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是否錯了,北宋的滅亡又真和它有關嗎?

“杯酒釋兵權”是否錯了,北宋的滅亡又真和它有關嗎?

文/史有所思

“杯酒釋兵權”是否錯了,北宋的滅亡又真和它有關嗎?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起了宋國。此時為什麼叫宋國,而不叫大宋王朝,因為它隨時有被再度滅亡的可能,而這是有史為鑑的。自從唐朝滅亡之後,已經出現了五個短暫的王朝,這五個王朝的建立者都是能征善戰的武將,可他們的王朝都傳不過三代就被滅亡。這主要還是由於一個致命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這些王朝的大臣都有絕對的軍事力量與中央抗衡,而中央對這些地方武裝也無力干涉。

“杯酒釋兵權”是否錯了,北宋的滅亡又真和它有關嗎?

而宋國的命運同樣也是寄託於這些軍事長官的絕對忠誠,但是這明顯是一個不可能成立的“命題”。遠的不說,在宋太祖即位後已經有兩位將領起兵謀反了,他們分別是昭義節度使李筠和義成軍節度使李重進。

“杯酒釋兵權”是否錯了,北宋的滅亡又真和它有關嗎?

看到此處,不知大家是否發現這兩位將領都有一個相同的稱呼,節度使。那是唐玄宗以來建立起的藩鎮制度的產物,節度使就是藩鎮的最高軍事長官,而藩鎮節度使在地方几乎和土皇帝無異。他們對於藩鎮的軍隊有絕對控制權,地方的財政收入也直接收歸他們使用,而且這些人長期駐守某地,在軍隊已經形成了絕對的威望,中央根本不能插手管理他們,因為這些軍隊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

“杯酒釋兵權”是否錯了,北宋的滅亡又真和它有關嗎?

其實早在唐玄宗建立起藩鎮制度起,就已經嚐到了此種“惡果”。那是在天寶後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結果洛陽,長安接連淪陷,唐玄宗不僅失去了他太平天子的幸福生活,還使唐朝由盛轉衰。此後這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因為藩鎮制度就如“將猛虎放歸森林”一般,兵權放出去後,想拿回來根本不可能。這也就造成了唐朝出現了“藩鎮割據,國中之國”的局面,經常有節度使不服從中央調遣,甚至有節度使做大企圖顛覆中央政權。此後長安也數次被節度使攻破,結果唐朝只能委派大將去攻打叛軍,這些大將擊敗叛軍後又被封為節度使,藩鎮越來越多,中央政權越來越弱,最後唐朝被宣武軍節度使朱溫所滅。

“杯酒釋兵權”是否錯了,北宋的滅亡又真和它有關嗎?

一切都是因為制度的問題,這是趙匡胤與趙普在平定李重進叛亂後達成的共識,可是這不能說廢就廢掉,必須要先把兵權收回來。

於是在建隆二年七月初九夜,這一天趙匡胤突然酒癮大發,拉著那些一群老將要喝酒作樂。其實拋開工作的關係,他們已經是多年老友,今天皇帝朋友請他們去喝酒一定要去盡興一下。他們一開始和往日般喝的臉紅耳赤,興致盎然,沒想到這時皇帝竟然皺起了眉頭,把侍從全部撤走,現場忽然安靜的有點可怕。

“杯酒釋兵權”是否錯了,北宋的滅亡又真和它有關嗎?

皇帝首先發聲:“我能得到今日的位置全靠你們這些老朋友一路扶持,我從未忘記諸位,可是等我坐上這個位置之後才發現自己錯了,自己天天失眠,怎麼像你們做個節度使逍遙自在。”大家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又補充說明了一句:“皇帝這個位置誰還不天天惦記著。”

此時諸位大將已經如夢初醒,說到這大家已經有所覺悟了。可他們還是想讓皇帝安心,接著回答:“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下已定,無人再有犯上作亂之心。”

“杯酒釋兵權”是否錯了,北宋的滅亡又真和它有關嗎?

宋太祖似乎早就猜到了這份回答,他不慌不忙的答道:“你們都是朕的故友,確實值得信賴,可你們手下若有一日也想做開國功臣,把黃袍穿在你們身上,你們還能推辭不。”

這時這些大將們是又驚又悲,當初真不應該把黃袍穿在他身上,可如今都只能痛哭流涕以表忠心。宋太祖也並非有意弄哭他們,他開始說出自己的目的。他希望這些人交出兵權,人人告老還鄉,而他宋太祖會發大批補償金給他們,之後回家就多買田地,以後還可以結為親家,那不就可以永保富貴。諸位大將聽後也長吁一口氣,一把年紀也無力爭天下,既然有如此優待,只好一個個謝主隆恩。而第二天,他們也如約好般一個個告老還鄉,交出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否錯了,北宋的滅亡又真和它有關嗎?

此後宋太祖把全國軍隊做重新調整,把地方精銳全部調撥中央,成立禁衛軍,而地方軍隊數量則大面積縮減。同時把地方財政大權重新收歸中央,地方行政區由中央另派文官擔任,大大削減軍事長官的權力,實現制衡。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地方再無出現擁兵自重的局面,大宋整整延續了三百多年。

“杯酒釋兵權”是否錯了,北宋的滅亡又真和它有關嗎?

當然大宋最為飽受詬病的當然是文強武弱,堂堂世界上第一經濟強國,國民生產總值佔了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結果卻屢屢遭外敵入侵,還在交戰中敗多勝少,這是一個弱國才有的表現,而這一切世人都把他歸咎於宋朝的國策“重文輕武”,而想起重文輕武,很多人又把這一切聯絡到杯酒釋兵權,然而兩事其實不能混為一談。

“杯酒釋兵權”是否錯了,北宋的滅亡又真和它有關嗎?

宋太祖把兵權收回中央這是勢在必行的,因為一個治世是建立在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基礎上,所謂大一統絕對不僅僅是國土的統一,還有軍隊也要有絕對的統一指揮權,收歸中央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選擇。我們看宋朝,再看以後的明清,也絕不會再有地方軍事集團的出現。至於宋朝的屢屢遭外敵攻擊,事實上一切都是有歷史原因的,比方說,失去燕雲十六州的庇護。當然還有國君的軟弱無能也是一大原因,我們翻開宋朝軍事史,大宋每一次在與別人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時候,往往都不是他們打敗仗的時候,恰恰是擊敗了敵人,或者與敵軍打成平手。“澶淵之盟”,“紹興和議”皆是如此。

“杯酒釋兵權”是否錯了,北宋的滅亡又真和它有關嗎?

至於世人以為由於重文輕武導致軍隊武備鬆弛,曾經的地方精銳到達中央之後,戰鬥力極具下降,事實上這一切是以偏概全,因為這還涉及到宋朝的一項國策。宋朝由於經濟發達,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和平,把那些大街上游蕩的閒雜人士也招為禁軍,不讓他們到處作奸犯科。這本來是一項社會福利,可是這些人本來就是烏合之眾,他們加入禁軍就大大拉低了禁軍綜合水準。而宋朝禁軍有上百萬,雖然有這些烏合之眾,也有一群精兵悍將,他們在國家危難之際還是能挺身而出保衛河山的。

“杯酒釋兵權”是否錯了,北宋的滅亡又真和它有關嗎?

說到北宋的滅亡,那完全與軍隊無關,當時李綱率領軍隊打敗完顏宗望東路軍,可主降派卻屢屢阻撓大軍多次延誤戰機,還在勝利的基礎上讓宋欽宗割地求和。在金軍第二次兵臨開封城下時,宋欽宗等人竟然不讓軍隊反抗,而是想繼續割地求和,這等君主,神兵難救。至於岳飛的故事想必世人也早有耳聞,因此當初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絕對沒有為宋朝滅亡埋下什麼伏筆,一切要怪只能怪他有如此不肖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