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安全戰略調整應打造五個“協同力”

過去,人們考慮糧食安全政策時,往往容易陷入就農業論農業,就糧食安全論糧食安全的單向思維。在經濟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糧食安全面臨著經濟體制的全面轉軌和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雙重任務和複雜局面,糧食安全戰略調整的積極意義決不限於糧食安全本身,而將惠及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域性,與此同時,糧食安全戰略標的實現也有賴於整個國民經濟的良性迴圈,因而糧食安全戰略的調整必須跳出就糧食論糧食的圈子,拓展思路,開闊思維,

著眼於經濟發展戰略及其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的全域性,

應注重與國民經濟發展中關鍵要素的協同發展,這也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特點。過程中,我們應重點打造五個

“協同力”,即科學合理的處理好與土地資源最佳化配置、工業化及三農問題、市場改革、宏觀調控、國際競爭五者之間的關係,併產生協同效應,實現糧食安全與經濟發展共贏。

中國糧食安全戰略調整應打造五個“協同力”

中國

糧食安全戰略調整

必備的五個

“協同力”

一、協同力1:糧食安全與土地資源最佳化配置統籌推進

土地是糧食生產的載體。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加速推進,必然加快土地資源的配置和重組。一方面,土地資源的總量將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

1。1公頃耕地的紅線很可能突破

。另一方面耕地資源在各產業之間的配置將更多地受比較利益的調節。必要的糧食麵積如何保障,種糧收益和農民收入如何保護,都是關係糧食安全的大問題。

可見,中國糧食安全戰略的調整,必須注重與土地資源最佳化配置統籌推進。

二、協同力2:糧食安全與工業化程序相互驅動

工業化對糧食安全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國傳統糧食安全戰略的城市偏向極為嚴重。糧食統派購制度、城市居民定量供應制度,是中國傳統經濟發展戰略的基礎。透過壓低糧食等農產品價格,保證城市居民生活的低工資、低物價和工業品的低成本,為城市和工業的發展積累資金。據測算,

1952-1980年間,僅工業農產品價格剪刀差一項,國家就取走農業剩餘達5000多億元以上,恰與1953-1980年間全民所有制各行業基本建設新增固定資產總額5129億元相當,再加上農業稅收,則遠大於這時期國家的“原始積累”。可以肯定的講,這一時期國家工業化的資金,絕大多數來自農業。另外,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出口,為國家提供了大量外匯。這一時期,國家從國外進口的資本品及其他生產資料所需外匯的60%以上,為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出口所獲得。改革開放後,國家透過多次調整糧食價格,使工農產品比價逐步超於合理,但當前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尚不成熟,工農產品之間的比價關係仍未理順。特別是在近幾年通貨緊縮的情況下,一度縮小的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又有所擴大。據統計,

2000年與1996年相比

,全國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和糧食收購價格指數分別下降了

25。6%和31。5%。雖然同期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只有10。7%,遠小於農產品價格下降幅度。由於城鄉利益關係失調,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矛盾難以緩解,必然加大工業化程序的難度,當前中國已進入工業化的中期階段,與工業化起步階段不同,現階段的工業化,不能建設在榨取農業剩餘的基礎上,而必須走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路子,由此必須轉變以城市偏向為主的經濟發展戰略和宏觀政策環境。可以說這一轉變對糧食安全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

三農

問題是個全球性的問題,

是工業化程序的必然產物

也是中國糧食安全戰略調整必然要面對的客觀現實

保障糧食安全與增加農民收入,客觀上存在著對立與矛盾,如何在實現糧食安全的同時,增加農民收入,在兩者的矛盾對立中尋求統一,在統一中化解對立與矛盾,從而實現糧食安全與農民增收雙贏,是農業發展新階段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總之,面對工業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中國糧食安全戰略的調整,應該與工業化程序形成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關係。

三、協同力3:糧食安全與市場化改革協調一致

市場是糧食安全的基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心的基礎性作用。以市場為基礎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明智的選擇。然而,中國糧食市場化改革都面臨一系列的挑戰,無論是價格與市場體系的培育,還是國有企業的改革,補貼制度的改革面臨的風險和壓力都是難以避免的,都將對糧食安全體系產生直接影響。

因此,中國糧食安全戰略的調整與市場化改革協調一致,既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具體體現。

四、協同力4:糧食安全與宏觀調控相互支撐

市場是糧食安全的基礎,而宏觀調控則是市場機制配糧食資源的前提條件。受長期以來計劃經濟影響,人們容易把宏觀調控等同於行政手段,特別是糧食領域是計劃經濟影響較深的部門之一,怎樣搞好宏觀調控更是沒有經驗可循。中國雖然建立了儲備制度和進出口調節制度,但效果並不理想。如何加強和改善調控,保障糧食安全顯得十分緊迫

與此同時,糧食

生產的穩定發展

將為國家宏觀調控、保證

糧食

市場供應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五、協同力5:糧食安全與國際競爭共同提升

加入

WTO的新環境使中國的糧食安全再也無法迴避國際競爭的挑戰。在WTO的新要求和發達國家高補貼的國際環境下,如何提高中國糧食的國際競爭力,不僅關係到中國的糧食安全,而且關係到中國的國際地位。

因此,中國糧食安全戰略的調整,必然要站在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高度來統籌兼顧各類矛盾、各種關係,以強大的

“協同力”提升中國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並不斷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

以上五個

協同力

”,

是中國糧食安全戰略調整必備的五種關鍵力量,其本質就是把握好國民經濟發展中與糧食安全相關的五個關鍵要素,並協調好五個矛盾關係。

特別

土地資源最佳化配置和工業化與糧食安全的關係,是與

“三農”問題聯絡在一起的。在某種意義上,糧食安全與“三農”問題的解決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因此,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應與“三農”問題統籌考慮,相互協調。

其實,打造五個

“協同力”並非僅僅單向把握五個關鍵要素、統籌協調好五個矛盾關係,更重要的是要驅使五個“協同力”產生

1+1>2

的疊加效應。因為,五個

“協同力”之間本身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且能夠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如下圖及公式中所示,S(synergy)代表協同力,S1、S2、S3、S4、S5分別代表5個協同力,λ代表倍數(通常大於1),F(S1,S2,S3,S4,S5)代表五個協同力相互作用、產生多倍疊加效應所形成的巨大合力。也正因為這五個“協同力”的疊加效應,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推動

國民經濟

發展

良性迴圈

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五個

“協同力”的疊加效應公式:

F(S1,S2,S3,S4,S5)=λ{F(S1)+F(S2)+F(S3)+F(S4)+F(S5)}

中國糧食安全戰略調整應打造五個“協同力”

五個“協同力”的疊加效應示意圖

本文

則是基於以上五個

“協同力”及其具體的相互矛盾、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關係為主線,從土地資源最佳化配置和

“三農”問題的解決為重點,找到端好中國人自己飯碗的辦法,逐章闡述中國糧食安全保障的問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