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姓什麼——或嬴,或趙,抑或姓呂?

秦始皇姓什麼?

這個問題似乎稍微有一些歷史常識的人都不會一提,但是不可否認,秦始皇姓什麼的確是一個問題,因為在秦始皇姓嬴名政日益成為定論的今天,仍然有不少人稱秦始皇為

趙政、甚至呂政。

秦始皇姓什麼——或嬴,或趙,抑或姓呂?

秦始皇究竟是姓贏,還是姓趙?抑或是姓呂呢?這涉及到了秦始皇的生父和中國古代姓氏稱謂的變遷兩大問題。

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誰?古往今來一直流傳著兩種說法。

一種是《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所說:

“秦始皇帝者,莊襄王子也。”

另一種說法是,

秦始皇其實是呂不韋與趙姬的私生子。

這種說法也出自《史記》(見《呂不韋列傳》)。

筆者曾經就此問題

寫過《秦始皇的生父是呂不韋——一則荒誕的政治流言,何以流傳千年?》

一文,贊成秦始皇的生父就是秦莊襄王,

因此我認為秦始皇不可能姓呂,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閱,在此就不贅述了。

秦始皇姓什麼——或嬴,或趙,抑或姓呂?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戰國秦漢以前)姓和氏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一般而言,姓,最初是一個部落或者族群區別於另一個部落族群的顯著標志。

有的部落以圖騰為姓、有的部落以地域為姓、亦有部落裡原始祖先的官稱或名稱為姓。

姓的主要被用來確定家族的血緣關係,區別遠近生疏,以明婚姻。

古人“同姓不婚,婚而不蕃”。

秦始皇姓什麼——或嬴,或趙,抑或姓呂?

氏,一般是由姓分化出來的,是姓的旁支。根據傳統宗法制,同姓相傳只能傳五世。

孟子云: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就是說,

隨著家族的繁衍,同一高祖父下的血緣關係越來越遠,那麼其旁系子孫就要另立別氏。

如魯國的“三桓”,他們都是魯桓公的後裔,同屬姬姓。

嫡長子魯莊公繼承魯國國君;庶長子慶父(諡共,又稱共仲,其後代稱仲孫氏。庶子之長又稱“孟”,故又稱孟氏、孟孫氏)、庶次子叔牙(諡僖,其後代稱叔孫氏)、嫡次子季友(諡成,其後代稱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魯莊公封官為卿,後代皆形成了大家族,有了自己的氏。

由此可以看出,

氏主要是用來確定同一個家族內的嫡庶尊卑,明貴賤,分等級的。

秦始皇姓什麼——或嬴,或趙,抑或姓呂?

一般而言,隨著封建宗法制的層層分封,大貴族有姓有名有氏,小貴族則隨著血緣的疏遠和分封等級的遞減逐漸有名無氏。

西漢中期以前,國人不像今天我們這樣將姓名連用作為自己或他人的

稱謂,而是隻稱名或字,或者將自己的氏置於前,而不稱姓。

如孔子,原本是宋國貴族,商王朝的後裔,屬子姓,故孔子應是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氏名相聯,叫孔丘。

再如屈原與楚王同族,為羋姓屈氏,稱屈原

秦始皇姓什麼——或嬴,或趙,抑或姓呂?

先秦時代尤其是春秋以前為了確定親疏遠近,尊卑貴賤姓與氏被嚴格區分,春秋以後隨著社會動盪、階層人口的劇烈、流動姓和氏的區分逐漸被打破。

戰國中後期,隨著各國變法的相繼興起,龐大的血緣宗族被分割成了一個又一個小規模的個體家庭。

原先的貴族階層衰落甚至瓦解,而普通的活躍士階層開始上升,原先的貴族失去了自己的姓,而上升計程車階層熱衷以氏為姓標明自己的身份,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

到了西漢中期,姓氏合而為一,其實就是以氏為姓。

也就是說,

我們現在意義上所說的姓,實際上就是古代的氏。

秦始皇姓什麼——或嬴,或趙,抑或姓呂?

據傳說,秦人的遠祖在上古時期因為輔佐舜帝馴服鳥獸有功,所以被賜姓嬴。

經過多年繁衍,大約在商朝末年周朝初年的時候,贏姓一族分成了兩支,一為惡來,另為季勝。

季勝這一支傳五世至造父為周穆王駕車有功,封於趙城,從此便以城為氏,稱趙氏。趙氏一族經過繁衍生息,到春秋時成為了晉六卿之一,後來與韓趙聯合瓜分了晉國,建立了趙國。惡來的子孫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寂寂無名,

只能“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

秦始皇姓什麼——或嬴,或趙,抑或姓呂?

直到周孝王時,傳到非子這一代才靠為周王室養馬,得到一塊土地(大約在今甘肅天水)建立城郭,稱秦地。

因遠祖是嬴姓,所以非子號秦嬴,可這只是表明秦人是嬴姓之族,並不是秦人是嬴氏。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都城,秦襄公護駕有功,成為了東周的開國諸侯,從此秦人正式立國。在立國前後,秦國宗室也有以居住地為氏的習慣,但是一直到秦亡,仍然遵照“

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

”因此,我們說秦國宗室為趙氏。

上面說過現在意義上的姓就是以前的氏,所以秦始皇應為趙政,這並不是因為他出生在趙國,或他母親為趙女而是因為秦國宗室是趙氏。

秦始皇姓什麼——或嬴,或趙,抑或姓呂?