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於避諱的一些相關事宜

1、 最早關於避諱的相關事宜應該是孔老夫子提出來的,“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為親者諱”,此語出自《春秋公羊傳閔公元年》,這是孔子編纂刪定《春秋》時的原則和態度,這個觀點在儒家的三綱五常框架之內是非常合三觀的,後來《春秋穀梁傳》將其補充成“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為親者諱疾”。

歷史上關於避諱的一些相關事宜

孔子

2、 到了後來因為有許多事情的是非曲直說不清楚,比如就說伍子胥將楚平王鞭屍一事,對於臣子來說他是大大的不忠,但是做為兒子他報仇雪恨卻也無可厚非,所以後來避諱最多的是人的姓名。

3、 漢朝之前對於避諱的事情比較少,至少沒聽說過秦始皇名字之中的“政”字不讓人用,頂多是“朕”這個字變成了皇帝的專稱。

4、 從劉邦開始就有了避諱,本來漢朝丞相的最高職務叫做相邦,這是一個先秦時期就存在的職務,只不過有資格擔任的人比較少,韓信曾經就擔任過這個職務,後來劉邦稱帝之後,“相邦”便改為“相國”。

歷史上關於避諱的一些相關事宜

劉邦

5、 到了漢文帝劉恆時期,便將古籍之中的月宮仙子“姮娥”改成“嫦娥”,如果照這個邏輯來看,豬八戒在天宮時應該還是叫“姮娥仙子”的,畢竟天蓬元帥怎麼會去避凡人的諱,哪怕他是天子。

6、 漢武帝本來叫做劉彘,彘是豬的意思,後來他改名劉徹,本來漢朝功臣封爵體系之中最高等級叫做“徹侯”,後來也避諱改叫“列侯”。

歷史上關於避諱的一些相關事宜

漢武帝

7、 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時期,因為當時的察舉制的用人名額當中有“孝廉”與“秀才”的職稱,所以後來將秀才改成“茂才”,不過漢朝的“茂才”含金量非常高,他是一州之中最傑出的人才,堪比科舉時代的解元,並且能夠直接當官,這更是明清時期只領點大米補貼的秀才們不能比擬的。

8、 唐朝時李淵追封祖先,將李虎追贈為“唐太祖”,當時的便壺叫做虎子,所以通通給改成了“馬子”,到後來桶狀的便器就叫做“馬桶”,而李淵自己則將“龍淵”改成了“龍泉”,後來才有所謂的“龍泉寶劍”。

歷史上關於避諱的一些相關事宜

唐太宗李世民

9、 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因為皇帝是雙名,所以只要不是連起來唸,正常是不會犯忌諱的,不過還是有中槍的,佛家的觀世音菩薩便因避諱被改成了“觀音菩薩”,而唐僧做的更絕,直接在譯經中將其翻譯成“觀自在”。

10、 避諱一事之中最倒黴的人物可能非李賀莫屬了,別的孩子是坑爹,李賀則是爹坑兒子,因為他父親的名字叫李晉,別人嫉妒李賀的才華,說他要避父親的名諱,不能夠參加“進士科”的考試,連韓愈等人為其喊冤都沒用,最後李賀也因此英年早逝。

11、 而被避諱坑的最倒黴的植物可能要算山藥了,我小的時候一直以為山藥肯定是非常有藥用價值的蔬菜,畢竟只有叫錯的人名沒有叫錯的菜名,誰知道這貨本名叫做“薯蕷”,唐朝時期因為避唐代宗李豫的名諱改名為“薯藥”,到了宋朝時期又碰上了宋英宗趙曙而改名為“山藥”,徹底改得面目全非。

歷史上關於避諱的一些相關事宜

宋英宗趙曙

12、 宋仁宗叫做趙禎,所以宋朝時期所有蒸制的食品都改做“炊”字頭,而宋朝時期的所有面食都叫做餅,湯麵叫做湯餅,包子饅頭之類的叫做炊餅,所以武大郎賣的可能不是燒餅而是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