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唐朝從皇帝到百姓都能即興詩歌?

如果說世上有什麼東西是永存的,那便是靈魂。唐朝的靈魂便是唐詩。

沒有哪個國度,上至帝王將相,下到販夫走卒,幾乎人人都能吟詩。

為啥唐朝從皇帝到百姓都能即興詩歌?

在唐朝的289年中,有名記載的詩人就有有2300多個。世界級別的詩人也有50多位。唐詩近5萬首詩作,這比唐朝前1600年所遺留的是個總數還要超出近3倍,初唐前期的詩歌繼承了漢代詩歌的宮廷風格,寫的都是國家新聞,題目措辭都有嚴格的限制,寫詩更像是皇族精英們的必修課,並沒有產生偉大的詩人,直到680元,武則天為了選舉人才,將詩歌引入進士考試題目。從此詩歌走向民間大眾,並由初唐四傑奠定了唐詩的基調。

為啥唐朝從皇帝到百姓都能即興詩歌?

盛唐詩完全突出對個人價值的追求,這一時期科舉以詩賦取士。文人為中舉入仕,那怕是瀟灑的李白也渴望在朝堂為官,在唐朝最鼎盛時,全民皆詩人,唐人好酒,醉酒後將即興的詩作寫在酒肆的牆上。相互攀比。還有人將詩寫在葫蘆裡,放到江河湖海中成為飄流瓶,甚至唐詩作為中國製造的廣告被工匠們刻在瓷器上,經海上絲綢之路遠銷世界各地,最北到了新羅,日本。最南到了印度尼西亞,西邊到了最遙遠的非洲大陸,埃及。在這3萬多公里的航線上,中國文化又一次享譽全球。

為啥唐朝從皇帝到百姓都能即興詩歌?

國家興亡直接影響文藝的走向,自向安史之亂後,唐詩創作進入低潮,杜甫開始憂國憂民,用詩感懷疾苦。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而白居易的譏諷詩為首的中唐詩,和晚唐時期的小李杜的詠史詩,都是諷刺橫徵暴斂,滿是對國家的失望。

為啥唐朝從皇帝到百姓都能即興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