊田,三省農村正在路上,蒙城縣具有首發精神!為什麼要一戶一塊田?轉發一下

農村自然村的村民所屬土地交錯分佈,面積狹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獨特的“插花地”。“以前村民種地來回跑,既耽誤工夫又容易產生矛盾。各地探索的方法:

一 廣東省清遠市,2016年!

一戶一塊田,皖粵陝三省的農村正在路上,蒙城縣具有首發精神!

廣東省示意圖

按照中辦發[2014]61號檔案“鼓勵農民在自願前提下采取互換並地方式解決承包地細碎化問題”的政策精神,2015年3月,廣東省農業廳印發了《關於鼓勵透過互換解決農戶承包地細碎化問題的指導意見》,提出要透過土地整合,完善田間配套設施,提高耕地質量和土地利用率,實現承包地塊相對連片。清遠市財政安排3300萬元推動土地整合工作;2016年3月,財政部、發改委等8部門印發《關於開展市縣涉農資金整合最佳化試點的意見》,確定清遠市為全國首個涉農資金整合地市級試點單位;同年4月,清遠市財政涉農資金整合辦印發《清遠市財政涉農資金整合2016年工作要點》,引導各類涉農資金整合,建立“農村綜合改革(土地整合)示範村”,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各地積極開展土地整合。

一戶一塊田,皖粵陝三省的農村正在路上,蒙城縣具有首發精神!

清遠市示意圖

整合之前單塊面積太小,種什麼都不合算;交給別人種租金又太低,甚至要倒貼人家幾百塊肥料錢才有人肯種。”以前種水稻請人機械化收割,服務費要180塊錢一畝;土地連片後,一畝地能省下100塊錢左右費用。其次,成規模後如果流轉給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種植果樹、搞蔬菜大棚,租金至少可以達到400塊錢一畝。

二 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2017年!

一戶一塊田,皖粵陝三省的農村正在路上,蒙城縣具有首發精神!

陝西省示意圖

2017年,榆陽區推出關於“三農”的“一號檔案”《關於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確定了6個整鄉推進示範鄉鎮和30個改革重點村。其中,馬合鎮補兔村推行的“一戶一田制”。補兔村地形平坦、面積廣闊,試行“一戶一田”制具有先天優勢。如何能讓這個優勢變為現實?今年年初,補兔村召開村民大會、黨員大會,反覆給大家做工作,村集體投資177萬,採取“泥地墊沙、沙地墊土”的辦法改良土壤4701畝,減少耕地之間的肥力差別,開渠修路、破除瓶頸。與此同時,村幹部、黨員帶頭承諾:土地整合後,讓村民們優先挑選耕地,地段偏遠、土質較差的地塊留給村幹部。

如張灘村佔地面積3。65萬畝,耕地面積5200畝,轄6個村民小組362戶共1162人,村裡從2017年底開始實施“一組一田”。開展土地整治,縮小地塊間的質量差異。整合後全村耕地面積增加了1900畝,達到5200畝。

一戶一塊田,皖粵陝三省的農村正在路上,蒙城縣具有首發精神!

陝西省地形示意圖

截止到2019年11月,榆陽區共有11個鄉鎮112個村553個村小組實施了“一戶一田”,整合耕地37萬畝,農業基礎設施和土壤肥力得到明顯改善,為規模化經營和農業機械化作業奠定了基礎。

試點地區開展的一戶一田政策就是把當地的土地資源進行整合,把小田併為大田,實現化零為整,讓組裡的土地連成一片。這樣做不僅能提高土地的種植效益,還能減少糾紛,降低種地農民的種植成本,從而推動農業規模化,土地集約化發展。村黨支部書記劉春林介紹說,透過將農戶原承包的土地全部收回整合後重新分配,全村原來的1246塊土地已整合為433塊,破除田間道路、灌溉盲區又新增土地229畝,村民每戶分配一塊土地,引導外出農戶就親就近流轉,使單塊土地最大面積達到80多畝。村民張鵬濤算了一筆賬,“搞了‘一塊田’以後,自家以前的9塊田變成了一塊,溝渠、道路都是修好的,過去收割時要將近4天才能完工,現在3個多小時就能收完,一季下來要省400元。”榆林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常勇說,“一戶一田”制,不僅是對農村土地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新探索,也凸顯了綠色、環保、節約的價值觀。透過機械化和集約化的耕種,達到“五省”“三提高”“一促進”。

一戶一塊田,皖粵陝三省的農村正在路上,蒙城縣具有首發精神!

榆林市榆陽區示意圖

“五省”:省工、省力、省時、省肥、省水;

“三提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土地產值和農業機械化水平;

“一促進”:促進了勞動力轉移,釋放了更多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使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便利和實惠。

三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2009年!

一戶一塊田,皖粵陝三省的農村正在路上,蒙城縣具有首發精神!

安徽省示意圖

2009年,蒙城縣樂土鎮雙龍社群的農民,藉機把一戶幾塊甚至十幾塊耕種不便的土地,調整為每家一塊既好種又好收的“大塊地”。2010年,蒙城縣在全省率先推行農村土地互換並塊戶均“一塊田”改革。經過3年的探索總結,2013年蒙城縣制定政策、拿出資金、組織人力,在全縣範圍內推行“戶均一塊田”改革。

到2015年底,蒙城縣戶均“一塊田”改革基本完成,全縣263個行政村、5210個村民組共合併土地近170萬畝。“一塊田”實施做到“三個不變”,即:堅持農地農民集體所有性質不變、堅持穩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不變、堅持原村民組互換並塊範圍不變;“四個結合”,即:確定地塊等級與農田治理相結合,對地塊等級低的耕地,優先安排農田治理專案;互換並地與宅田合一相結合,以二輪承包基數為依據,保持每戶宅基地和承包地面積總和不變,重新核算現有宅基地面積,對其承包地面積進行平衡性調整;預留機動地與農村公益設施用地規劃相結合,透過互換並地多出來的土地,留下3%左右用於日後建設公共設施;落實農戶地塊與農村土地確權頒證相結合,各戶互換並地後形成的“一塊田”,以確權頒證的方式予以再確認。

一戶一塊田,皖粵陝三省的農村正在路上,蒙城縣具有首發精神!

蒙城縣示意圖

蒙城縣推出“農業生產綜合農事託管服務”,將過去一家一戶粗放型防治,升級為農業合作社精細型機械化植保防治,全縣小麥赤黴病穗率不足0。01%,今年午收畝產較去年增加27。1公斤。從2016年推出“農機社會化服務全程託管”到2019年推行“農業生產綜合農事託管服務”,蒙城縣農業改革的深化推進,均源自於10年前當地農民發起的“一塊田”改革。

一戶一塊田,皖粵陝三省的農村正在路上,蒙城縣具有首發精神!

蒙城縣樂土鎮雙龍村

總結:從時間上看,蒙城縣自2009年開始一戶一田實踐的探索,使三省中安徽最早,具有首發精神,樂土鎮雙龍村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新時代農村改革的“小崗村”。主要客觀原因是平原地區人多地少,面積狹小的長條土地難耕難管。主觀原因可能還有與機耕旋地地界不明易爭“地邊子”,村民矛盾不斷。根本原因是隨著農業機械化(蒙城縣是全國農業機械化先進縣)現代化的發展,也就是農業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原有的小塊田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勢必要因之調整。

三地一戶一田成績斐然,值得點贊!然而為什麼沒有大面積推廣呢?可能涉及到在一戶一田時所謂公共田利益分成問題。怎麼辦呢?一個自然村可以預留靠近村莊的公共地1畝左右用於公共設施建設,全部用於公益,避免涉及誰來分紅抽利的可能性腐敗。其他的土地全部用於一戶一田的分配。這樣可以減少改革的阻力,以有利於廣大農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