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宰相耶律楚材,逼著元太宗窩闊臺給他認錯,元軍因他不再屠城

宰相耶律楚材被窩闊臺扔進牢裡,隨後又被無理由釋放。耶律楚材卻咬死不肯出獄,一臉驕橫道:“隨意抓放,把我置於何地?必須得讓皇帝給我道歉!”窩闊臺聽後火冒三丈:“耶律楚材既然視死如歸,那我就如他所願。”

耶律楚材的不配合著實惹怒了窩闊臺,堂堂宰相既然連基本的君臣之道都不懂,身為臣子必須得對君主畢恭畢敬,耶律楚材當真是膽大包天,竟然還敢讓自己給他道歉,反了不成。

高調宰相耶律楚材,逼著元太宗窩闊臺給他認錯,元軍因他不再屠城

窩闊臺掌握著耶律楚材的生殺大權,本想立即給耶律楚材來個一刀痛快,奈何一想要是沒了耶律楚材,這治國的戰略性人才就缺失了。思來想去,權衡利弊一番後,窩闊臺做了一個決定,饒了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需要窩闊臺給他一個道歉,那麼窩闊臺就給足他面子,只見窩闊臺當著群臣面前自我檢討:“ 我雖然是大汗,但人無完人,必定會犯錯,現在下令中書令無罪釋放!”

耶律楚材為何敢和大漢窩闊臺叫板呢?他之所以會被窩闊臺送進牢裡,是因為太公正不阿,把窩闊臺的寵臣給關了,秉公辦案的耶律楚材並沒有因為是窩闊臺的寵臣而網開一面,這才讓窩闊臺下不來臺,才會下令把他扔進牢裡。

耶律楚才出身於契丹貴族家庭,是遼太祖耶律啊保機的九世孫,父親耶律履是金朝尚書右丞相。耶律楚才是父親花甲之年時出生的,精通太玄的耶律履曾對人說過:“自己六十歲才得的這個兒子,長大以後必然是個人才還為他國重用。”

時值兩歲的耶律楚才因父親辭世,不得不跟隨母親定居義州弘政,接受母親的精心教導。成年後的耶律楚才被成吉思汗俘虜,因他博學多才,有精通天文星象,被成吉思汗所喜愛。成吉思汗常常派人向他詢問治國大計。

公元1226年,隨著成吉思汗攻城略地的耶律楚才,做了一件讓人跌破眼鏡的事。相比其他將士們在驗收勝利果實裡都以金銀財寶為目標時,耶律楚才的目標則是各種書籍和藥材。攻打西夏時,耶律楚才的戰利品就是幾部書和許多的西夏藥材。

後因戰爭多發,很快瘟疫四起,軍中將士們紛紛倒下,成吉思汗心裡也慌了,想著要不就撤兵再議。危急關頭,耶律楚才的“特殊戰利品”就發揮了巨大作用。本就對醫藥頗有研究的耶律楚才因地制宜,很快就找到了治療瘟疫的良方,以最快的速度把瘟疫給成功壓制了,最終取得了戰略性的勝利,西夏因此也只能選擇投降。

高調宰相耶律楚材,逼著元太宗窩闊臺給他認錯,元軍因他不再屠城

耶律楚才也在深得成吉思汗的重用,當然隨之而來也有許多人的眼紅,有人就和成吉思汗打小報告:“耶律楚才就是個儒生,手無縛雞之力,更別說上陣殺敵,不應得到重用。”

耶律楚才得知後,一臉譏笑道:“這治理天下要術業有專攻,專人專項專供,才能是國家長盛久安。”

成吉思汗毫不吝嗇對耶律楚才表示讚賞,多次在窩闊臺面前推薦耶律楚才,稱耶律楚才是上天送來的奇才,必須重用他。

公元1229年,窩闊臺在經歷了為期40多天的忐忑不安,終於登上了大漢的寶座,這中間耶律楚才功不可沒。窩闊臺上位後,耶律楚才見君臣的禮儀有所欠缺時,他急中生智對察合臺道:“現如今窩闊臺是大汗,君臣禮儀必須是臣子跪拜君王,你雖是窩闊臺的兄長,但他為大汗,你也必須跪拜他。如你帶頭跪拜窩闊臺,眾臣都會效仿。”

察合臺心想,支援窩闊臺是他先提出的,自己也是一直站隊窩闊臺,現如今透過自己把窩闊臺的君王氣勢烘托出來,對自己有益而無害。於是察合臺帶領群臣向窩闊臺行跪拜禮。

察合臺此舉大大充實了窩闊臺忐忑的內心,使得窩闊臺在心裡對察合臺更加另眼相看,察合臺這個兄長真的做得非常地道,非常和他的心意,至此,給大汗行跪拜禮就一直延續下去。

當時蒙古軍隊攻城略池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凡是攻克城池,一旦對方反抗,一旦攻克,必然屠城,不管男女老少,一視同仁。耶律楚才非常反對戰爭中的殘暴行為,他說服眾人的方式也是相當誠懇。

耶律楚才勸阻眾人:“將士們

攻城略地

,主要目標是有收穫。可一旦屠城,就是收穫一座空城,這城中的能工巧匠若能繼續被我們所用,那麼將士們的收穫則會翻倍。”

窩闊臺被耶律楚才的誠意打動了,最後決定除了完顏氏,其他人全部赦免。耶律楚才此舉,使得汴京147萬人得以保全性命。而後窩闊臺等攻克其他地方時,敵軍都懼怕被屠城,奮死抵抗,都是耶律楚才從中調停,使得多地放棄抵抗,前來依附。

高調宰相耶律楚材,逼著元太宗窩闊臺給他認錯,元軍因他不再屠城

耶律楚才還是個以德報怨的人,有個叫石抹鹹得卜的託皇叔上書,說耶律楚才為中書令,用的都是親戚和金朝故舊,一定是別有居心,必須得讓耶律楚才下臺。窩闊臺聽後不以為意,以他對耶律楚才的瞭解,萬萬不能是那樣的人。

後來,石抹鹹得卜犯事了,窩闊臺就讓耶律楚才抓他,可耶律楚才卻根據石抹鹹得卜的個人特點來分析,說他桀驁不馴,但現在國家正要用人之際,就不要再去追究他的責任了。

耶律楚才此舉,在窩闊臺那裡頗得好評,認定他不計前嫌,當真是寬厚仁義的長者,得耶律楚才,真是國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