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哪些人可以被追尊為帝王?

不知道大傢伙有沒有注意到這麼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幾大大一統王朝中,同為開國之君,劉邦、趙匡胤、朱元璋的廟號是太祖,而楊堅、李淵的廟號卻是高祖。“太祖”在廟號之中是獨佔鰲頭的存在,比“高祖”要高一個段位,楊堅、李淵為何要棄“太祖”而屈尊於“高祖”之位呢?非不願,而不能也?他倆雖然是開國之君,但隋唐兩代“太祖”這個坑,早就被人給佔了,還是他們親自送出的,所以只能屈居“高祖”之位了。

中國歷史上哪些人可以被追尊為帝王?

唐高祖劇照

而這一切與我國古代的追尊制度有關。

敬畏祖先,慎終追遠,是我們民族的一大文化烙印。從上古時期開始,我們便有祭祀祖宗的傳統。

在講究親親,強調尊尊的宗法制社會,更屬於政治正確。子孫輩成了天子,近世祖先自然也要入太廟,享受一下舉國最高級別的冷豬頭肉。畢竟兒子是天子,老子或者對王朝開創有重大貢獻的祖輩卻沒這個頭銜,面子上不太好看,也不符合政治正確,於是就出現了追尊先輩為帝王的傳統。楊堅之父楊忠,李淵之祖李虎,對隋、唐兩朝的開創具有重大貢獻,遂被尊為隋太祖、唐太祖。

追尊創業之君及中間世系

有史可查的帝王追尊始於西周。

西周的創立者為周武王,然而其父卻被稱為“文王”,比如他伐商時,就是奉文王神主,自稱太子發以行。鑑於有大量史料證明,“文王”這一稱號,在他生前就已為四方所知,所以很可能並非周武王追尊。但這並不妨礙帝王追尊始於西周這個結論,因為周文王的祖父、對周王朝的建立起到奠基作用的公亶父,及周文王的生父季歷,就被追尊為王了。

中國歷史上哪些人可以被追尊為帝王?

周文王劇照

“詩人道西伯,蓋受命之年稱王而斷虞芮之訟。後十年而崩,諡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為太王,公季為王季:蓋王瑞自太王興。”(《史記·周本紀》)

中國的傳統文化及習俗,大都始於周王朝,始於周公制禮

,因此周王朝的追尊之舉,相當一個標杆,伴隨著周禮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後世實施“追尊帝王”,確立了一項重要指標——

對王朝的開創起到關鍵作用的創業之君,及其以後的諸代直系成員都應當被追尊。

隋唐正是基於這一原則,追尊楊忠為隋太祖武元皇帝,追尊李虎為唐太祖景皇帝,同時追尊李淵之父李為唐世祖元皇帝。其餘諸如曹魏追尊曹操為魏太祖武皇帝,西晉追尊司馬懿為晉高祖宣皇帝,司馬師為晉世宗景皇帝,晉太祖文皇帝都是基於相同的政治思路。

但是“追尊帝王”畢竟屬於基於政治意識達成的約定俗成的慣例,而非具有明確定義的法律條文,在後世實踐過程中,看似採取了同樣的方式方法,可結果卻截然不同。比如司馬懿明明是晉王朝的開創之君,按理應當被尊為太祖,可他孫子司馬炎基於自身的政治考量,只給予了高祖這個廟號,而將太祖給了自己老爹司馬昭。這種現象,在追尊過程中相當常見。

追尊的開國之君生父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王這個稱號再也配不上他了,於是稱帝,並將三皇中代表德行的“皇”字提取出來,冠於代天牧民、執權御世者之號“帝”前,創造了“皇帝”這個尊號,正式開啟中國的帝制時代。所以“皇帝”一詞既是一個頭銜,也是一個尊號。他作為秦王朝的開國之君,照理應當在稱帝后追尊先祖,可秦的前身是傳承了五百多年的諸侯國——秦國,肇基之君秦非子生活的年代更在建國,若是一一追尊,這名單無疑太長了,因此只追尊了一代,其父秦莊襄王被追尊為“太上皇”。

中國歷史上哪些人可以被追尊為帝王?

秦始皇畫像及劇照

秦莊襄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未曾稱帝卻被正式追尊為皇,同時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生前沒有當過,死後才被追尊為太上皇的歷史人物。

漢太祖劉邦在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建立漢帝國後,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場面:當時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依然在世,於是就產生了人君劉邦與家君劉太公,孰為君父、孰為臣子的問題。經過一系列謀劃後,將秦始皇授予老爹的稱號拿來,尊劉太公為“太上皇”,讓他既享受超過皇帝本人的禮制待遇,又不具備國家元首的任何權力,完美的解決了人君與家君的衝突。

秦漢連續兩代的做法,開創了“追尊帝王”制度的另一項潛規則,

開國之君的生父,即便不是王朝的創業之君,也應當被追尊

。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之君宋武帝劉裕登基稱帝后,追尊其父劉翹為孝穆皇帝;南齊太祖蕭道成追尊生父蕭承之為宣皇帝;南梁高祖追尊生父蕭順之為梁太祖文皇帝;南陳高祖陳霸先追尊生父陳文贊為陳太祖景皇帝都是基於此。

繼立皇帝的父親也要有皇位

皇位繼承過程中父死子繼是常態,可在某些時期,皇位也會因皇帝無嗣、政變甚至戰爭等原因,出現大宗無以為繼的狀況,這時就需要透過兄終弟及等方式,

按一定規則從旁系宗室中擇取人選,入繼大統

中國歷史上哪些人可以被追尊為帝王?

漢宣帝劇照

若是入繼的小宗本身就是皇子,那還問題不大,畢竟他老爹就是皇帝,其身後事用不著他來操心。若入繼的小宗與大宗關係較遠,那麼在禮法上就會存在諸多問題,特別圍繞著如何稱呼新帝的生父與先帝(或再上一任皇帝)這個問題,會鬧出不少波折。第一個面臨此問題的是漢宣帝劉詢。

漢昭帝絕嗣,漢宣帝以嗣子的身份入繼大統,承襲叔祖的帝位。初即位時,提出

“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歲時祠,其議諡,置園邑”

,嘗試著提升其父祖地位,試探朝臣的反應,以觀後效。結果在霍光的影響下,以追諡衛太子劉據為“戾”,史皇孫劉進為“悼”的方式給予了滿足。

但透過對“為人後者,為之子”的曲解,斬斷了他追尊父祖的企圖。

可誠如漢宣帝下達的明確“親親相隱”合法詔中所說的:

“父子之親,夫婦之道,天性也。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誠愛結於心,仁厚之至也,豈能違之哉。”

(《漢書·宣帝紀》)父子關係是融入了血脈之中的一種天然關係,是一條難以割捨的情感紐帶,故被稱為天倫之情。宗法的羈絆雖然能在某些時候使這種天然的情感發生扭曲,但在皇權至高無上的時代,一旦遇上強勢的君主,必然會想方設法的掙脫這種束縛。

待漢宣帝消除霍光的影響,成為西漢中興之祖,都不需要他自己動手,自然有人站出來為他搖旗吶喊。

元康元年(前65年),相關官員以《禮》書

“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

條註腳,建議給予漢宣帝之父劉進皇帝級別的祭祀待遇。漢宣帝自然欣然接納,

下旨尊劉進為“皇考”,墓制除少了陵號外,與正常皇帝相同

。漢宣帝這個帝制時代非皇子小宗入繼的第一人,就突破了不可尊生父的規則。

中國歷史上哪些人可以被追尊為帝王?

漢哀帝劇照

待到漢哀帝劉欣以漢成帝嗣子入繼大統,在生父與先帝的地位之爭更進一步。漢哀帝為漢元帝之孫,定陶恭王劉康之子,被無子的伯父漢成帝立為皇太子。即位後援引所謂的“前朝故事”,比照劉邦給劉太公上“太上皇”的規格,追尊沒當過皇帝的生父劉康為孝恭皇,生母丁姬為恭皇后。詔書雖然是太皇太后王政君所出,但無疑是漢哀帝聯合群臣逼宮的結果,否者很難解釋漢平帝繼位後,為何其生父中山孝王劉興沒能獲得這一榮耀。

雖然“改革家”王莽同志掌權後,高舉禮法大旗撥亂反正,毀掉了劉進的皇考廟,劉康恭皇廟。但這已經成為了約定俗成的規則,東漢時期,小宗入繼大宗的皇帝們,紛紛追尊本生父為皇不說,甚至更進一步開始追尊其祖父來。

小宗入繼皇帝的父親也要有皇位,成為又一潛規則。

禁絕與突破

至此,追尊帝王的政治邏輯基本完備,可以獲得追尊的總結起來主要有三種情況:

1、必須追尊創業之君及中間世系

2、必須追尊開國之君的生父

3、可以追尊小宗入繼皇帝的生父

前面兩條相當簡潔明瞭,屬於必須之範圍。關鍵問題在於第三條,它的可操作性非常強,能不能獲得追尊,追尊到什麼程度,要看入繼皇帝的成色與當時的政治氛圍。

中國歷史上哪些人可以被追尊為帝王?

漢光武帝劇照

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為了繼承西漢的法統,彰顯自己皇位的正統性,不得已將自己過繼給了漢元帝,在臣子的建議依漢宣帝故事,追尊生父南頓君劉欽為皇考。其後,漢安帝劉祜援引漢哀帝故事,追尊生父清河王劉慶為孝德皇。

待到漢桓帝劉志入繼,情況又發生了變化。他是漢章帝的曾孫,父祖都沒當過皇帝,按慣例他即位後當追尊其父蠡吾侯劉翼為“皇”,但當時的話事人皇太后梁妠,處於政治考量放寬了這方面的限制,

下詔追尊其父劉翼為孝崇皇,祖父河間王劉開為孝穆皇。如此一來,入繼皇帝在追尊時,可以超越父輩溯及祖輩了

。其後漢靈帝劉宏有樣學樣,追尊生父劉萇為孝仁皇,祖父解瀆亭侯劉淑為孝元皇。

兩漢時期經學那麼興盛,也沒見多少人吵吵皇帝的這種行為違背禮法,反倒是三國時期的魏明帝曹叡為此憤憤不平。究其原因,

一是因為學術上流行於兩漢時期,強調“血親”,講究“大復仇”的公羊學派,被更強調“仁”、“禮”的思孟學派所取代;二是因為,魏明帝雖然有生有三子,但紛紛夭折了。眼看著大宗要絕嗣,兩漢小宗入繼故事即將重演,焦慮無比的他在秘密收曹叡、曹芳為養子的同時,從“為人後者則為之子,既事大宗,則降其私親”出發,下詔嚴禁小宗入繼大宗的外藩皇帝尊崇私親,哪個大臣敢攛掇皇帝追尊本生,誅無赦!

“詔曰:禮,王后無嗣,擇建支子以繼大宗,則當纂正統而奉公義,何得復顧私親哉!漢宣繼昭帝后,加悼考以皇號;哀帝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稱引亡秦,惑誤時朝,既尊恭皇,立廟京都,又寵藩妾,使比長信,敘昭穆於前殿,並四位於東宮,僣差無度,人神弗祐,而非罪師丹忠正之諫,用致丁、傅焚如之禍。自是之後,相踵行之。昔魯文逆祀,罪由夏父;宋國非度,譏在華元。其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行事為戒。後嗣萬一有由諸侯入奉大統,則當明為人後之義;敢為佞邪導諛君上,妄建非正之號以幹正統,謂考為皇,稱妣為後,則股肱大臣,誅之無赦。其書之金策,藏之宗廟,著於令典。”(《三國志明帝本紀》)

中國歷史上哪些人可以被追尊為帝王?

魏明帝劇照

魏明帝的這條禁令在曹魏及其後繼者兩晉時期得到了很好的執行,不僅他的嗣子不知生父為誰的齊王曹芳,沒有進行追尊,連小宗身份入繼的高貴鄉公曹髦、末帝曹奐都沒有進行追尊。兩晉時期,同樣以小宗入繼的晉愍帝司馬鄴,晉元帝司馬睿,也沒有追尊父祖。

魏明帝的禁令只是禁絕了第三種情況,對第一第二種則持的是樂見其成的態度,甚至還進行了推波助瀾。

“皇”和“帝”雖然經秦始皇之手被糅合到了一起,但兩者本意完全不同。

“皇”言大、言極、言始,用以稱讚其道德高尚、身份尊貴。“帝”的基本義指天帝、上帝,亦可指先王,故被引申為掌管、控制部落、國家等大權的人。是以秦漢時期以諡號中含不含“帝”字,來區分真假皇帝。但進入熱熱鬧鬧的三國亂世後,禮崩樂壞行為再次產生。

黃初元年(220年),

曹丕篡漢自立,追尊生父曹操為魏太祖武皇帝的同時,追尊祖父曹嵩為太皇帝。

曹操畢竟是曹魏的創業之君,追尊他為帝倒還說得過去,可對曹嵩就有些過了,他對曹魏的創設沒多大貢獻,按理是不應當被追尊的,即便要追尊按秦漢故事,給個太上皇也就罷了,結果竟給予了“帝”的身份。太和三年(229年),魏明帝又進一步追尊高祖曹騰為高皇帝。

與此同時,曹魏的詔令也管不到與之對立的東吳。東吳不僅延續了兩漢時期“追尊小宗入繼皇帝的生父”的原則,還進行了突破

。東吳末代君主、西晉歸命侯孫皓在入繼大統數月後,追尊其父廢太子孫和為文皇帝,而非孝文皇。

中國歷史上哪些人可以被追尊為帝王?

歸命侯孫皓劇照

曹魏和孫皓的這一手,算是把“皇”和“帝”的差異給抹平了,從此以後但凡追尊帝王,皆以“帝”相稱。

如齊明帝蕭鸞追尊其父蕭道生為景皇帝;南梁天正帝蕭棟追尊其父蕭歡為安皇帝,祖父蕭統為昭明帝;北魏文成帝拓跋濬追尊其父拓跋晃為景穆帝。

被玩壞的追尊帝王制度

雖然三國時期,追尊帝王的制度被一再突破,但接下來的晉朝及南朝還算是要臉的,除了以帝號來追尊創業之君及父輩外,總體算是回到了兩漢的老路上。晉武帝司馬炎追尊創業之君祖父司馬懿為高祖宣皇帝,伯父司馬師為世宗景皇帝,生父司馬昭為太祖文皇帝。南朝則都只追尊了生父為皇帝。

只可惜,經兩晉部分恢復,並在南朝流行的兩漢追尊制度,隨著陳朝的覆滅終於走到了盡頭,隨風消散與歷史浪潮中。隋王朝雖然嘴上說自己承續南北兩朝的法統,可在制度上還是以北朝為主,於追尊制度上就是以北魏為藍本,並在唐宋時期變的越來越瘋狂。

中國歷史上哪些人可以被追尊為帝王?

北魏孝文帝劇照

北魏,又稱拓跋魏、元魏,為鮮卑族拓跋部所建,前身為代國。基於自身政治原因,對國家始祖與創立之君是哪位,有過多次爭辯與變更。最終在孝文帝元宏時期確立以認拓跋力微為始祖,道武帝拓跋珪為創立之君稱太祖的規制。與此同時,北魏學前魏(曹魏),將從傳說時期的一世祖拓跋毛,到代國時期的首領及國王,再到拓跋珪的生父拓跋寔,不管是應當追尊還是不該追尊,通通追尊了一遍,這一個排排坐分果果。那一長串亮瞎眼的帝號,能把人整暈過去。

兩魏的這種越過創業之君,將更多先祖一併追尊為帝的行為,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隋朝建立後,除楊忠依例被追尊為隋太祖武元皇帝外,再無先輩被追尊。對此有人就從北魏故事出發,建議追尊有“關西孔子”美譽的弘農楊氏先輩,東漢政治家、經學家楊震為始祖。只可惜隋朝驟起驟亡,存在時間比較短,未能有結果。

繼起的唐朝存世近三百年,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隋朝未竟的事業。唐高祖李淵登基後,依照晉朝,或者說周朝故事,追尊創業之君故唐國公李虎為太祖景皇帝,生父李昺世祖元皇帝。

到了將諡號玩壞的唐高宗李治、武則天兩夫妻手裡,再次打破慣例,將追尊玩出了花

中國歷史上哪些人可以被追尊為帝王?

唐高宗劇照

初唐時期,門閥制度非常興盛,門第觀念深入人心,李唐皇室所在的雖然名列五姓七宗,但被其餘幾家所看不起。為此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在封禪泰山之後,強行將皇冠戴到了道教三清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

道家創始人老子頭上,追尊這位“遠祖”為聖祖太上玄元皇帝

而後又於咸亨五年(674年),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擅自替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淵,追尊其高祖李熙為獻祖宣皇帝,曾祖李天賜為懿祖光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又於天寶二年(743年),追尊傳說中的上古四聖、中國司法始祖、李氏的源頭始祖皋陶為德明皇帝,十六國時期的西涼開國國君李暠為興聖皇帝。至此,算是完成了李唐皇室譜系的構建。

宋承唐制,趙匡胤稱帝后,秉承李治的發明創造,立即追尊自高祖以下四代直系先祖,高祖趙朓為僖祖文獻皇帝,曾祖趙珽為順祖惠元皇帝,祖父趙敬為翼祖簡恭皇帝,生父趙弘殷為宣祖武昭皇帝。

宋真宗趙恆在澶淵之盟後,封禪泰山以掩飾歲幣之恥,致使後世帝王恥於再行封禪,泰山上的盛典就此終結。而後又學唐高宗構建遠祖,既然你李唐以老子、皋陶為遠祖,那我趙宋自然要超越你,於是虛構了個人類始祖之一的趙玄朗出來,充當趙氏始祖,

追尊其為聖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

此舉使趙玄朗一舉超越李耳,成為歷代具有皇帝稱號者裡,最為神妙的奇葩存在。

中國歷史上哪些人可以被追尊為帝王?

宋真宗劇照

一旦這種給死人硬塞帽子的做熟了,就變成了完全以帝王的個人意志為主導

,只要他願意不要說是相去甚遠的古人,便是身邊之人死後也能撈個帝號玩玩。唐高宗與武則天的長子,太子李弘深得父母寵愛,他英年早逝後,痛失愛子的李治竟追尊其為孝敬皇帝。唐玄宗的長兄,唐睿宗李旦嫡長子李憲,因在唐隆政變後相當自覺的將太子之位渡讓給了三弟,故在死後被追尊為讓皇帝。

可以說,唐宋兩代的各種騷操作,算是徹底把追尊帝王制度給玩壞了。曾被審慎對待的“追尊為帝”,已變成帝國最高統治者可以感情用事、自我標榜的行政道具。北宋的“濮議”之爭,明代的“大禮議”之爭,因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