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治療之後,麻風病不再具有傳染性,手段取決於麻風病的形式

導語:

雖然麻風病致死性並不高,而且抗生素可有效治療,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患者有一定歧視。

因為麻風病是在1940年有效的抗生素問世之前一直是不可治癒的,因此人們可能仍存有誤解。麻風病通常影響外觀並引起殘疾,因而被正常人疏遠。因為社會歧視,麻風病患者的心理影響往往是較為顯著的。

在開始治療之後,麻風病不再具有傳染性,手段取決於麻風病的形式

01

麻風病在哪些地區流行呢?麻風病的病理生理是怎樣的?

1、流行病學

從全球看來,麻風感染病例數

正在下降

。2016年約有215,000例新發病例報告。2015年,大約80%的病例發生在印度,巴西和

印度尼西亞

2015年美國報告

178例新發病例,

72%發生在7個州:

阿肯色州

、加利福尼亞州、佛羅里達州、夏威夷州、路易斯安那州、

紐約州

和德克薩斯州。美國大多數麻風病病例都與發展中國家的

移民有關

。麻風病可見於任何年齡,多見於在5~15歲和>30歲的人群。

2

、病

理生理

人類是麻風分枝桿菌M。 leprae的主要

天然宿主

,南美犰狳是目前發現的另一宿主。可能是透過

人與人之間

鼻腔分泌物進行傳播。偶爾的接觸(觸碰到患者)和短暫接觸通常不會被感染。目前已證實大約有一半多患者都是由於密切

接觸而傳播。

即使接觸到病原體,大部分人也不會發生疾病;醫務工作者通常與麻風病患者密切接觸長達數年,

但很少發病

在開始治療之後,麻風病不再具有傳染性,手段取決於麻風病的形式

大多數(95%)免疫力正常者

感染

M。 leprae麻風分枝桿菌後不會發病。麻風病患者通常有遺傳易感性。M。 leprae麻風分枝桿菌生長

緩慢

,一般需2周。潛伏期一般在6個月至

10年不等

。一旦感染後,都會出現血行播散。

3、分型

麻風病可根據受損面板部位的數量和

型別分為

:少菌型麻風病與多菌型麻風病。少菌型麻風:≤5個

面板病灶

,病灶區未見麻風桿菌;多菌型麻風:≥6個面板病灶或病灶區可見麻風桿菌,或

兩者均符合。

在開始治療之後,麻風病不再具有傳染性,手段取決於麻風病的形式

麻風病也可根據細胞免疫和

臨床症狀分

為:結節型麻風、瘤型麻風、邊緣型麻風。結

節型麻風患

者的細胞免疫較強,因而,僅有少數病灶症狀較輕,傳染性較弱。瘤型麻風和邊緣型麻風患者對M。 leprae 麻風分枝桿菌

疫較弱

,症狀較重,通常累及面板神經和其他器官如鼻、腎臟。此類病人面板損傷較多,傳染性較強。在這兩個分類中,麻風型別都決定:

長期預後

、可能的併發症、抗生素治療時間。

02

臨床上常將麻風病分為3類,型別不同患者的症狀也不同

麻風病通常在感染>1年以後才開始

現症狀

(平均5~7年)一旦症狀出現,進展也非常緩慢。感染者一般累及面板和外周神經。導致神經支配區

域麻木和無力

1、結節型麻風

面板病損主要為皮疹,表現為

感覺減退

,中央色素減少,邊界清晰並隆起。任何型的麻風均不伴搔癢。外周神經累及後可出現麻木,並且病灶可

逐步擴大

2、瘤型麻風

感染者除了面板和

神經病變外

,還可累及其他各個器官,如鼻腔、睪丸和腎臟等。面板病變可表現為斑疹、丘疹、結節或斑塊,

往呈對稱型。

外周神經病變比結節型麻風更為嚴重,累計

更多部位。

部分肌肉可表現為無力。另外,還可出現男性乳腺發育;還可出現

睫毛

和眉毛脫落。

在開始治療之後,麻風病不再具有傳染性,手段取決於麻風病的形式

3、邊緣型麻風

同時具有以上兩種型別麻風的特徵。如

不及時治療

,它可症狀減輕表現類似於結節型麻風,

也可症狀

加重表現類似於瘤型麻風。

03

麻風病可防可治,藥物治療可以控制麻風病的病情,預防以避免接觸麻風病患者為主

(一)治療

1、氨苯碸

最常用的是氨

苯碸價格低廉,

安全性良好。

不良反應主要有溶血和貧血(通常輕微);變應性面板反應(可較嚴重);另外,少數病例還可

引起“

氨苯碸綜合徵”,(表現為剝脫性皮炎、

高熱

和白細胞呈單核型分化)。

在開始治療之後,麻風病不再具有傳染性,手段取決於麻風病的形式

2、利福平

利福平也是常

用抗M。 leprae麻風

分枝桿菌藥物之一

,甚至比氨苯碸更有效。但由於常規每日600mg一次,因此價格比較昂貴,從而限制了在發展

中國家的使用(

但可從WHO免費獲得)。

主要副作用

有肝毒性、流感樣症狀,少數病例可見血小板減少和腎衰竭等。

3、氯法齊

氯法齊明則相對安全,

主要副作用

是可逆的面板色素沉著,但可能需要數月才能恢復。在美國,氯法齊明只能從衛生和公眾服務部作為研究性

新藥獲得

。臨床醫生可以撥打1-800-642-2477

致電

National Hansen‘s Disease (Leprosy) Program詢問更多資訊或研究者狀況,以便能夠使用

氯法齊明。

在開始治療之後,麻風病不再具有傳染性,手段取決於麻風病的形式

二)預防

因麻風傳染性不高,傳播的

風險較小

。僅有未治療的麻風患者具有傳染性,但也不易傳播本病。然而,麻風患者的家庭接觸者(特別是兒童)應

檢測

是否有麻風病的症狀和

體徵出現。

一旦開始治療後,麻煩即沒有傳染性。最好的預防是避免接觸感染者的體液和皮疹,BCG接種有一定的

預防效果,

但較少用於預防,無有效的預防藥物。

結語:

麻風病是通常由抗酸菌麻風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leprae引起的慢性感染,麻風病傳染性較低,在開始治療後則不具傳染性。麻風病主要侵犯面板和外周神經,最嚴重的併發症是觸覺,痛覺和溫度覺喪失;

肌無力可導致畸形;以及面板和鼻部的改變;麻風反應(一種炎症反應)可以發生,並需要用皮質類固醇治療。診斷依賴於活檢,麻風桿菌不能在 M. lepromatosis 人工培養基中不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