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一代謀略大師 司馬遷說他影響了春秋格局

孔門有七十二賢人,各個學識了得。但論及兵法謀略之術,卻只有他能獨當一面。吝於讚賞的孔子曾把他視為瑚璉般珍貴的人才,司馬遷更是說他影響了整個春秋的大格局。

他是子貢,複姓端木,單名一個賜。生於富商之家,官及魯衛之相,一個用三寸不爛之舌實現:存魯,亂齊,破吳,強晉,霸越,玩轉春秋五國的腹黑謀略大師。

齊止戈而待吳,他擊中了田常的慾望

春秋亂世,戰事頻繁,齊國權臣田常欲作亂,又畏各臣讒言,就想借伐魯削弱諸臣兵力,為保魯地,孔子派子貢使齊勸和。

一到齊都,子貢見田常的第一句話,就是讓他棄魯伐吳,急於藉此戰篡權的田常自然不肯,但讓他最終轉態的是子貢的這三句話:

其一談現狀——田常在齊處境尷尬,

其二講後果——攻魯成功,齊君威勢大增,

田常卻無功,又有政敵挑唆,君上自然疏遠。

其三出對策——誘吳伐齊,吳強齊弱,齊必敗。

是時,必將大臣內空,僅有孤主在上,如此一來,田常可趁機謀權。子貢是個洞悉人心之士,他深諳慾望對於一個人有無盡的操縱力,而以戰爭獲權位正是能操縱田常的這根槓桿。這也難怪田常聽完子貢之言後連連拍手稱讚,並且乖乖聽了子貢的話,派他誘吳攻齊。

說吳救魯而伐齊,他看破了夫差的性格

吳王夫差是個極好名聲的人,為說他攻齊,子貢同樣用了三步:先用誇,讓夫差內心輕飄飄:“當今之諸侯國,惟齊與吳最為強盛。”後用諫,告知吳國地位不保,讓他憂心:“現齊以萬乘之國伐千乘之魯,與吳國爭強”再出策:“聯越救魯伐齊。”因為救魯可以顯名,伐齊則有大利。於夫差而言,確是個保吳地周全又爭名的良計。

常言道:對症下藥,看人說話。子貢正是看破了夫差剛愎自用且好名的性格,才在勸諫之時層層推進,以名與利作為引子,讓夫差的思維邏輯完全跟著自己走。

教越韜晦以惑吳,他抓住了勾踐的軟肋

子貢精心安排的連環計終於到了說越聯兵一環,為此,在抵越後,他先放出了吳欲攻越的口風,一時人心惶惶,越王勾踐請求子貢出謀救越。早料到此舉的子貢,又一次裝起了老好人,他為越國量身定做了一計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越國雖與吳聯兵攻齊,但實則背後屯兵備戰,而自己趁機再說服晉國助越攻吳。

最後一舉殲滅夫差大軍,心焦的勾踐自然照做。

子貢知道越國的危機在於國小兵弱,勾踐的軟肋在於欲報夫差之辱的急迫,軟肋地暴露往往會激起一個人的憤怒,而子貢正是利用了勾踐的這一股怒火。

使晉備戰而抗吳,他挑起了晉君的防備

現在,子貢還剩下最後一件事:如何讓原本局外的晉君也摻與混戰。他的做法很簡單:告訴晉君,你的利益受損了。接下來,就等著晉君自投羅網。在子貢看來,人是向利而生的,能輕易操縱人的也正是利益。

後來事態的發展果然如子貢所預料的那樣。吳與齊在艾陵大戰,吳破齊師後兵臨晉國。吳晉兩軍戰於黃池後加之越的偷襲,吳大敗。在這場智與謀的對決中,齊、吳、越、晉四國就如同子貢手中的棋子,子貢洞察形勢,利用各國之間的矛盾因勢利導,投各國國君之所好,搖唇鼓舌,縱橫捭闔,輕而易舉:存魯、亂齊、破吳、強晉、霸越。

謝謝閱讀,喜歡的可以評論留言關注

孔門一代謀略大師 司馬遷說他影響了春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