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中元鬼節,這些民俗目前基本消失,你知道幾個?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在民間人們都稱之為“鬼節”、“七月半”、“中元節”,據說在這天閻王爺會開啟鬼門關,給地府的靈魂放假,讓他們去陽間接受供奉。

中元節由來已久,最初在農曆的七月十五的時候,人們會藉著孟秋之際,祭祀祖先,古人稱之為“秋嘗”。後來,在魏晉時期,由於佛道盛行,所以佛教在這天舉行盂蘭盆節,而道教則舉行中元齋會。到了唐代的時候,皇帝尊奉道教,所以“中元節”便成為了七月十五的名字。

七月半中元鬼節,這些民俗目前基本消失,你知道幾個?

隨著時間的流逝,古代的很多風俗,我們現在其實已經很少有了。中元節的很多風俗也是如此,現在每到中元時節,人們都有祭祀祖宗、祭祀孤魂、放河燈等等的風俗,但是作為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時節,中元節的風俗可不僅僅是這些,有些風俗到現在基本上已經消失了,甚至知道這些風俗的人也沒有幾個!

七月半中元鬼節,這些民俗目前基本消失,你知道幾個?

首先是作盂蘭盆。

“盂蘭盆”是佛教對中文章抄元節的稱呼,意思是“解倒懸”。受到佛教的影響,過去民間將盂蘭盆看作是一種的器皿,用於在七月十五這天祭祀之用。《舊唐書》記載,唐代宗時期,曾經花費百萬,製造了一個盂蘭盆,並飾以金翠。民間則沒有那麼奢侈,只是用竹子作盂蘭襲自百盆,然後家號將目連尊者的像掛在盂蘭盆之上,將冥幣、冥衣等等放在裡面祭祀給祖先。

七月半中元鬼節,這些民俗目前基本消失,你知道幾個?

第二是放焰口。

所謂放焰口,其實和人們“潑水飯”差不多。放焰口的風俗也是和佛教是分不開的,據說“焰口”是一隻身體枯瘦,口吐火焰的惡鬼。佛祖的弟子阿難聽到焰口鬼說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所以就請教佛祖如何解脫,佛祖便教給阿難《焰口經》,並說要讓阿難“取一淨器,盛以淨水,置少飯麥及諸餅食……瀉淨地上,以作佈施”。

其實,所謂“放焰口”,就是為了祭祀孤魂,無論是佛教、道教,還是民間,都有這樣的風俗。佛道兩家的祭祀過程比較複雜,民間就簡單很多,有些地方只是在路口祭祀一番,有些地方只是將祭祀的食物四處拋灑即可等等。

七月半中元鬼節,這些民俗目前基本消失,你知道幾個?

第三就是目連戲。

我們所說的中元節,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佛教的傳說中,盂蘭盆節來源於目連救母的傳說。這個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之後,逐漸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目連戲便因此而生。

在過去,每年的七月十五中元鬼節,人們都要演目連戲。由於七月十五在民間傳說中又是鬼節,這個時候閻王開啟鬼門,給小鬼放假,所以這目連戲又被人們看作是“鬼戲”。

七月半中元鬼節,這些民俗目前基本消失,你知道幾個?

第四是祭麻谷。

農曆七月是秋收的時節,所以很多地方都會“告秋成”的風俗,而七月十五中元節祭麻谷,就是“告秋成”的內容之一。

古代,人們將葛黍苗、麻苗、粟苗等等,連根帶土地掛在門口,然後供奉起來。而且,麻谷擺放的位置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說法。比如說擺放在家裡,稱之為“獻麻谷”;擺放在門的左右,稱之為供麻谷;拿著麻谷插在田隴之上,人們稱之為“送麻谷”。

這種祭麻谷的風俗,一般都在北方,南方由於穀物成熟的時間與北方不同,所以南方很少會有祭麻谷的風俗。

七月半中元鬼節,這些民俗目前基本消失,你知道幾個?

除此之外,中元節的風俗還有很多,但現在人們提到中元節,只知道這天是鬼節,甚至連祭祖的風俗都快忘記了,更不用說其他的風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