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葬之謎1:一個未曾現身於史料中的神秘國度—“曾國”

在武漢向西北方向180多公里,是隨縣,就是現在的隨州市,再往西北方向90多公里,是棗陽,這一代在春秋戰國時期被稱作“隨棗走廊”這是一個戰略要地,是楚國向北爭霸中原的必經之路,也是北方諸侯南下征討楚國的必經之路。

曾侯乙墓葬之謎1:一個未曾現身於史料中的神秘國度—“曾國”

楚國疆域

曾侯乙墓牽扯出一個未曾現身於史料中的神秘國度—“曾國”

1978年2月,在湖北省襄陽地區隨縣境內的擂鼓墩附近,武漢空軍後勤部的雷達修理所正在擴建廠房,在開山炸石、平整土地的過程中,發現一座古墓葬。

曾侯乙墓葬之謎1:一個未曾現身於史料中的神秘國度—“曾國”

曾侯乙墓

這座墓葬的槨室裡有一組巨大的青銅編鐘,此編鐘一共六十五件,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發現最大,數量最多,儲存最完好,音律最齊全的青銅編鐘,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墓葬之謎1:一個未曾現身於史料中的神秘國度—“曾國”

曾侯乙編鐘

整個墓葬一共發現了一萬五千多件隨葬品,其中有青銅器,漆器,金器,玉器。

在青銅器中發現了九個鼎和八個簋,鼎和簋是用來祭祀天地,祭祀祖先的,九鼎八簋按照周禮的規定,這是天子的禮節。

而且在出土的六十五個青銅編鐘中,除了64個刻有“曾侯乙作持”的編鐘外,還有一個巨大的鐘。鐘上的銘文是這樣的:“佳(惟)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陽,楚王熊章,作曾侯乙宗彝,奠之於西陽,其永持享用。”對這段銘文普遍認同的解讀是:是說,公元前433年,楚惠王熊章從西陽回來,鑄造了鎛鍾贈給曾侯乙作為宗廟祭器,送到了西陽,讓曾侯乙永世享用。

曾侯乙墓葬之謎1:一個未曾現身於史料中的神秘國度—“曾國”

鎛鍾銘文點選

隨縣遠離東周時期的都城,這裡怎麼會有天子的墓葬?這位敢享用天氣禮節的墓主人究竟是誰?

在墓葬的青銅器上頻繁出現“曾侯乙”的記載,在青銅編鐘上也出現了“曾侯乙作持“的銘文,根據銘文專家推測“曾”是國名,”侯“是爵位,”乙“是人名,所以這座墓葬的主人是一個叫乙的曾國諸侯王。

曾侯乙墓葬之謎1:一個未曾現身於史料中的神秘國度—“曾國”

曾侯乙墓復原

但是在春秋時期的史料中,找不到曾國的記載和資訊,也就是史料中從來沒有一個曾國存在。曾侯乙墓考古發掘就這樣牽扯出了一個未曾現身於史料中的神秘國度—“曾國”。關於這個從未見諸於歷史文獻的神秘曾國,人們又以下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推測:

第一種,也是最為人所認可的一種曾國即隨國;

第二種,一是夏代始封的姒姓曾國;

第三種,曾侯乙其實是製造青銅器世家;

推定測1:曾國即隨國

曾隨兩國地域相同

曾國的遺址所在地,點以“隨棗走廊”東南端 即今隨州、安陸、京山之間較為密集。根據《左傳》《國語》等歷史典籍中的記載,在相同時期,在漢東一帶有個隨國,是西周早期周王冊封在漢水以東地區的同姓諸侯中最大的一個諸侯國,稱“漢東之國隨為大”。

曾侯乙墓葬之謎1:一個未曾現身於史料中的神秘國度—“曾國”

春秋諸國形勢圖

此外,古籍中一國兩名的記載很普遍,如“楚”稱“荊”,“魏”稱“梁”,“州”稱“淳于”,“呂”稱“甫”比比皆是。

考古發掘,銘文解讀

考古發掘—文峰塔出土兩件青銅戈,證明曾、隨同為“姬”姓

1979年,文峰塔旁的義地崗墓地中出土兩件青銅戈,其中一件銘文為:“周王孫季怡孔臧元武元用戈”;另一件銘文為:“穆侯之子西宮之孫,曾大攻尹季怡之用。”銘文顯示兩件物品屬於季怡,他是曾國公族,曾穆侯之子,西宮的後人,並自稱“周王孫”。

曾侯乙墓葬之謎1:一個未曾現身於史料中的神秘國度—“曾國”

銅戈銘文

專家推測“周王孫季怡“,表明主人是周王后代姓姬,而且銘文標明他是曾國穆侯之子,這說明曾侯也是姬姓。在史料也有記載,隨國是周王朝分封的同姓諸侯國,也是姬姓。曾、隨同為“姬”姓,這被視為是曾、隨一國的重要證據。

考古發掘—文峰塔旁的義地崗墓地中出土曾侯

編鐘

2013年文峰塔一座東周墓出土有一套精美的青銅編鐘和銘文為“曾侯與之行鬲”的銅鬲,根據銘文推測,墓主就是為曾侯與。

在這套編鐘179字的長篇銘文。其中一段是“伯適上通,左右文武;撻殷之命,撫定天下;王遣命南公,營宅汭土;君庀淮夷,臨有江夏。”

曾侯乙墓葬之謎1:一個未曾現身於史料中的神秘國度—“曾國”

曾侯與甬鍾

“白適”指的是西周重臣、文王四友之一的南宮适。銘文的意思是,南宮适得到周王重用,輔佐周文王、武王,滅殷平定天下,周王即分封南宮适,到南方營建城址。專家將這指向南公括的銘文,與史書文獻記載相對應,推定曾國是西周早期被分封到南方的姬姓侯國。

同時,它還記載了一場吳楚之戰,在這場戰爭中,曾侯與保護了楚昭王,所以楚昭王與曾侯立下盟約,恢復了曾國原來的疆域。所以專家們推斷,也正因如此,曾侯乙才有了楚惠王親贈鎛鐘的禮遇。

關於這段歷史在《左傳》中有詳細記載,不同的是《左傳》中保護楚昭王的國家是“隨”,曾侯編鐘記載的卻是“曾”,這就是也從另一個側面明瞭,‘曾’‘隨’可能是一個國家。

考古發掘—葉家山墓群

2010年底,葉家山發現西周古墓群,有5座墓葬出土的銅器上發現“曾“、“侯”、“曾侯”和“曾侯諫”銘文。根據墓葬規格和出土銘文推斷,這5座墓葬可能為曾侯諫墓、曾侯諫夫人媿氏墓、曾侯諫之子白生或其夫人墓。

曾侯乙墓葬之謎1:一個未曾現身於史料中的神秘國度—“曾國”

葉家山出土器物整體照片

根據出土一件銅上“作烈考南公寶尊彝”銘文,曾侯犺稱“南公”為“考”,“考”為對逝去父輩的稱謂,曾國的始祖為“南公”。應該是西周初年曆經周文王、武王、成王三世,且極具政治和軍事才能的南宮适,而曾國就是西周初年南宮适的封國,所以葉家山出土的編鐘,應該比曾侯乙墓編鐘早500多年,這一發現,也將曾國曆史前推到了西周早期。

曾侯乙墓葬之謎1:一個未曾現身於史料中的神秘國度—“曾國”

曾侯犺墓一件簋上的銘文

考古發掘—“隨大司馬獻有之行戈”

2013年1月,在文峰塔墓地M21墓葬中發現的這個長21釐米、高15釐米的戈,這把戈和一些刻有“曾”字的青銅器,擺放在一起,安放在禮器穴裡。

青銅戈喪清晰地刻著“隨大司馬獻有之行戈”的銘文。專家推測“隨”字在此應作為國名來理解,隨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重要姬姓古國,其中心區域位於漢東地區的今隨州市;“大司馬”是古代掌握兵權的官員;“獻有”是人名;戈是此人的兵器。

曾侯乙墓葬之謎1:一個未曾現身於史料中的神秘國度—“曾國”

“隨大司馬”銅戈

據史料記載隨國是古代漢東地區的第一大國,但長期以來,在古隨國的轄境內,卻不見隨國銅器出土,這把銅戈被認為是漢東之地出土的第一件隨國銅器,也是目前我國第一次發現的出土隨國銅器。隨國物品出現在了曾國墓葬群中,似乎也佐證了隨國和曾國是同一個國家的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