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動作怎樣有效輔助演奏(小提琴&中提琴)

經常去聽音樂會或者經常觀看演奏家影片的朋友們一定會對演奏家完美的表演讚歎不已,在對於演奏家精湛的演奏技巧咋舌的同時,也會對演奏家帥氣的演奏姿勢和投入的肢體語言所打動。提琴演奏是一門表演藝術,是要面對觀眾的,既然是表演藝術,那麼光聽覺上打動觀眾是遠遠不夠的,在舞臺形象、演奏動作、肢體語言上面征服觀眾也是同等重要的一環。我們經常看到演奏家動作瀟灑、身姿搖晃、全情投入的演奏狀態與其優美的琴聲融為一體,給觀眾帶來的視覺和聽覺的雙重美感是不言而喻的。試想一下很多琴童或初學者經常自己拉琴時身姿僵硬、表情木訥、肢體嚴肅,琴是琴你是你,兩者相互獨立,毫無肢體動作與琴聲的互動,這如果給觀眾演奏將是多麼的尷尬。

肢體動作怎樣有效輔助演奏(小提琴&中提琴)

因此,演奏過程中肢體動作是非常重要的,其實演奏時的肢體動作不僅僅是為了視覺上的好看,恰當的、有融入感的肢體動作輔助更多的是為了改善琴所發出的聲音,肢體動作可以幫助演奏者更多的發力、可以幫助演奏者更有效的減弱,可以幫助演奏者彌補運弓的流暢度,可以幫助演奏者舒緩聲音的層次變化,良好的肢體輔助演奏是拉琴中不可或缺的一門技術。

我們在用肢體輔助演奏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什麼問題?

(1)像死木頭疙瘩一般站在那裡

在演奏還不成熟的時候這是最常出現的情形,拉琴的人筆直站在那裡演奏,毫無任何表情和肢體動作,琴聲是琴聲,演奏者是演奏者,琴聲與演奏者本身相互獨立,沒有任何聲人交融的感覺,給人一種死木頭疙瘩一般的感覺。這首先,也是最主要的是意識上的問題,拉琴的人從意識上沒有用肢體輔助演奏的概念,這其中有從來就沒有聽說過用肢體輔助演奏的人,不知道肢體是對於拉琴聲音很重要的一個輔助影響因素,也有聽說過但由於性格比較內向比較好面子固執著不去這麼做的人,不管是哪一方面原因,意識上的缺乏或不認同都會導致心裡和身體上也就不會這樣用琴去表達。

肢體動作怎樣有效輔助演奏(小提琴&中提琴)

其次,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顧不上這麼去做,很多初學者都反映,“讓我能夠左右手完成那些音就不錯了,還讓我身體和肢體去輔助,這精力和實力不允許啊”。的確如此,肢體輔助演奏是一個相對高階一點的演奏方式,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演奏熟練度和能力,有餘力去兼顧的時候才可以這樣做,不過對於一些緩慢的長線條句子還是應該本能的去做的。

還一個原因就是缺乏樂感,樂感有一點點天生的成分,就像有些孩子一聽到音樂就興奮,但是大多還是後天所接受的薰陶和引導所決定的,樂感的培養就是需要大量的聽,大量的看,大量的演奏去一點一點建立的,否則對於一個提琴演奏者來說,即便左右手技術再好,如果樂感沒有很好的建立,身體沒有任何的動作,那麼其演奏的綜合水準也不會太好。

(2)肢體動作過多或與音樂脫節

與上面所說的沒有一點肢體動作不同,還有一部分演奏者在拉琴的過程中肢體動作過多、冗餘,這也是非常不好的,肢體動作是為了音樂服務的,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旋律而服務的,過多的肢體動作會很大程度影響演奏的穩定性,要花很多精力去做肢體動作,這樣反而干擾了正常演奏,容易給人一種“戲不夠,動作湊”的感覺。這種主要原因是太有樂感了,琴聲一響還沒感動別人,先把自己感動了,越拉越陶醉,肢體已不能理性的去“適度”表達來輔助演奏,而全都是隨性而發,給人一種“用力過猛”的感覺。這種過度的肢體演奏表達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肢體動作與音樂出現脫節,因為音樂的正常表達並不需要那麼多動作,多了肯定就與音樂不符了,給旁觀者一種非常詭異、又不好意思提醒的既視感。在這裡必須要強調一點,所有的肢體動作都是為了音樂表達服務的,一點都沒有木訥的演奏和冗餘過多的演奏都是不好的。

肢體動作怎樣有效輔助演奏(小提琴&中提琴)

(3)按照規定的肢體動作進行表演

在學琴的過程中,我個人認為最不好的就是按照老師或家長規定的肢體動作進行表演。拉琴過程中的肢體動作是根據每個人對音樂的不同理解以及每個人實際的演奏手法情況而自然而然去做,從而加強演奏效果的行為,絕不能是全都整齊劃一,預先排演出來的效果。經常看到有些音樂培訓機構大班教學過程中讓孩子們拉一個曲子的時候,整齊劃一的進行搖擺,“左,右,左,左,右。。。”。這是一個多麼愚蠢的行為啊,提琴演奏又不是走佇列,大家能夠隨著音樂自然晃動是最舒服的,非得強加給孩子們固定的肢體動作,這是一種喧賓奪主,為了視覺效果犧牲聲音的做法,非常的不可取。更有甚者,有些老師在教孩子拉琴的時候,讓蹲個馬步,然後拉琴的時候讓每一弓身體和頭部都跟著大幅度的做出一些詭異的動作,看著跟耍猴一樣,這其實是對於孩子很嚴重的誤導。試想一下哪個專業的演奏家在臺上跟耍猴的似的搖頭晃腦的演奏的?!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有專業素養的演奏方式。在學琴的過程中老師或家長是可以適度去引導孩子用肢體語言去輔助演奏的,但僅僅是引導而已,決不能規定動作,更不能規定動作幅度,引導過後需要的就是孩子逐漸去適應這種方式,找到最適合他自己,並且能夠幫助他自己發力、運弓、調整發音的肢體動作。

那麼用肢體動作輔助演奏到底應該什麼樣呢?

在演奏過程中,適度的肢體動作能夠極大的幫助演奏上升一個層次,所有好的肢體動作都是為了音樂表達所服務的,一點動作都沒有木訥的演奏和冗餘過多的動作都是不好的。肢體動作可以在演奏的過程中讓演奏者很快的融入旋律氛圍當中,達到琴人合一的境界,使得音樂可以從內心藉助提琴更好的表達出來,給人以完美的融入契合感;肢體動作還可以輔助演奏者進行靈活的發力,透過肢體力量的加持來調整發音力度;肢體動作還可以輔助演奏者進行音色的調整,透過用肢體改變提琴和弓子的接觸面積、接觸角度、接觸力度來完成音色變化的渲染;肢體動作還可以輔助演奏者進行更多的音樂處理,透過身體動作來舒緩或銳化運弓效果以實現不同的感情抒發等等。肢體輔助演奏是一種高階的演奏方法,需要我們根據音樂的需要以及自己的能力來準確表達,以更好地輔助我們進行樂曲的演繹,肢體動作是自然而然的,絕不是刻意為之的,只有自然的動作才能產生最自然的聲音以及琴人合一的藝術效果。

肢體動作怎樣有效輔助演奏(小提琴&中提琴)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用肢體動作來輔助演奏呢?

(1)意識上接受肢體動作的輔助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應該在意識上能夠接受並認同我們非常需要透過肢體動作的輔助來提高我們的演奏水準。我們必須要清楚世界上所有知名的演奏家或優秀提琴演奏者,無一例外都是能夠嫻熟的運用肢體動作來輔助演奏,這一點是國際慣例,缺少了肢體語言的提琴演奏就失去了很多藝術本身的色彩。其次,對於很多琴童來說,需要逐步認識到用肢體輔助提琴演奏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反而是一項很專業的演奏方式,很多孩子不願意跟隨音樂適度晃動主要是覺得這樣做特別丟人,中國孩子較西方一些國家的孩子而言,天生就缺乏那種展現自我、釋放自我的性格,這也是不願意去跟隨音樂搖晃的原因,這點需要很好的去引導。

(2)肢體動作應融入音樂情景

演奏過程中有肢體動作的輔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一定要適度,肢體動作的方式和幅度需要與旋律和樂曲情景相符合,激烈的樂段可以伴隨大幅度的肢體動作,柔美的樂章可以伴隨小幅度的身體晃動,剛強的地方可以用全身的發力去支撐,溫柔的地方可以用肢體的約束來輔助,總的宗旨就是肢體動作要以音樂為本,決不能死木頭疙瘩一般什麼動作都不做,也不能自我感動一般冗餘動作做一大堆,“適度”永遠是任何藝術表現的最佳方式。

(3)學會利用肢體動作——常見的肢體輔助動作

我們在運用肢體動作輔助演奏的時候,會涉及全身各處的肢體動作,透過對全身各處動作的合理運用可以很好的提高我們演奏的流暢性、舒展性、融入性等等,最為常見且有效的典型動作如下:

a. 右手發力輔助:

透過右手的發力力度來調整音色是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需要強的地方就多用力,需要弱的地方就少用力,需要突強或重音的時候就使用爆發力,需要舒緩柔美的時候就利用間接緩衝的力,可以說右手力度的變化是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輔助動作。

b. 琴頭高低輔助:

透過夾琴和左手對琴頭高低的調整也可以很大程度上輔助音色和力度的變化,需要音色結實一點的時候就挺胸抬起琴頭,這樣弓子和提琴相互作用擠壓在一塊,可以很好地增加貼弦的粘性和結實程度。相反,如果需要音色弱下來,就將琴頭放下,這樣聲音馬上就會柔和很多。如果需要一個非常有力且帥氣的重音,那麼可以猛然挺胸抬頭夾琴,這樣突然同時作用到一塊會出現一個非常漂亮的重音音頭。

肢體動作怎樣有效輔助演奏(小提琴&中提琴)

c. 持琴角度輔助:

夾琴的傾斜角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輔助我們演奏的發音和技法,夾琴的角度可以透過我們挺胸的程度來靈活控制。比如換絃動作,我們平常主要都是透過右手改變運弓的平面來做,但是純粹這種方式換弦的缺點就是換絃動作太大,聲音會很生硬不夠順滑,極大的影響了發音音色,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透過挺胸和含胸的方式來微調琴和弓子的角度,往高音換的時候逐漸挺胸,相反往低音換的時候逐漸含胸,以此達到緩緩換弦的目的,同時也可以更有助於配合運弓貼弦和發力。

d. 持琴移動輔助:

在右手運弓的過程中透過左手持琴的左右移動配合,可以靈活的改變觸弦弓段的長度,這樣極大地輔助優化了運弓分配的問題,可以改善發音質量。比如拉琴的時候經常有拉不滿的情況,如果提琴不動光靠右手運弓來拉滿弓子或許比較難,但是如果提琴在運弓的同時朝與運弓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提琴,那麼就如同兩列相向而行的火車一般,極大的增加了相對速度,也就使得弓子很容易拉滿,像重音衝弓、偷弓都可運用。相反,如果弓子不夠拉,就在運弓的同時朝與運弓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動提琴,這樣就很大程度減少了相對速度,弓子長度間接增加了很多,也就能使得運弓更加從容,像多音連弓、緩慢長音都可運用。

肢體動作怎樣有效輔助演奏(小提琴&中提琴)

e. 身體晃動輔助:

身體隨著演奏的旋律和動作適度晃動是可以極大的輔助演奏效果的,這種晃動是根據樂曲聲音需要而產生的適度晃動,絕不可刻意為之。身體的晃動其一可以使演奏者快速融入音樂當中,形成琴人合一的聽覺效果和視覺效果;其二可以使得身體時刻保持平衡,有助於運弓的穩定發音;更重要的是這種晃動相當於緩衝作用,可以極大地舒緩各種演奏動作,比如舒緩換弦、舒緩換弓、舒緩發力等等,使得演奏的樂曲非常的圓潤協調,減少了不必要的稜角。

以上列舉了幾種常見的肢體輔助演奏的技法,總而言之,肢體及身體的適度動作可以極大地提高我們的演奏規格,使我們的發音更加完美,但切記這是自然而然的動作,不可故意誇張的做,只有最自然的最本能的晃動才會帶來最契合的聲音。

作者:

柯 軻

提琴愛好者社群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