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決毅賭命行奇計,臨水祖道椎心別故人

在越王城山上,越王祠的建築群中,看到

“主臣同顯”匾與一副楹聯:“謀國系民同懷同抱,去鄉戀棧 惟信惟忠”,覺得似懂非懂,思想開不了竅。

勾踐決毅賭命行奇計,臨水祖道椎心別故人

及至在

“精神萬古”大殿裡看到“臨水祖道”的圖文故事,明白了越王勾踐當時正處在亡國邊緣的焦心無助中,幾乎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信心,幾欲殺妻並自殺,被范蠡、文種勸阻。二人積極想著對策,多次修表向吳王請降稱臣,另一方面以珠寶賄賂伯嚭,幫助進言求降。終於在公元前

492

5

月獲吳王夫差之詔,準其率夫人,范蠡及兵卒

300

入吳為質,以奴僕身份向吳王夫差效忠,以換取越國的繼續生存。

勾踐決毅賭命行奇計,臨水祖道椎心別故人

勾踐之所以下這個決心,主要是君臣三人謀劃的是國家利益,維繫著越國百姓,所以在國勢危難中,做到同懷同抱、同心同德,同仇敵愾。為了復國大業,勾踐願意以性

命作

賭注去搏一搏。儘管此去吉凶難測,若能全身而歸是吉,若命喪吳國即兇。勾踐此搏就是

“賭命”。

勾踐決毅賭命行奇計,臨水祖道椎心別故人

這一天來到了,按照吳王夫差的命令,勾踐必須於拂曉前趕到指定的吳軍大營,候詔入吳。午夜時分,勾踐脫下越王服,換上平民服裝,帶著夫人及范蠡等人下山,來到固陵的船碼頭。按照古代出行要祭祀路神

並飲宴送行的儀式稱為“祖道”,黝黑的夜,文種及越軍百官將士舉著火把,在城山腳下為勾踐設宴送行。

勾踐決毅賭命行奇計,臨水祖道椎心別故人

正如現在湘湖邊

“祖道亭”那副對聯所形容的:“黃鉞初收,酒滿難消臣虜恨;烏鳶乍起,風高不斷國妃歌。”當大夫文種祝祠:“皇天祐助,前沉後揚。禍為德根,憂為福堂。威人者滅,服從者昌。王離牽致,其後無殃。君臣生離,感動上皇。眾夫哀悲,莫不感傷。臣請薦脯,行酒二觴。”面對滿杯美酒,勾踐入吳為奴之恥湧上心頭,不由得仰天長嘆,涕淚泗流。

勾踐決毅賭命行奇計,臨水祖道椎心別故人

文種又祝道:

“大王德壽無疆,無敵乾坤,受靈神祇,輔翼我正,厚之祉祐在側,德消百映,利受其福,去彼吳庭,來歸越國”。文種祝詞是祝福、是寬慰、是希望,希望越國國運“前沉後揚”、“憂為福堂”,顯示著古越文化堅韌強悍、敢於抗爭、順應時變的精神。其他大夫也紛紛向大王表示忠心和要治理好越國的決心。

勾踐決毅賭命行奇計,臨水祖道椎心別故人

勾踐攜眷為奴,死生未卜,馬上要與故人(包括朝臣、將士甚至是越國百姓)相別,椎心之痛難以言說。他明白自己肩負越國江山社稷、千萬黎民百姓的重擔。最後,他看了看送行的臣民,又看了看越地山水,毅然決然地說道:

“死者,人之所畏。寡人聽到死,心中絕無懼意。”於是登船而去,不再回頭。

勾踐決毅賭命行奇計,臨水祖道椎心別故人

當時,身懷六甲的勾踐夫人悲傷萬分,見烏鵲啄江渚之蝦,飛去復來,觸景生情,據船慟哭,而作《烏鳶歌》。這是一首古代最早的抒發亡國之恨的抒情長詩,讀來字字血淚,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