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第一個治世,他是從幾個方面提升漢朝綜合國力的

背景

由於秦末農民戰爭和四年楚漢之爭,社會動盪不安,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致使西漢初年社會經濟非常貧困。史書上記載:老百姓無法在田地上生產,到處是饑荒,發生了人吃人的現象,百姓死者過半。

那時連皇帝也坐不上四匹純一色的馬拉的車子,將相們只能坐牛車。面對著這種形勢漢高祖劉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了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恢復和發展君主專制社會經濟成為鞏固統治的當務之急。

漢高祖死後,漢廷經過一段的動盪,爆發了諸呂之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與朱虛侯劉章等宗室大臣共誅諸呂,迎立劉恆為帝,史稱為漢文帝,朝政逐步穩定下來。其後漢景帝劉啟即位,漢高祖及其後的漢文帝、漢景帝等,吸取秦滅的教訓,採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措施,減輕農民的徭役和勞役等負擔,著力於恢復農業生產,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文景時期,提倡節儉,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發展。

歷來被視為封建社會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現代人大多隻知道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卻不知是文、景打下了基礎。

小編現在就像大家科普一下,

他們倆到底為漢朝的強盛立下了多少功勞?

中國古代的第一個治世,他是從幾個方面提升漢朝綜合國力的

漢武帝

無為而治

漢帝國建立之初,利用民眾對秦王朝殘厲法制的不滿,順從民意,進行了政治改革。為與民休養生息,採取了無為而治的統治思想,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文景時期,繼續推行漢初無為而治的思想,各項政治措施實際上都圍繞著無為而治的思想展開,並適當補益損革,使得漢朝國力逐步恢復。文景時代比較寬和的政治空氣,有利於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漢書·食貨志上》說,“文帝即位,躬修位節,以安百姓”,對於當時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古代的第一個治世,他是從幾個方面提升漢朝綜合國力的

漢文帝

不勞煩百姓,國家自然恢復元氣,道家思想在漢初很有市場價值。

穩定局面

漢景帝即位後,加強中央集權,重用御史大夫晁錯,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七國之亂”後,絕大多數諸侯王國僅領有一郡之地,實際地位已經降為郡級,國與郡基本上趨於一致。諸侯王國領郡由漢高祖時的42郡減為26郡,而中央直轄郡由漢高祖時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漢郡總數大大超過諸侯王國郡數。

漢景帝抑貶諸侯王的地位,剝奪和削弱諸侯國的權力,收回王國的官吏任免權,僅保留其“食租稅”之權,並且收奪鹽鐵銅等利源及有關租稅。

雖然諸侯王勢力並未徹底解決,

但是漢景帝已經幹得差不多了。

漢武帝也只是料理了個後續。

修改刑法

秦朝時期大多數犯罪的人,都沒有刑期,終生服勞役。文帝詔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據犯罪情節輕重,規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滿,免為庶人。秦代法律規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連坐,重的處死,輕的沒入為官奴婢,稱為“收孥相坐律令”。

如此殘酷的刑法,難怪秦朝會滅亡。

文帝明令廢止。秦代有黥、劓、刖、宮四種肉刑。漢文帝下詔廢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景帝又減輕了笞刑。

漢景帝在法律上實行輕刑慎罰的政策:其一,繼續減輕刑罰,對文帝廢肉刑改革中一些不當之處的修正。其二,強呼叫法謹慎,增強司法過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對特殊罪犯給予某些照顧。

中國古代的第一個治世,他是從幾個方面提升漢朝綜合國力的

漢景帝

這些比較公正的刑法,讓百姓好受不了,文、景二帝應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對以民為本的君王父子。

軍事

自白登之圍來,漢廷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雖然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並不能根本解除匈奴的威脅,雙方一直處於戰和不定的狀態。

文帝后二年(前162),又與匈奴定和親之約,此後匈奴雖背約屢犯邊境,但文帝只是詔令邊郡嚴加備守,並不興兵出擊,以免煩擾百姓。

文帝在位期間,為了謀求安定的和平環境,對匈奴一直採取剋制忍讓的態度,繼續執行和親政策,避免大動干戈。然而,匈奴雖然受益於和親政策,但是卻不信守和親的盟約。漢廷急需行之有效的御邊之策。

景帝繼續採取和匈奴和親的政策,對匈奴進行安撫。同時在匈奴的邊界地區設立關市,和匈奴貿易,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匈奴的騷擾。景帝還把來降的匈奴封為列侯,漢匈兩族“通關市”,足見這一時期的邊境關係是比較友好和安定的。

文、景二帝雖然沒有主動出擊,卻給自己的孩子留下一個強盛無比的大漢帝國。

而他們的孩子,將會完成他們朝思暮想的心願,讓老冤家匈奴徹底臣服。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影響

漢文帝十分重視農業生產,鼓勵農民發展生產。他注意減輕人民負擔,常頒佈減省租賦詔令。文帝對秦代的苛刑峻法在高祖、呂后改革的基礎上,又作了重大改革。文帝對周邊少數民族採取安撫友好的政策,不輕易動兵,盡力維持相安的關係。這種做法既起到了“御胡”的目的,也起了開發邊境的作用,為漢代屯田之先河。

漢景帝引導人民走向善良,透過使西漢王朝的統治在人們心目中高度合理化,所以文景之治得以實現,從這個角度看,漢景帝的確是一代明君。文帝時期比較清明的,社會是安定的。

經過勞動人民幾十年的辛勤勞動,到景帝末年和武帝初年,社會和國家都已經比較富庶。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中記載說:“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由此可見,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確實稱得上是太平盛世。因此史家稱這段統治時期為“文景之治。

在現代,“文景之治”是很默默無聞的,但歷史不會忘記,有兩個為國為民的君王,將一個帝國治理的無比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