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杯酒釋兵權看宋代歷史發展的特點?

導語

中國的皇帝既是國家權力的所有者,又是最高行政長官。皇帝為了政權的獨享性,必須消除任何對其權力構成威脅的人事安排與制度設計。趙匡胤當上皇帝后,總結五代時期威脅皇權的兩大根源一一一是朝廷內掌握兵權的禁軍將領;一是地方上握有重兵的藩鎮勢力。趙匡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讓這兩方面的權力置於皇帝的控制之下。削奪禁軍將領的軍權,表現為加強君主專制;收取地方的權力,表現為中央集權。兩者的實質都是加強皇權。

杯酒釋兵權的背景

為了防止類似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事件的再次發生,趙匡胤逐步免除了那些名位與自己相近的禁軍高階將領的軍職。趙匡胤建立宋朝後,慕容延釗成了殿前都點檢,韓令坤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建隆二年(961),趙匡胤首先免除了這兩人的禁軍職務,讓他們出任地方節度使。殿前都點檢這個趙匡胤建宋前擔任過的職務似乎不便再授予任何人,因此在這之後便空缺了;而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的職位則由趙匡胤的把兄弟石守信擔任。

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杯酒釋兵權看宋代歷史發展的特點?

七月,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副都點檢高懷德、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侍衛馬步軍都虞候張令鐸等人,都被免除了禁軍職務,出任地方節度使去了。這樣一來,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的職位都空缺,原來從屬於侍衛親軍司的馬軍司與步軍司現在成了直屬機構,與殿前司並稱“三衙”。而擔任這“三衙”長官的都是些資歷淺薄而才幹平庸的將領,這樣一來,趙匡胤很容易控制禁軍的力量了。

說法不一的過程

對於趙匡胤削奪禁軍高階將領兵權一事,宋人筆記有一段戲劇化的演繹。

說一天晚朝結束,趙匡胤宴請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禁軍系統的老朋友喝酒。酒一多喝,趙匡胤不免有些心裡話與這些老朋友聊聊。趙匡胤說做皇帝好心煩,整天提心吊膽。石守信等人說做皇帝多好啊,你有什麼好煩的。趙匡胤說,就煩別人也想做皇帝。石守信一聽話裡有話,嚇得連忙叩頭說,你當皇帝是上天的旨意,誰還敢有這樣的心思?趙匡胤說,我知道你們沒有這樣的心思,可你們的部下就說不準了,要是他們為了自己的富貴,拿個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想不做也難了;再說你們領兵打仗為什麼呀,不就是想升官發財過好日子嗎,我看你們不要在禁軍裡千了,到地方上去做大官,為子孫多買些田地,造些宅府,那日子過得多舒服;我們君臣之間也不用相互猜忌了,這樣大家好,也不枉我們兄弟一場,你們說呢?石守信等人聽了,都說皇帝為我們想得真周到,第二天這些人就遞交了辭職報告,要求到地方上享受生活去了。

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杯酒釋兵權看宋代歷史發展的特點?

事實真假如何

歷史學家一般是不相信這種拿軍政大事當兒戲的故事的。

不過這則故事生動地反映了趙匡胤解除禁軍將領的基本手段:用經濟贖買,而不是以政治迫害或暴力相奪。宋代武將大多貪圖富貴,與這種政策有很大關係。

與此同時,趙匡胤還將軍權一分為三。趙匡胤沿用了五代時期掌管軍政的樞密院,卻改用文人擔任樞密院長官。這就意味禁軍只負責平時的軍隊訓練,調兵作戰要由樞密院安排。同時,每當出兵打仗,由皇帝臨時決定領兵統帥。三方面相互制約,禁軍就不可能脫離皇帝的控制了。

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杯酒釋兵權看宋代歷史發展的特點?

為了消除地方割據的根源,宋初統治者還將本來屬於地方藩鎮的軍、政、財大權收歸中央。

影響幾何

中唐以來,一個藩鎮節度使一般統轄數個州府,其駐地以外的州府稱為支郡。宋初,中央派出文官擔任支郡的長官,三年一任,直接向朝廷負責。為監督州軍長官,宋朝還在各州軍添置了“通判”一職,州軍長官頒發的任何檔案,都必須與通判兩人聯署才能生效。這些措施削奪了藩鎮的行政權力。

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杯酒釋兵權看宋代歷史發展的特點?

中唐以來,藩鎮都掌握地方財賦,絕大部分截留自用。宋初,趙匡胤規定各州徵收的賦稅,除必要的開支以外,全部交由中央統一安排,地方不得留用。同時中央還派出官員監督各地徵收商稅、專賣稅的機構,並將有關稅收直接交歸中央。太平興國二年(977),宋朝又規定,禁止官員從事長途貿易,削奪了地方藩鎮經商獲利的自由。這些措施制約了藩鎮的財權。

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杯酒釋兵權看宋代歷史發展的特點?

中唐以來,地方藩鎮都有由其直接控制的地方軍隊。乾德三年(965),趙匡胤命包括各藩鎮在內的各州軍長官挑選本地的精銳兵源,補充中央禁軍的缺額。同時選拔強悍士兵作為兵樣,分送各地照樣募兵。這使得藩鎮軍隊中的精兵都被吸收到中央禁軍,地方藩鎮再也不可能在軍事上與中央抗衡。宋初還利用一切機會裁撤節度使,當藩鎮節度使因死亡、遷改、致仕等原因出缺,中央便不再選任新的節度使,而改派文官主持地方政務。這些措施削弱了藩鎮的軍事力量,最終使節度使成為名譽性的虛銜,徹底解除了藩鎮的權力。

結語

為了皇室與中央政府的安全,宋朝沒有像漢、唐那樣,以開國文武功臣及其後代構成統治集團,而是發展早在唐代已經確立的科舉制度,透過科舉大量提拔文人擔任官職,依靠文臣宮僚系統實現對全國的統治。

這些現象被後世學者稱為“重文輕武”

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杯酒釋兵權看宋代歷史發展的特點?

但是宋朝與北方異族政權一直處於軍事對抗中,邊境的安全是關係宋朝生死存亡的大事。為了應付北方戰爭,宋朝組建了十分龐大的軍隊,北宋中期軍隊規模都在100萬人以上,並將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用於軍費開支。從這一點來看,宋朝是十分重視發展軍事力量的。因此,所謂的“重文輕武”,主要是針對宋朝政權建設中過多依賴文人,而

總以猜忌的心態將武將排除出政治權力的核心,並導致宋朝軍隊戰鬥力下降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